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8章 弃如敝履,果断离京

上东门沉重的城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洛阳城的冲天火光与混乱喧嚣隔绝开来。清晨的微光洒在护城河的水面上,映照着袁绍这支特殊队伍每一张疲惫而复杂的脸庞。

走出不过数里,在一处地势稍高的丘陵地带,袁绍下令暂时休整。士兵们立刻开始布防警戒,文士医者们则得以喘息,不少人回望洛阳方向,面露悲戚与不舍。

然而,队伍刚刚安顿下来,内部的争议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许攸第一个按捺不住,他快步走到正在与颜良查看地图的袁绍面前,语气急切中带着不解:“本初公!我等既然已安然出城,为何不立即前往渤海郡?您身为朝廷钦命的渤海太守,名正言顺,正该速速赴任,以安民心,何以在此滞留?若耽搁久了,恐生变故啊!”他指的变故,既是担心董卓反悔追击,也是忧虑渤海郡被人捷足先登。

他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文丑也瓮声瓮气地附和道:“是啊主公,弟兄们血战一夜,都想找个安稳地方休整。渤海不远,到了那里,咱们就是正经官军,招兵买马也方便!”

部分中层将领和文吏也纷纷点头,显然,前往渤海就任,是大多数人心中最直接、最稳妥的选择。就连刚刚被救出的荀攸,也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考袁绍滞留此地的用意。

袁绍环视众人,将各异的神色尽收眼底。他理解他们的想法,在常规认知里,拥有一个合法的地盘和官职,是乱世立足的根本。但拥有现代思维和历史先知的他,看得更远。

他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蔡邕和皇甫嵩,问道:“蔡公,皇甫将军,二位以为如何?”

蔡邕抚须长叹,望着洛阳方向老泪纵横:“都城罹此大难,典籍损毁无数,陛下下落不明……唉,去何处,老夫已无心计较,只盼能寻一安静之所,整理残卷,莫使文明断绝……”他的关注点在于文化的存续。

皇甫嵩则神色凝重,沉吟道:“渤海郡小,且北邻公孙瓒,南接韩馥,并非理想的龙兴之地。只是……眼下若无更好的去处,暂驻渤海以观时变,亦无不可。”他身为宿将,看到了渤海的局限性,但一时也无更好提议。

袁绍点了点头,心知是时候统一思想,明确战略方向了。他站上一块巨石,让所有核心人员都能看清他。

晨风吹动袁绍染血的征袍,但他挺拔的身姿和锐利的目光,却散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气场。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渤海太守,确是朝廷任命,名正言顺。”他先肯定了众人的想法,随即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然,诸位可曾想过,我等如今的目标,难道仅仅是做一个偏安一隅的渤海太守吗?”

他目光如炬,扫过许攸、文丑等人:“董卓窃据国器,废立在即,汉室倾颓,天下将乱!值此之时,正是英雄并起,匡扶社稷之秋!我袁本初世受皇恩,位列三公之后,岂能只图一郡之安,坐视国贼猖獗?!”

这一问,气势磅礴,直接将个人的前途拔高到了天下兴亡的层面,让不少原本只想着安稳的部属面露愧色,也感到一阵热血上涌。

“然则,主公,无根之木如何参天?无源之水如何长流?渤海虽小,终是一块根基啊!”许攸争辩道,他并非反对大业,只是更看重实际的起点。

“子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袁绍毫不客气,言辞犀利,“尔等只看到渤海郡守的名分,却看不到这名分背后的陷阱与这天下的大势!”

他不再给众人插话的机会,开始条分缕析,展现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其一,董卓岂是善辈?我今日与他公然对峙,他迫于形势放我离开,心中岂无芥蒂?我若乖乖前往渤海,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他一道诏书,便可斥我为叛逆,令我进退失据!届时,我等是束手就擒,还是再度流亡?”

