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90章 传檄而定,钟繇抚司隶

建安八年冬,十二月乙丑,晋阳城内外银装素裹。

刺史府正殿内,炭火噼啪作响,袁绍端坐主位,文武分列两侧。连日征战在他眉宇间刻下疲惫,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诸公,袁绍环视殿内,并州已定,匈奴败退,本王意即日班师回朝。然朔方、司隶两处,尚需得力之人处置。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满身覆雪的传令兵踉跄而入,单膝跪地:八百里加急!田豫将军在返回朔方途中遭遇匈奴主力伏击,损失惨重,现退守云中城!

殿内顿时哗然。袁绍接过军报,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匈奴败而不退,竟敢在归途设伏!田国让现在情况如何?

传令兵喘息着回禀:田将军身先士卒,虽中流矢仍力战不退,现与三千残兵困守孤城。匈奴左谷蠡王率八千骑兵将云中围得水泄不通!

郭嘉轻咳一声,出列道:殿下,此乃匈奴困兽之斗。呼厨泉新败,必欲取一胜以振军心。若不速救,恐朔方得而复失。

袁绍当机立断,声音铿锵:张辽、高顺、田丰!

末将(臣)在!三人齐步出列。

命你三人率八千精兵,即刻北上救援。务必要解云中之围,肃清匈奴残部!

这时,袁熙出列,躬身请命:父王,儿臣不愿即刻返京,愿随钟繇先生前往司隶,学习安民理政之道。

袁绍略作沉吟,看向一旁的钟繇:元常意下如何?

钟繇躬身:二公子聪慧好学,臣愿悉心教导。

袁绍又对乐进、辛评道,你二人随行护卫,助钟繇安定司隶。

安排已定,袁绍轻叹一声:本王离京日久,恐许都生变。明日便启程返京。

次日黎明,晋阳城外三路兵马整装待发。

北线,张辽率领的征讨军阵容严整。高顺的陷阵营位列前锋,重甲在晨光中泛着寒光。田丰的谋士团队也已准备就绪,几辆马车载着兵书战策随行。

文远,袁绍亲自为张辽系紧披风,此去朔方,不仅要解云中之围,更要彻底肃清匈奴残部。田国让就托付与你了。

张辽抱拳:末将必不辱命!

与此同时,钟繇的司隶使团则显得格外精简。除了必要的五百护卫,多是文吏书佐。袁熙换下戎装,身着青色儒衫,正在与辛评核对文书。

乐进检查完防务,忍不住问道:钟公,司隶局势未明,为何不多带兵马?

钟繇抚须微笑:文谦有所不知。司隶经历多年战乱,百姓厌战。若大军压境,反显我无诚意。

袁熙接口道:乐将军,钟先生这是要以德服人。司隶历经董卓、李傕之乱,如今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南下的队伍轻装简从,与北征军的金戈铁马形成鲜明对比。

袁绍站在城楼上,目送三路兵马各奔前程,这才在许褚的护卫下踏上归程。

马车内,袁绍闭目养神,心中却思绪万千。

奉孝,袁绍忽然开口,本王将显奕留在司隶,是否太过冒险?

郭嘉轻咳道:二公子年已及冠,正当历练。有钟元常这等大儒教导,乐文谦这等猛将护卫,必能有所成。

行程第五日,北线捷报传来:张辽大破匈奴,解云中之围,歼敌四千,缴获战马两千余匹。

袁绍展颜一笑,文远果然不负本王所望。

但随即他又蹙起眉头:为何没有司隶的消息?元常他们已去了半月,竟音信全无。

荀谌劝慰道:殿下勿忧。钟元常老成持重,必是稳扎稳打。

袁绍却不以为然:司隶势力错综复杂,张琰、杨奉等人各怀异心,万一...

他没有说下去,但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的司隶,钟繇一行人果然遇到了麻烦。

河东郡安邑城外,使团被拦在城下。郡守王邑站在城头,态度恭敬却坚决:钟公见谅,非是王某不愿相迎,实在是城中狭小,恐难容纳大军。

钟繇不以为意,只带袁熙、辛评及十名亲随入城。当夜宴席上,他绝口不提军政,反而与王邑畅谈经学,品评河东名胜。

袁熙心中焦急,趁更衣时向辛评请教:辛先生,王邑明显心存疑虑,为何钟先生不急不躁?

