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49章 易水再捷,公孙溃败

虎牢关下“落马坡”一役的尘埃尚未落定,袁绍甚至来不及仔细品味这场精心策划的胜利,便已亲率张合、高览、麴义、徐晃等部及三万精锐步骑,如同挣脱了枷锁的猛虎,星夜兼程,挥师北返。他将虎牢关前的残局与监视吕布的任务交给了曹操、孙坚,并正式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以期其能牵制董卓军力。此举既安抚了孙坚,也为自己全力解决北方边患消除了后顾之忧。

大军过黄河,入冀州,沿途所见,虽不及司隶惨状,却也隐隐透着一股紧张。越是北上,关于公孙瓒寇边的坏消息便越是详尽和惊心。

“主公,审别驾(审配)最新急报!”一名来自邺城的信使在中军休息时赶到,呈上书信,“公孙瓒与乌桓联军约四万骑,以掳掠为主,并未强攻坚城。其兵分两路,一路由公孙瓒自将,蹂躏渤海西北;一路由其从弟公孙范率领,夹杂大量乌桓胡骑,侵扰河间国!南皮城虽安,然城外坞堡、乡亭多被焚掠,百姓流离,田稼尽毁!审别驾已严令各郡谨守城池,然野地难制,请主公速决!”

袁绍览信,面沉如水。公孙瓒此举,极为毒辣。他不寻求决战,也不强攻大城,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四处烧杀抢掠,破坏冀州的战争潜力和民生基础,如同一群贪婪的鬣狗,啃噬着河北的肌体。

“传令全军,加快速度!直驱南皮!”袁绍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他必须尽快赶到前线,将这群鬣狗彻底打疼、打怕,乃至打死!

与此同时,先期北返的颜良、文丑所部一万精骑,已然如同旋风般卷过冀北大地,抵达了南皮城。他们的到来,极大地稳定了渤海郡摇摇欲坠的防线,审配、沮授(留守邺城,但战略统筹北疆)等人也松了口气。

南皮城,临时帅府内,气氛同样紧张。颜良、文丑风尘仆仆,脸上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更多的则是急于求战的焦躁。

“审别驾,沮先生!主公大军何时能到?”颜良刚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道,“那公孙瓒老狗就在外面撒野,我等岂能枯坐城中?给我五千骑兵,我必斩其首级!”

文丑也摩拳擦掌:“正是!我等在虎牢关尚未杀得尽兴,正好拿这公孙瓒的人头来祭旗!”

审配性格刚毅,掌管律法后勤,闻言肃然道:“二位将军勇武,配岂能不知?然主公严令,命我等稳守反击,不得贪功冒进。公孙瓒骑兵众多,来去如风,若贸然出击,恐中其调虎离山之计。还需从长计议。”

沮授则更为沉稳,他摊开地图,分析道:“公孙瓒此番入寇,意在破坏而非占领。其军虽众,然乌桓骑兵军纪涣散,只知抢掠,战力实则不如其本部白马义从残余。且其分兵两路,看似势大,实则力量分散。我军只需抓住其一路,予以重创,则其势必沮。”

道理虽明,但如何“抓住一路,予以重创”?颜良、文丑勇则勇矣,临阵机变和战略谋划却非所长。审配长于内政律法,沮授善于大局战略,具体到一场战役的临阵指挥和细节谋划,亦非其专精。一时间,帅府内陷入了如何有效反击的困境。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自南方而来,直入帅府。来者是一名袁绍的亲卫,他带来了一封袁绍的亲笔手令以及……一个人。

“主公有令!命行军司马荀攸,荀公达,即刻起参赞颜良、文丑将军军事,协助筹划破敌之策!主公大军不日即至,望尔等精诚合作,早定北疆!”

众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名亲卫身后的青年文士——荀攸,荀公达。他依旧是那副沉静内敛的模样,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长途跋涉的风霜。

颜良、文丑对视一眼,都有些诧异。他们知道荀攸是荀谌的侄子,颇受主公看重,但在他们这些宿将看来,终究是个未经战阵的年轻书生。主公派他来“参赞军事”?