“其二,渤海郡小民贫,北有公孙瓒虎视眈眈,此人野心勃勃,岂容我在他卧榻之旁酣睡?南有冀州牧韩馥,此人虽暗弱,但占据大义名分,若受董卓或公孙瓒挑唆,断我粮道,困我于渤海,我等如何自处?难道要如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其三,亦是关键!”袁绍手指猛地指向西北方向,“我等真正的根基,不在渤海,而在河内,在并州,在整个河北!河内郡守王匡,与我袁氏有旧,可暂为依托。并州民风彪悍,盛产良马精兵,且远离董卓直接兵锋!冀州韩馥,暗弱无能,坐拥钱粮甲兵之利而不能用,此乃天赐于我等的基业!”

他这番分析,如同拨云见日,将渤海郡的潜在危机和河北之地的广阔前景剖析得淋漓尽致。不仅考虑了军事地理,更考虑了政治博弈和人心向背。

荀攸眼中精光闪动,忍不住开口:“明公之意,是暂驻河内,联结四方,西望洛阳董卓动向,北图冀州、并州?此乃高屋建瓴之策!避实就虚,以待天时!”

“然也!”袁绍赞许地看了荀攸一眼,“河内进可攻,退可守,联络四方极为便利。我等在此,既可观望洛阳局势,结交关东义士,又可暗中布局冀州、并州。待董卓恶行昭彰,天下共愤之时,便是我等振臂一呼,联合四方义兵,共讨国贼之日!届时,凭借河北之地利、人和,何愁大业不成?何必急于投入渤海那个死地?”

他再次看向许攸,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子远,争天下如对弈,不可只看眼前一步。渤海如一子,弃之并不可惜,若能以此换来全局主动,何乐而不为?我等要做的,是执棋之人,而非被人操控的棋子!”

许攸张了张嘴,最终无言以对,深深一揖:“主公深谋远虑,攸……不及也!愿听主公号令!”他彻底被袁绍的战略眼光折服。

颜良、文丑等将领也恍然大悟,纷纷抱拳:“愿听主公号令!”

**:弃名务实,剑指河北

内部思想已然统一,袁绍不再犹豫,立刻展现出其雷厉风行的一面。

“颜良听令!”

“末将在!”

“你率前军开路,斥候前出二十里,确保通往河内一路通畅,遇有阻碍,果断处置!”

“诺!”

“文丑听令!”

“末将在!”

“你率中军,护卫蔡公、皇甫将军、两位神医及何进家眷,确保万无一失!那些抢救出来的典籍图册,乃无价之宝,需妥善保管,不得有失!”

“文丑领命!”

“许攸听令!”

“攸在!”

“你负责联络事宜。其一,派人持我书信,快马前往河内,告知太守王匡我等将至,令其准备接应。其二,派出精干细作,分赴冀州邺城、并州晋阳,以及陈留方向,打探韩馥、丁原以及曹操动向,密切关注洛阳董卓之一举一动!”

“攸明白!”

“荀公达(荀攸)。”

“攸在。”荀攸挣扎着想站起来。

“公达有伤在身,不必多礼。”袁绍虚扶一下,“你暂随我参赞军务,待安顿下来,另有重任相托。”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人事安排各得其所,整个队伍如同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没有人再提去渤海之事,所有人的目标都指向了北方——河内。

在队伍即将开拔前,袁绍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座巍峨却伤痕累累的洛阳城。朝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城头,却难以驱散那弥漫的烽烟与死气。

他的目光复杂,有对故都的眷恋,有对皇权的最后一丝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种决绝的割舍。

“洛阳……汉室四百年荣光,天子威仪,公卿显贵……这一切,从今日起,于我袁本初而言,皆如敝履!”他低声自语,声音只有身边的颜良、文丑等寥寥数人能够听见。

“主公……”文丑似乎想说什么。

袁绍抬手制止了他,他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仿佛已经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金戈铁马,看到了河北的万里山河。

“真正的征途,现在才开始。”他调转马头,马鞭直指北方,声音斩钉截铁,传遍全军:

“传令全军,目标——河内!出发!”

一声令下,这支承载着未来希望的队伍,抛弃了看似安稳实则危机四伏的渤海太守名位,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坚定不移地朝着战略要地河内,朝着他们争霸天下的起点,疾驰而去。

弃洛阳之虚名,就如弃敝履;择河北之实利,方为明智。袁绍用他果断的行动,向所有人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也为自己铺就了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霸业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