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37章 抚定太行,流民归心

北疆的战火随着刘虞的调停与公孙瓒的龟缩暂时平息,袁绍(主角)携大胜之威,将幽州南部富庶之地尽数纳入囊中,旌旗凯旋,班师回朝。邺城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欢庆之声震动云霄。河北霸主的地位,经此一役,已坚如磐石。

然而,胜利的荣光背后,潜藏的暗流却开始涌动。大军刚一回转,堆积如山的政务便已呈送至袁绍的案头。其中,最为棘手、也最为紧迫的,并非西向讨董的筹备——那已是箭在弦上——而是来自西方,那场辉煌的“奇袭白波”之战所遗留下来的甜蜜负担。

大将军府议事堂内,气氛不复战前的激昂,反而带着一丝凝重。

审配手持一卷厚厚的竹简,眉头紧锁,声音沉缓:“主公,河东郡及魏郡西部急报。去岁麴义将军奇袭白波,收降数万之众,虽择其精锐编入行伍,如徐晃将军所部,然其随军家眷、以及闻讯从并州、河内等地源源不断涌入我冀州寻求活路的黄巾旧部、破产流民,如今已聚集超过三十万之众!这些人主要囤聚于太行山麓、漳水沿岸,虽大多已登记造册,暂无异动,但人数庞大,良莠不齐,每日消耗粮秣甚巨,各郡仓廪已显窘迫。更兼其中或有张杨、乃至黑山张燕细作混入,煽风点火,近日已有小股劫掠乡里之事发生,地方太守已是焦头烂额。”

逢纪接口道,语气带着忧虑:“正南兄所言甚是。此前我军重心在北,对此等流民多以驱赶、安抚并存之策,勉力维持。然今北疆暂定,此患已成心腹之疾。数十万人无所事事,坐吃山空,一旦有奸人煽动,或遇灾年饥馑,顷刻间便是燎原之势,其破坏力,恐不亚于公孙瓒铁骑。”

武将一侧,颜良嗡声道:“这有何难?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末将愿领一军,将这些滋事的头目尽数擒杀,将流民驱散,以绝后患!”

文丑也附和:“不错,正好让这些人知道,冀州不是他们可以撒野的地方!”

新归附的徐晃站在武将队列中,闻言眉头微蹙,嘴唇动了动,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他深知这些白波旧部与流民的处境,其中多数确是为求活命,但颜良、文丑地位尊崇,他初来乍到,不便直接反驳。

袁绍并未立刻回应,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一直沉默思索的几位核心谋士,以及面色复杂的徐晃身上。“元皓、公与,还有子远(许攸)、公则(郭图),公明,你等如何看待?”

田丰性格刚直,率先开口:“颜、文二位将军勇武可嘉,然此策恐非上选。白波流民虽成分复杂,实则多为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昔日为贼寇乃形势所迫。麴义将军破其军,主公收其众,已显威德。若此时一味剿杀驱赶,非但有伤天和,更会寒了降卒之心(他目光扫过徐晃),亦会激化矛盾,使太行山麓烽火连绵,我军何以西向讨董?此乃自毁长城之举。”

沮授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元皓兄所言,直指要害。主公,此数十万流民,看似是负担,是隐患,然则,若处置得当,未尝不能化害为利,转为莫大之优势!此正应了主公昔日‘奇袭白波’之深远布局!”

“哦?”袁绍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公与详细道来。”

沮授从容道:“其一,人口。如今天下大乱,诸侯争霸,什么最宝贵?非金玉,非城池,而是人口!董卓为何迁都焚洛阳?亦有掳掠人口之图。此数十万人,乃是数十万能耕作、能生息、能繁衍的丁口!此乃主公西向争雄之根本!其二,兵源。白波军昔日能抗衡牛辅,其部众岂无悍勇之辈?徐晃将军便是明证!若能妥善安置,择优编练,便可得无数‘徐公明’!其三,民心。妥善安置这些无家可归之人,主公仁德之名将传遍天下,届时,四方流民竞相来投,何愁大业不成?”

许攸捻须笑道:“公与兄高见。然则,如何让这些‘悍勇之辈’甘为我所用,又如何让数十万人不成为拖累,反成助力?这便需要非常之策了。”

郭图也道:“确需慎重。若安置不当,恐反噬其身。”

沮授显然已成竹在胸,他走到堂中悬挂的冀州地图前,指向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广阔平原,尤其是魏郡、赵国、巨鹿郡西部山麓地带:“主公请看,我军连番大战,虽缴获颇丰,然民间因战乱、豪强隐匿,仍有大量荒地未曾开垦。而白波流民,缺的是土地、粮种和安稳的环境。”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授之策,便是‘以工代赈,分而化之,择锐编军’!”

