黑风寨的雪渐渐小了,可僵持的氛围却越来越紧绷 —— 王嵩的弯刀仍架在二皇子脖子上,手虽抖得更厉害,却没松劲;镇国将军的骑兵围在寨楼下,不敢贸然进攻;寨外百姓的呼喊声断断续续,混着风,飘进寨里,像催命的鼓点。而皇宫后院,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 十几根青竹横在地上,竹屑撒了满院,三个工匠围着竹料,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手里的刨子 “沙沙” 地削着竹壁,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陛下,老竹不够了!” 工匠头老刘举着一根刚削好的竹筒,声音带着急,“之前做喇叭用的老竹质地硬、声音亮,可宫里剩下的老竹都用完了,这青竹太嫩,削薄了容易裂,削厚了声音闷,咋整啊?”
林风蹲在旁边,拿起一根青竹掂量 —— 青竹刚砍下来没多久,竹壁含水量高,确实不如老竹结实。他摸了摸竹壁,突然想起之前烤红薯的法子:“把青竹架在火上烤!小火慢烤,把水分烤干,竹壁就硬了,声音也亮了!张师傅,你把烤红薯的炉子挪过来,帮忙控火!”
张师傅正帮着递工具,一听这话,赶紧跑去搬炉子:“俺这就来!小火烤竹俺会,之前烤竹子编筐,都是这么弄的,保证烤得又硬又不裂!”
炉子很快架好,小火苗舔着青竹,竹壁渐渐从翠绿变成浅黄,冒出淡淡的水汽。老刘时不时用手摸一下,等竹壁摸起来干燥发硬,就赶紧拿下来削 —— 果然,烤过的青竹不仅不容易裂,削起来还更顺手,没一会儿,一根合格的喇叭竹筒就做好了。
“成了!” 老刘举起竹筒,对着院子喊了一声 “喂”,声音清亮,比之前的老竹喇叭不差分毫。小李子凑过来,抢过竹筒就喊:“援兵到了!王嵩快投降!” 喊完还得意地问,“陛下,俺这声音咋样?是不是比之前的喇叭还响?”
“响是响,就是喊错了,” 林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要喊‘援兵分三路到城外’‘已断叛军粮道’,让王嵩以为咱们援兵多,还断了他的后路,他才会更慌。”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工匠们连轴转,烤竹、削筒、绷木片、抹松香,终于做好了 10 个新喇叭。林风把喇叭分给 10 支护卫队,分别派往皇宫的东门、西门、北门、四个角楼,还有城南、城北的了望台,叮嘱道:“你们分批次喊,东门喊‘援兵至城东石桥’,西门喊‘援兵断叛军西粮道’,北门喊‘二皇子援兵已到寨下’,角楼和了望台喊‘援兵过万,即刻攻城’,声音此起彼伏,别停,让叛军以为到处都是咱们的人!”
护卫队领命而去,各自奔赴岗位。没一会儿,皇宫四周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喊杀声 ——
“援兵至城东石桥!叛军速速投降!”
“援兵断叛军西粮道!尔等已无退路!”
“二皇子莫慌!援兵已至黑风寨下!”
“援兵过万!即刻攻城!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声音通过 10 个喇叭放大,在京城上空回荡,连远处黑风寨的叛军都听得清清楚楚。负责在寨外侦查的叛军探子,趴在雪地里,耳朵贴在地上 —— 东边有喊声,西边有喊声,北边也有喊声,还能隐约听到 “马蹄声”(其实是护卫队用木棍敲木桶仿的),吓得他赶紧爬起来,连滚带爬地往寨里跑。
“将军!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探子冲进王嵩所在的寨楼,气喘吁吁,话都说不利索,“林风的援兵…… 援兵至少过万,分三路到了城外,还断了咱们的粮道!城东、城西、城北都有喊声,到处都是他们的人!”
王嵩手里的弯刀猛地一颤,差点划破赵衡的脖子。“过万?断粮道?” 他一把推开探子,冲到寨楼窗口,往城外看 —— 虽然看不到援兵,可那此起彼伏的喊声,还有隐约的 “马蹄声”,由不得他不信!他本来就只剩三天的粮草,要是粮道被断,用不了两天,士兵们就得饿死!
“不可能!林风哪来的这么多援兵?” 王嵩嘴里嘟囔着,可脸色却越来越白 —— 他突然想起,林风之前跟黑羽国结盟,还教黑羽国做汉堡、改良铁器,说不定黑羽国派援兵来了!“难道…… 难道是黑羽国的人来了?”
赵衡趁王嵩分神,赶紧往旁边挪了挪,脖子上的血痕更明显了,却顾不上疼:“王嵩!你听到了吗?援兵过万,你已经没退路了!赶紧放了我,投降吧,或许陛下还能饶你一命!”
“饶我?” 王嵩冷笑一声,可心里的恐慌却越来越深。他转身看向仅剩的几个亲信,“你们说,咱们现在该咋办?是突围,还是…… 还是跟林风拼了?”
亲信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 —— 突围?城外到处是援兵,肯定冲不出去;拼了?士兵们早就想投降,没人愿意跟他拼。一个亲信小声说:“将军,要不…… 咱们还是投降吧?陛下说了,能饶咱们家人一命,还能吃饱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