荀攸似乎并未察觉两位将军眼中的疑虑,上前一步,从容行礼:“攸,奉主公之命前来,愿竭尽所能,辅助二位将军破敌。”

尽管心中存疑,但袁绍的军令不容置疑。颜良、文丑还是将目前敌我态势向荀攸做了介绍。

荀攸凝神静听,时而发问,问题皆切中要害:“公孙范部乌桓骑兵,抢掠之后,通常于何处集结?其麾下乌桓各部,是统一行动还是各自为战?渤海与河间交界处的易水沿岸,如今敌情如何?”

有些细节,连审配和沮授都未曾特别关注,颜良文丑更是答不上来。荀攸也不急躁,请求调阅近日所有斥候回报,并亲自询问了几名刚从前沿撤回的斥候队率。

经过一夜的梳理和分析,次日清晨,荀攸再次来到帅府,眼中带着一丝了然的光芒。

“二位将军,审别驾,沮先生。”荀攸指着地图上易水的一段河道,“攸观近日军报,发现公孙范所部乌桓骑兵,每次抢掠河间南部后,为躲避我零星郡国兵的追击,并方便将掳获的物资、人口运回幽州,多会选择在易水北岸的‘狼山渡’附近集结休整。此地水势平缓,河滩开阔,且背靠狼山,易于警戒。”

他顿了顿,继续道:“乌桓人贪婪,各部之间分配掳获时常常争执不休,军纪极差。且其连番得手,未曾遭遇强力抵抗,必然骄纵懈怠,防备松懈。此乃天赐良机!”

“先生的意思是……奇袭狼山渡?”颜良眼睛一亮。

“正是!”荀攸点头,“然,并非强攻。乌桓人马众多,即便松懈,亦不可小觑。需用火攻!”

“火攻?”文丑疑惑,“此时已是深秋,草木枯黄,确可用火。但如何保证火势能烧到敌军核心?”

荀攸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智珠在握的从容:“非是烧山,而是烧其辎重、营帐、以及……马匹受惊!”他详细解释道:“我可遣一军,多备火种、火箭,于深夜潜伏至狼山渡对岸。待到黎明前,人最困顿之时,突然以强弩向对岸敌营发射火箭,重点瞄准其堆积物资之处和马群所在!”

“同时,”他看向颜良、文丑,“请二位将军率领主力骑兵,预先埋伏在狼山渡上游二十里处的‘白沟’,那里河道狭窄,水流较急,是乌桓人溃败北逃的必经之路。一旦对岸火起,敌军必然大乱,马匹惊窜,士卒争相逃命。其溃败之军,必沿河北逃,企图从白沟浅滩过河。届时,二位将军以逸待劳,伏兵尽出,可尽歼其溃兵于河滩之上!”

此计一环扣一环,充分利用了地形、天时、敌军的心理和弱点。颜良、文丑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打仗向来是猛打猛冲,何曾想过如此精妙的算计?就连审配和沮授,也暗自点头,对荀攸的谋略深感佩服。

“可是,”沮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如何能保证我军潜伏至易水南岸而不被乌桓斥候发现?又如何能精准地将火箭射入敌营要害?”

荀攸显然早已考虑周全:“此事,或需借助一人之力。”

“谁?”

“清河人,朱灵将军之旧部,或熟知易水南岸地形之本地豪强向导。”荀攸道,“朱将军新附,其部下多有思乡立功者,且熟悉河北地理。可选其精锐善泅渡者,执行此次纵火任务。至于精准射击……”他看向一直沉默的麴义(其先登营部分精锐随颜良先至),“麴义将军的先登死士,最擅强弩狙击,可担此任!”

计划已定,众人再无异议。审配、沮授负责协调后勤、封锁消息,并派人紧急联络可能途经此地的袁绍主力,请求策应。颜良、文丑则依照荀攸的规划,开始紧张地调动兵马,准备打一场他们军事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充满智谋的歼灭战。

两日后,夜。易水南岸,寒风萧瑟。一支由朱灵旧部悍卒和麴义先登营弩手混编的五百人精锐小队,人衔枚,马裹蹄,在熟悉路径的向导带领下,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行至狼山渡对岸的芦苇荡中。

隔河相望,对岸的乌桓大营灯火稀疏,人喊马嘶声中夹杂着狂笑与哭嚎,显然还在为白日的“收获”而狂欢,警戒十分松懈。

与此同时,颜良、文丑率领的近八千主力骑兵,已在白沟附近的密林中蛰伏了一整天,将士们啃着冰冷的干粮,压抑着沸腾的战意,只等对岸的火光信号。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终于到来。

易水南岸,负责指挥此次突袭的麴义部将看了看天色,猛地挥下手!