“具体而言:第一,于漳水、滹沱河乃至太行山麓适宜之处,划定区域,设立大规模‘军屯’与‘民屯’。以流民青壮及愿意定居的白波降卒家眷为主,编为屯田营,由我军将领管辖,发给粮种、农具,兴修水利,垦殖荒地。所产粮食,按比例分配,使其能自食其力,亦能补充军需。此谓‘以工代赈’,使其无闲生事,更创造价值。”

“第二,对流民进行详细登记造册,按原籍、家族进行拆分,混杂安置于不同屯田区,打破其原有宗族、贼伙联系。同时,选拔其中通晓文墨、素有威望且心向我方者,授以基层吏员之职,协助管理,给予其上升通道。此谓‘分而化之’,瓦解其潜在威胁。”

“第三,由诸位将军主持,于流民青壮及白波旧部中,遴选勇健忠厚者,单独编练成军。可仿照‘大戟士’、‘先登营’,另立新军,如‘白波营’或‘太行营’,可令熟悉情况的将领(他看向徐晃)统带,但需派驻我军中郎将、司马等层级军官,加以掌控和教化。此谓‘择锐编军’,既得其精锐,又示之以诚。”

沮授一番话,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转化为一项系统性的治理工程。

袁绍听完,抚掌赞叹:“妙!公与之策,深得‘恩威并施’之精髓!非以刀兵迫之,而以生路诱之;非以强权压之,而以制度化之。如此,数十万流民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我冀州未来之粮仓与兵库!”他目光转向徐晃:“公明,你出身白波,深知其情,对此策有何见解?”

徐晃心中激动,出列躬身,声音洪亮:“主公!沮监军之策,可谓老成谋国,仁至义尽!晃代白波旧部与无数流民,谢主公活命之恩!若行此策,晃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绝大多数人必感念主公恩德,安心生产,踊跃参军,以报主公!”

袁绍满意点头:“好!有公明此言,我心甚慰。”他环视众人,最终目光落在一直静听的崔琰身上:“季珪(崔琰字),你素有名望,刚正不阿,此事关乎民生根本,涉及钱粮调配、官吏选派,千头万绪,非能臣不可为之。我便将此抚民屯田重任,全权交予你与公与共同负责!审配、逢纪,你二人需倾力配合,调拨钱粮物资,不得有误!”

崔琰肃然出列:“琰,必竭尽全力,不负主公重托!”

沮授、审配、逢纪亦齐声领命。

“麴义、张合、高览!”

“末将在!”三将出列。

“命你等协助崔别驾、沮监军,负责屯田区的划定、护卫及流民青壮的编练、遴选事宜。”

“徐晃!”

“末将在!”

“命你为抚民司副使,协助崔、沮二位,主要负责与白波旧部及流民的沟通、宣导,并主持新军的编练筹备!你要让他们明白,放下兵器,拿起锄头,是为自己挣一份家业;拿起新的兵器,则是为守护这份家业而战!”

“末将遵命!必不负主公信任!”徐晃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是莫大的信任与重托。

一场旨在消化吸收数十万白波流民,将其转化为自身根基的宏大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政令一出,整个冀州的官僚机器开始围绕着“抚民屯田”这一中心任务高速运转起来。

崔琰与沮授雷厉风行,立刻组建了专门的“抚民司”,以邺城为中心,辐射各郡。他们从州郡抽调干练官吏,并大胆启用了一些素有清名的寒门士子甚至流民中识文断字、风评较好者,充任基层吏员。

徐晃的作用至关重要。他带着一队亲兵,深入流民聚集区,用他那带着河东口音的话语,向惶惑不安的旧日同袍们宣讲政策:

“乡亲们!父老们!我,徐晃,徐公明!昔日与诸位同在白波求活!今日,我来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车骑将军袁公,仁德布于四海,不忍见我等颠沛流离,特下令,分予我等田地、粮种、农具!让我们在此安家落户,垦荒屯田!所产粮食,大部分归我们自己所有!愿意从军者,将军亦敞开大门,择优录用,俸禄粮饷,与冀州老兵一体对待!此乃再造之恩,我等岂能不感激涕零,安心生产,以报袁公?”

