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21章 荆南平定,卧龙出山

汉水之畔的血色硝烟虽已散去,但那场惊变所带来的冲击波仍在荆楚大地上回荡。刘备的骤然陨落,不仅终结了一代枭雄的悲壮征程,更将幸存者的命运彻底推向了未知的航道。

在袁绍的主持下,刘备的遗体被郑重安葬。对关羽和张飞而言,大哥临终那兴复汉室之志未竟的嘱托与善用关张的遗命,重于泰山。关羽收敛了冲天的傲气,对袁绍保持着礼节性的尊重,但那深不见底的沉默与刻意维持的距离,比任何激烈的反抗都更令人心悸。他如同被金锁困住的苍龙,暂时蛰伏,却无人敢忽视其潜在的锋芒。张飞则仿佛被抽走了魂魄,往日的雷霆怒吼化为死寂,只是机械地擦拭着丈八蛇矛,眼神空洞,唯有在袁绍出现时,会流露出一丝混杂着怨恨、不甘与认命般恪守遗命的复杂情绪。简雍、孙乾等文臣,则相对务实地开始了在新环境下的过渡。

袁绍深知,要真正收服关、张之心,非一日之功。他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尊重,未急于让他们参与核心决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厘清混乱的荆州版图,并应对来自江东的强势挑战。

樊城大营,战略会议的气氛凝重而务实。

大王,曹仁率先汇报,襄阳已初步稳定,蔡瑁、张允配合,政务运转无碍。文聘将军伤势见好,已表态效忠。 文聘的归顺,对安抚荆州军心至关重要。

荆南局势如何?袁绍的目光扫过巨大的荆州舆图,眉头微蹙。

贾诩的声音平缓却清晰:情况复杂。孙策趁我大军与刘备、文聘纠缠之际,不仅夺取了江夏大部,更西进占据了南郡重镇江陵,以及长沙郡。目前,零陵、桂阳、武陵三郡,虽名义上未降孙策,但其兵锋已至,三郡太守各自为战,勉力支撑,情势危急。

程昱冷哼一声:孙策小儿,胃口不小!趁火打劫,竟席卷大半个荆南!若不加以遏制,待其消化了江陵、长沙,零陵等郡亦难保全!

董昭补充道:江夏方面,刘琦死后,其残余水寨部众推举了原黄祖麾下都督霍骏为首领。霍骏此人,颇得军心,凭借水寨地利,仍在抵抗周瑜。但目前周瑜主力似在巩固江陵、长沙,对霍骏部暂取围困之势。

袁绍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江夏到江陵,再到长沙,一条清晰的弧线,显示着孙策集团已经实际控制了荆州长江沿线最重要的战略节点。如此说来,孙策已据有长江之利,将我荆州南北割裂。零陵、桂阳、武陵,已成孤悬南方的飞地。

正是。沮授面色凝重,我军若想南下支援三郡,陆路需穿越孙策控制区或崎岖山地,难行;水路则无力与江东水军争锋。且我军连番征战,亟需休整,消化襄阳、南阳、汝南等腹地。

田丰慨然道:难道就坐视孙策吞并荆南?此消彼长,后患无穷!当集结兵力,与其争夺江陵、长沙!

许攸却笑道:元皓何须忧虑?孙策所占,不过沿江数城,荆南腹地广阔,其岂能一口吞下?待我大军休整完毕,反手可夺回!

这时,司马懿低眉顺目地开口,声音沉稳:大王,懿以为,当务之急,非与孙策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孙策已据之地,兵锋正盛,强取伤亡必大。不若……暂作默许。

默许?程昱挑眉。

然也。司马懿继续道,可明确告知孙策,朝廷承认其对目前已实际占据之江陵、长沙及江夏部分区域的‘临时管辖权’,以安其心,换取其不再西进零陵、桂阳,亦不可北犯我境。同时,敕令其负责清剿‘盘踞水寨之匪类’苏飞。如此,可将孙策的兵锋导向苏飞残部,使其无暇他顾,为我军赢得整合内部、训练水师的宝贵时间。此乃驱虎吞狼,以空间换时间之策。

贾诩微微颔首:仲达之见,切中要害。将江陵、长沙这些已然难保的沿江重镇,作为换取战略缓冲的筹码,实为明智。我军当下重心,在于安内!必须尽快将襄阳、南阳、汝南等地彻底消化,整编兵马,厘清吏治。

袁绍听着谋士们的分析,目光锐利。他深知实力的对比与时间的宝贵。霍然起身,他手指敲在襄阳位置上:便依文和、仲达之策!暂与孙策划江而治!他占他的江陵、长沙,我要我的荆北腹地!传令:告知孙策,朝廷默许其目前控制区,但若其敢再西进南犯一步,或坐视苏飞壮大,便是悖逆!我军当下重心,在于廓清内部,稳固根基!