辛评微笑道:二公子有所不知。王邑乃是当世大儒,最重名节。若直接劝降,反伤其颜面。钟公这是先结其心,后图其事。

果然,三日相处,王邑为钟繇的学识气度所折服。第四日清晨,他主动献上河东郡户籍图册,慨然道:钟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河东愿归顺晋王,只求善待百姓。

而在北方,战事更加激烈。张辽大军抵达云中地界时,田丰仔细观察地形,向张辽献策:将军,匈奴围城多日,必生懈怠。可趁夜突袭,内外夹击。

当夜子时,张辽将兵马分为三路。高顺率陷阵营直取敌营中军,张辽自领主力在外接应,田丰则指挥弓弩手占据制高点。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高顺一马当先,八百陷阵营如利剑出鞘,直插匈奴大营。

左谷蠡王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就在此时,云中城门大开,田豫率领守军杀出。虽然箭伤未愈,他依然奋勇当先。

张辽见时机已到,亲率主力从外围杀入。三面夹击之下,匈奴军大乱。左谷蠡王见大势已去,在亲兵保护下仓皇北逃。

穷寇莫追!田丰及时劝阻欲追击的张辽,当务之急是整顿防务,救治伤员。

此战歼敌四千,缴获战马两千匹。田豫与张辽会师时,虽然面色苍白,却难掩喜色:文远来得及时!若再晚一日,云中必破。

与此同时,钟繇使团继续南下,却在弘农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许都,丞相府。

曹操正在批阅奏章,闻报袁绍提前返京,急忙率百官出迎。

殿下何必急于返京?曹操见袁绍面色疲惫,关切问道。

袁绍摆手:京师重地,岂可久离?随即又问,可有司隶消息?

曹操摇头:钟元常处尚无音讯。不过张辽将军昨日又传捷报,已肃清漠南匈奴残部,田豫将军伤势也渐好转。

袁绍闻言,眉头紧锁:北线捷报频传,司隶却音信全无,莫非出了什么变故?

接连数日,袁绍坐立不安。每每朝会,总要问起司隶消息。这日,他终于按捺不住:司隶至今无消息,本王欲派兵前往接应。

殿下不可!曹操急忙劝阻,钟元常素来沉稳,必是政务繁忙,无暇传讯。若贸然派兵,反显得殿下对他不信任。

可是...袁绍欲言又止。

曹操了然于心:殿下是担心二公子的安危?

袁绍叹道:显奕初次独当一面,本王确实放心不下。况且司隶局势复杂,张琰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殿下过虑了。曹操从容道,二公子天资聪颖,更有钟元常这等良师指导。即便遇到困难,也是难得的历练。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依臣之见,司隶无消息,反倒是好事。

此话怎讲?

若遇战事,必会急报。如今无声无息,正说明钟元常是在从容施政,以怀柔之策收服人心。这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

袁绍神色稍霁:但愿如孟德所言。

此时的弘农,局势确实如曹操所料,正在悄然转变。

弘农太守张琰是董卓旧部,拥兵五千据守城池。更棘手的是,他竟在城头悬挂清君侧的旗帜,声称袁绍挟持天子。

钟公,这张琰分明是要负隅顽抗。乐进按剑请战,末将愿率兵破城!

辛评却劝阻道:不可。张琰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若强攻,正中其下怀。

钟繇沉吟片刻,忽然问袁熙:二公子以为该如何?

袁熙思索后答道:学生以为,当以天子诏书明其罪,同时派细作入城分化其部众。

钟繇欣慰点头:二公子已得为政之要。

他当即采取三策:一以天子名义下诏斥其矫诏之罪;二派细作散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的消息;三亲自修书劝说张琰为家族着想。

这些举措很快见效。五日后,张琰部将杨奉突然发难,打开城门迎接钟繇大军。张琰见大势已去,自刎前叹道:钟元常以德服人,我输得心服口服。

消息传回许都时,已是半月之后。

这日朝会,袁绍正与众臣商议政务,侍从急报:殿下,钟繇大人八百里加急!

袁绍急忙展开奏章,越看越是欣喜。原来钟繇采取怀柔之策,已兵不血刃收服河东、弘农等郡。更在奏章中极力称赞袁熙,称其明达政事,颇识大体,在安抚各郡时多有建树。

好!好!袁绍连声称赞,将奏章递给曹操,孟德果然料事如神!

曹操阅毕,躬身道:恭喜殿下!二公子成长迅速,司隶传檄而定,此乃双喜临门。钟元常不负殿下重托,以仁义收服人心,实乃上策。

袁绍终于展颜,对曹操道:本王离京这些时日,朝政多亏孟德操持。

此乃臣分内之事。曹操谦逊道,如今并州已定,北疆安宁,司隶归心,正是殿下大展宏图之时。

是夜,袁绍独坐殿中,看着司隶的奏报,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张辽的武略、钟繇的文治、袁熙的成长,这一切都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未来。

而在遥远的司隶,袁熙正在灯下研读钟繇批改的政论文章,窗外是渐渐安定下来的司隶大地。这一刻,晋王的基业,正在文武并举中稳步向前;这一刻,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悄然开启。

与此同时,北方的张辽、田豫在田丰谋划下,继续采取分化策略,招抚匈奴部落,彻底瓦解了匈奴在漠南的势力。并州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