“放箭!”

数百支蘸满了火油、熊熊燃烧的火箭,如同骤起的流星火雨,划破漆黑的夜空,带着凄厉的呼啸,越过冰冷的易水河面,精准地落入了对岸乌桓大营的物资堆放区、营帐密集区,以及庞大的马群栖息地!

干燥的草料、帐篷、车辆瞬间被点燃!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开来!受惊的战马嘶鸣着四处狂奔,践踏营帐,冲撞人群!

“着火了!快救火!”

“马惊了!拦住它们!”

“敌袭!是敌袭!”

乌桓大营瞬间炸营!从睡梦中惊醒的胡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处处火起,人马自相践踏,乱作一团。将领们声嘶力竭的呼喊被淹没在混乱的噪音中,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和救火。

混乱如同瘟疫般扩散。一些乌桓骑兵试图骑马冲出去,却迎头撞上了受惊的马群;更多的人则像无头苍蝇一样,本能地朝着他们认为安全的北方——来的方向溃逃。整个狼山渡口,已成一片火海地狱。

溃逃开始了。成千上万的乌桓骑兵,以及部分公孙范的本部人马,丢盔弃甲,争相抢渡易水,或者沿着河岸向北亡命奔逃。队伍彻底失去了建制,士气彻底崩溃。

而他们的末日,正在白沟等待着。

当第一批溃兵慌不择路地冲到白沟浅滩,试图涉水过河时——

“杀!”

如同平地惊雷,颜良、文丑一左一右,率领着养精蓄锐已久的八千铁骑,从两岸林中猛然杀出!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狠狠地夹向了混乱不堪的溃兵!

此时的乌桓军,早已魂飞魄散,哪里还有半分抵抗的意志?面对如狼似虎、阵型严整的冀州精骑,他们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颜良大刀挥舞,如同砍瓜切菜,所过之处,残肢断臂横飞;文丑长枪如龙,每一次突刺都带起一蓬血雨。冀州骑兵肆意冲杀,马刀闪烁,将白沟的河水染得一片赤红!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溃兵被挤压在狭窄的河滩上,进退无路,哭喊震天。公孙范在亲兵的死命保护下,夺得一匹无主战马,狼狈不堪地丢下部队,只身逃往幽州深处。

也正是在这场杀戮接近尾声时,袁绍亲率的主力大军,旌旗招展,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他立马高坡,望着易水河畔熊熊燃烧的乌桓大营,以及白沟河滩上尸横遍野的景象,脸上露出了冷冽的笑容。

“公达之谋,果然精妙!”袁绍赞叹道。他一眼就看出了此战的关键在于精准的时机和地点选择,这绝非颜良、文丑的风格。

当捷报传来,详细说明了荀攸的谋划和此战的辉煌成果时,颜良、文丑对荀攸的态度已然从不屑变成了由衷的敬佩。二将来到荀攸面前,郑重抱拳:“先生神机妙算,颜良(文丑)佩服!日后但有所命,无有不从!”

荀攸依旧谦逊:“此乃二位将军勇武,将士用命之功,攸不敢居功。”

袁绍大军与颜良、文丑部胜利会师。经此“易水再捷”,公孙瓒借来的乌桓力量遭受毁灭性打击,其本人率领的另一路偏师闻讯,魂飞魄散,仓皇北撤,再不敢南窥。

袁绍回师的第一战,便以一场酣畅淋漓的歼灭战,彻底打断了公孙瓒的反扑之势。荀攸的初次亮相,便以其超凡的谋略赢得了军中上下的尊重,也证明了袁绍识人用人之明。北疆的威胁,随着易水河水的流淌,似乎即将彻底成为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