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59章 邺城阅兵,威加海内

初平三年的春天,似乎格外眷顾邺城。漳河解冻,万物复苏,这座河北的心脏之城,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与深沉力量。北疆胡尘暂熄,幽州公孙瓒彻底成为历史,并州南部渐趋安稳,黑山张燕龟缩太行,青州经略稳步推进。袁绍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胜利和政治手腕,将河北四州(冀、幽、并、青州大部)初步锻造成一个整体。

然而,疆域的辽阔需要实力的彰显,新附的人心需要荣耀的凝聚,内外的窥伺需要威严的震慑。这一日,大将军府内,袁绍向麾下核心谋士提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

“诸公,河北初定,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势。”袁绍声音沉浑,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然,威需外露,势需彰显。孤意,在邺城举行一场旷古烁今的阅兵大典!一则,犒赏三军,振奋士气;二则,向天下展示我河北兵甲之盛,使其知所进退;三则,亦可借此机会,整饬各部,明确号令。”

田丰闻言,眉头微蹙,他向来重视实务:“主公,阅兵固然能扬威,然耗费甚巨,且需调动大量兵马,恐影响各防区守备……”

沮授却微微颔首:“元皓所虑不无道理,然授以为,此其时也。如今我军主力大多轮换休整,边境暂无大战。借此阅兵,正可检验各部整训成果,尤其是新附之军,观其行列,可知其心。更能让邺城百姓、各方使者,亲眼目睹主公之强,其意义,远胜十万雄兵虚张声势。”

荀谌笑道:“正该如此!让那许都的曹操,南阳的袁术,荆州的刘表都看看,谁才是这天下真正的霸主!”

荀攸亦表示赞同:“攸附议。此举可安内攘外,一举多得。尤其可让新近依附者,如刘玄德等,直观感受天壤之别。”

见众谋士意见趋于一致,袁绍当即拍板:“好!便定于一月之后,于邺城南郊设坛阅兵!公与(沮授)总揽筹备,正南(审配)负责粮饷赏赐,友若(荀谌)负责接待各方使者与观礼事宜,公达(荀攸)协调整体调度。传令各军,精选锐卒,务必展现我河北儿郎最强风貌!”

同时,袁绍也下达了另一条重要指令:“传令幽州、并州,对公孙瓒及刘虞麾下愿意归顺的将吏,进行最后的甄别与整编,择其忠勇可用者,命其率部前来邺城,参与阅兵,一体封赏!”

命令传出,整个河北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但这次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展示力量。

来自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的精锐部队,开始一营接一营地向邺城外围指定区域开拔。与此同时,对公孙瓒和刘虞旧部的整合工作也进入尾声。

幽州方面,审配与沮授执行了袁绍“宽严相济”的策略。对公孙瓒的死忠分子予以清除,但对大部分中下层将领和士卒,则予以接纳。其中,原公孙瓒麾下骁将田豫,在公孙瓒败亡后,审时度势,率部归顺,因其能力出众且熟悉边事,被袁绍任命为幽州别部司马,协助镇北。其余如邹丹、王门等将,亦量才录用,分散安置于各军。至于公孙瓒赖以成名的白马义从残部,则被彻底打散,精锐被补充进赵云、高览的骑兵部队,普通士卒则编入各郡国兵。

而刘虞的部众,其性质则完全不同。刘虞本人德高望重,其部下多为慕其仁政而来。刘虞在明确表示支持袁绍后,其麾下如魏攸、齐周等从事,以及部分幽州本土军队,也顺势转为袁绍麾下。袁绍对这批人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优待,大多留在幽州辅助刘虞,维持地方稳定,部分精锐则抽调至邺城。

随着各方人马汇聚,袁绍麾下的文武班底,达到了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在阅兵前的高层会议上,袁绍特意让荀攸整理了一份核心名单,于堂上宣读,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谋士团】(以参与核心决策及影响力排序

沮授:监军,总揽战略规划,大局观最强,深受袁绍信赖。

田丰:别驾,首席行政官,刚正不阿,掌管律法、监察。

荀谌:谋主,善内政协调与外交纵横,颍川士族代表。

荀攸:军师中郎将,精于战术奇谋,心思缜密,渐露头角。

许攸:参军,负责情报、策反等隐秘事务,关系与袁绍特殊。

郭图:谋士,颍川派系,善于内斗与迎合上意。

审配:治中,镇守邺城,负责后勤、律法,性格刚毅。

逢纪:谋士,与审配相近,负责机要文书。

【武将体系】(按综合地位与能力)