他随即下达一系列命令:命曹仁加强对襄阳周边的控制,并派员联络零陵、桂阳、武陵三郡,给予道义支持,助其稳固城防,牵制孙策部分兵力,但暂不派主力南下;加快对汝南、南阳等地豪强、降军的整编与安抚;从河北、中原调拨擅长水战的将领和士卒,至襄阳、樊城加紧筹建水军;同时,大军主力做好准备,不日拔营,南下襄阳,将政治军事中心南移,以示彻底掌控荆北的决心。

袁绍的战略重心转移至内政整合,效果显着。大军进驻襄阳,极大地震慑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在强大的军事存在和一系列安抚政策下,荆北迅速稳定下来。而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在得到袁绍方面的口头支持和少量物资援助后,抵抗孙策的决心也更趋坚定,虽无力反攻,但凭借地利暂时稳住了阵脚,使得孙策无法迅速席卷整个荆南。

这一日,袁绍在襄阳州牧府处理政务,心中却时常思及一人。他问侍立一旁的徐庶:元直,孤尝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凤雏庞统,孤已得其行踪,正在筹措征辟。那‘卧龙’诸葛亮,孔明先生,现今如何?可愿出山否?

徐庶拱手,神色间带着几分感慨与确信:回禀大王,庶与孔明乃挚友,深知其才。彼有经天纬地之志,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往或存观望,然今大王已定中原,纳荆州,显海涵之量, even 关、张等旧敌亦能容之。此等气度,必已打动孔明。前日与之暗谈,其言谈间对大王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筹建水师之策,颇多赞许。只是……

只是如何?袁绍追问。

只是孔明心高,若欲其真心归附,需大王以诚相待,委以重任,使其才学能得施展。徐庶坦诚道。

袁绍朗声一笑:若果有大才,孤必以国士待之!便请元直再为孤走一遭,务请孔明先生出山,共襄大业!

徐庶领命,再赴隆中。

草庐之内,诸葛亮轻摇羽扇,听着徐庶转述袁绍的诚意与当前局势。元直兄,依你看来,晋王对荆襄士人,对亮这等山野之人,果真能推心置腹,用人不疑?

徐庶正色道:孔明,我亲眼所见。文聘,降将也,授以兵权;黄忠、魏延,新附之将,量才任用; even 云长、翼德,因其兄遗命,晋王亦能以礼相待,不加猜忌。其所重者,乃实学与能力。如今荆北初定,百废待兴,尤需孔明你这等善于治国理政之大才。晋王曾言,‘荆楚多奇士,岂容埋没山林?’其求贤之心,天地可鉴。更者,当今之势,晋王一统之局已显,辅之可早日平息战乱,还天下太平,此正合你拯民于水火之夙愿!何必再拘泥于已不可为之事?

诸葛亮默然良久,目光投向草庐外郁郁葱葱的山林,脑海中思绪万千。袁绍的强大与活力,他早有耳闻;其对待人才的态度,经徐庶证实,更显其气度。刘备这面旗帜已倒,刘璋暗弱,孙权虽据江东,但北方面对整合完毕的袁绍,胜算几何?天下大势,已渐清晰。自己满腹韬略,若终老林泉,与朽木何异?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然之光,转身对徐庶道:元直兄,请回复晋王。亮,愿往襄阳,一见真龙!

数日后,襄阳州牧府,袁绍特意安排了一次非正式召见。当诸葛亮在徐庶引荐下步入殿中时,其羽扇纶巾,风采绝伦,立刻吸引了所有目光。即便是见惯风浪的袁绍,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赞:真卧龙也!

诸葛亮行礼如仪,不卑不亢:南阳耕夫诸葛亮,拜见晋王殿下。

袁绍离座相迎,执其手笑道:孤思慕先生久矣!今日得见,方知‘卧龙’之名不虚!愿先生不弃,以天下苍生为念,助孤廓清寰宇!

诸葛亮从容应对:亮乃山野慵懒之人,疏懒成性,蒙殿下谬赞,惶恐不已。若蒙不弃,愿效微劳。 言谈间,目光清澈,与袁绍对视,毫无怯懦。

袁绍也不赘言,直接请教当前治理荆州的要务及应对江东之策。诸葛亮轻摇羽扇,侃侃而谈,从如何厘清田亩户籍、选拔任用本土贤才、平衡新旧势力,到如何循序渐进发展水军、利用零陵三郡牵制孙策、以及未来西图益州的长远规划,分析透彻,思虑缜密,所提方略既立足现实,又极具前瞻。

袁绍越听越是欣喜,诸葛亮所展现的,不仅是战略眼光,更是卓越的行政统筹能力和对人心世情的精准把握,这正是目前他最亟需的内政大才!

先生真乃王佐之才!袁绍由衷赞叹,孤欲请先生暂居军师中郎将之位,总揽荆襄政务,协理军务,并主导水军筹建及对江东战略,望先生万勿推辞!

此职位权限极重,几乎将荆州内政及对东南战略全权托付。诸葛亮感受到袁绍的巨大诚意,起身郑重一拜:亮,蒙殿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忠尽智,以报万一?愿助殿下,早定天下,还世清平!

卧龙出山,投身晋王麾下。消息传出,荆襄士人为之震动,人心愈发归附。袁绍集团的智囊团实力陡增。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荆北的治理迅速步入正轨,水军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一个整合内部、稳固根基、蓄力待发的新阶段正式开启。而长江对岸的孙策,以及依旧在零陵、桂阳、武陵苦苦支撑的抵抗力量,则成为下一阶段棋局的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