颜良:前锋主将,勇冠三军,骑兵指挥。

文丑:与颜良齐名,悍勇无双,步骑皆精。

张合:并州都督,大将之才,攻守兼备,擅长大兵团指挥与地形利用。

高览:与张合齐名,沉稳善守,亦精骑兵战术。

麴义:先登死士统领,特种作战专家,强弩运用出神入化。

徐晃:沉稳大将,纪律严明,可独当一面。

赵云:骑都尉,新晋核心,勇武绝伦,深得袁绍赏识,潜力巨大。

朱灵:归降将领,已证明忠诚与能力,统率一部。

刘备:豫州刺史(虚衔),左将军(荣誉),置于邺城参赞,无实权。

关羽、张飞:随刘备,无正式军职,名义上为刘备护卫。

此外,还有原刘虞部将(如部分鲜于辅、齐周等)、公孙瓒降将(如田豫、王门等)、以及韩猛、吕威璜、赵睿等一批中坚将领,构成了庞大而层次分明的军事梯队。

这份名单宣读完毕,堂下众人神色各异。既有对自身地位的确认,也有对后来者(如赵云)的审视,更有如刘备般,面上带笑,心中复杂的感慨。

阅兵之日,天公作美。邺城南郊,早已筑起高大的阅兵台,袁绍身着金甲,外罩猩红蟠龙战袍,立于台顶,身后文武重臣分列左右,刘备、关羽、张飞亦在其中。台下,是数十万从各地赶来的百姓、士子、以及各方势力的使者,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咚——!咚——!咚——!”

九通鼓响,声震天地!

首先走过阅兵台的是步兵方阵。

麴义率领的先登死士,清一色玄色重甲,手持强弩劲盾,眼神冷漠如冰,步伐整齐划一,那股百战余生的悍烈杀气,即便相隔甚远,也让人脊背发凉。

紧接着是张合的大戟士,长戟如林,巨盾如山,沉重的脚步声如同踏在人心头,展示着无与伦比的防御与攻坚能力。

随后是来自各州的强弩手、刀盾手、长枪兵方阵,甲胄鲜明,兵刃耀目,如山如林,展现出袁绍集团雄厚的基础兵力。

步兵过后,大地开始微微震颤。骑兵洪流席卷而来!

颜良、文丑统领的冀州重骑,人马皆披重甲,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压迫感十足。

高览、赵云统领的轻骑兵,来去如风,弓马娴熟,赵云一身白袍银甲,手持亮银枪,英姿勃发,引得观礼台上一阵骚动,尤其是来自北方的使者,更是窃窃私语,指认着那位“白袍神将”。

新整编的幽州突骑、并州狼骑(吸收部分降卒)也依次而过,展示了袁绍兼并各方后获得的多样化骑兵力量。

最后是庞大的辎重营与工兵营,无数的粮车、攻城器械、浮桥舟船,显示着袁绍军团恐怖的持续作战与远程投送能力。

整个阅兵过程,秩序井然,杀气冲天。每一支队伍经过阅兵台时,都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大将军万岁!”

“袁公万岁!”

“威加海内,天下归心!”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邺城百姓欢呼雀跃,自豪无比;各方使者面色苍白,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刘备站在袁绍身后,脸上维持着温和的笑容,但袖中的双手却已悄然握紧。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与袁绍之间那宛如天堑的实力差距。

关羽眯着的凤眼中,精光闪烁,他自负勇力,但面对如此森严整肃、装备精良的大军,也不得不承认,个人武勇在其中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张飞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低声嘟囔:“俺的老天……这得多少兵马……”

袁绍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豪情万丈。他拔出腰间宝剑,直指苍穹,运足中气,声音传遍四野:

“将士们!尔等便是这天下最强的锋刃!便是廓清寰宇、再造太平的基石!孤,袁本初,在此立誓,必带领尔等,扫平不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万岁!万岁!万岁!”

回应他的是更加狂热,更加统一的呐喊!

阅兵大典圆满结束。它不仅向天下宣告了袁绍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更成功地将河北四州的力量凝聚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经此一会,袁绍集团内部结构愈发清晰,士气达到顶峰。接下来,他的目光,将毫无保留地投向南方那片纷乱的中原大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