他的现身说法,比任何官样文章都更具说服力。许多原本持观望、怀疑态度的白波旧部,开始心动。

紧接着是繁琐而细致的人口登记与土地划分。沮授设计了详细的表格文书,要求登记姓名、籍贯、年龄、技能、家庭成员,甚至原有部曲隶属。过程中,崔琰铁面无私,严令禁止胥吏欺压、索贿,袁绍更是派出了以执法严厉着称的韩浩作为巡查使,巡视各地,一经发现贪腐或虐待流民者,立即拿下,从严惩处。此举迅速安定了流民之心,也树立了新政权的威信。

土地划分则结合了军屯与民屯。在战略要地或大片荒芜之地,由麴义、张合等派兵护卫,组织青壮流民进行大规模军屯,实行军事化管理,收获按比例上交军仓。在靠近现有村落的地方,则划分田亩,编为民户,发放“田契”(一种临时凭证),鼓励其安家落户,税率给予优惠。

与此同时,在徐晃和高览的主持下,一场大规模的遴选在各屯田点展开。身体强健、有武艺基础、背景相对清白的青壮被挑选出来,单独编营。徐晃亲自考核,以其在白波军中的威望和自身的勇武折服众人,初步遴选出了约八千人的队伍,暂命名为“太行营”,由徐晃兼任统帅,开始进行基础的队列、纪律操练。袁绍承诺,待其成军,将配发与冀州主力同等的装备。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新政触动了地方豪强的利益——部分被划为屯区的荒地,虽无主,但某些豪强早已视为禁脔;流民的涌入,也使得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引起部分本地百姓的不满。更有人暗中散播谣言,说袁绍此举是为了将流民骗去充作苦力,或是在军中充当炮灰。

危机在一个名为“滏口”的大型屯田区爆发。此地聚集了数万流民,工作繁重,而当地一名赵姓豪强,因一片山林被划入屯区,心怀不满,勾结了几个原白波军中的小头目,暗中煽动,散布“袁军欲在秋后坑杀降众”的谣言。加之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粮食供应一度紧张,顿时引发了大规模的骚动。数千流民聚集起来,围堵了屯田官署,要求发放更多口粮并允许他们离开。

消息传到邺城,颜良、文丑立刻请命率军镇压。袁绍却摇了摇头,他看向崔琰、沮授和徐晃:“看来,有人想试试我袁本初的刀锋,是否只对外而不对内。也正好,借此机会,让所有人看清,何谓‘恩威并施’。”

他下令:

“徐晃,你即刻率本部一千人马,随我前往滏口!”

“颜良、文丑,你二人率五千精兵,于滏口外围十里待命,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妄动!”

“崔琰、沮授,随我行,并携带第一批后续粮草物资。”

袁绍亲临滏口!消息传来,骚动的人群出现了一丝骚动和畏惧。

袁绍并未直接进入骚乱核心,而是在外围立起大帐,首先召见了当地官员和负责的军将,详细了解情况,特别是粮食调配的问题。当查明确有官员克扣口粮中饱私囊后,袁绍当即下令将其革职查办,押送邺城受审。同时,让崔琰、沮授立刻主持发放带来的救济粮,并公开承诺改善伙食。

稳定了基本盘后,袁绍才令徐晃在前,自己仅带百名亲卫,直面那数千群情激愤的流民。

徐晃率先喊话,痛斥谣言,并以自身担保。但混乱中,仍有被煽动者叫嚣不休,甚至有人向袁绍投掷石块(被亲卫挡下)。

就在这时,袁绍排众而出,站在了所有人面前。他目光沉静,扫过黑压压的人群,无形的威压让喧嚣渐渐平息。

“我,袁绍,在此。”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若欲坑杀尔等,何须浪费如许粮草,兴修水利,分发田契?直接驱兵围剿,岂不省事?”

他顿了顿,指向身后:“克扣尔等口粮的蠹虫,已被我拿下,必将严惩!短缺的粮食,我已带来!这是‘恩’!”

话音一转,语气骤然变得凌厉如刀:“然,我予尔等生路,非是让尔等可肆意妄为,围攻官署,践踏法度!煽动闹事,散布谣言者,其心可诛!此风绝不可长!这是‘威’!”

他目光如电,射向人群中几个叫得最凶的身影:“徐晃!”

“末将在!”

“将为首煽动者,以及与豪强勾结、图谋不轨者,于我阵前,即刻拿下,验明正身,就地正法!”

“遵命!”徐晃毫不迟疑,率领如狼似虎的亲兵冲入人群,精准地将那几个面色惨白的头目揪了出来。片刻之后,刀光闪过,数颗人头落地!血腥气瞬间弥漫开来。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霹雳手段震慑。

袁绍的声音再次响起,缓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余者,皆受蒙蔽,不予追究!各自回归本位,安心垦殖!我袁本初在此立誓,凡遵我法度,勤恳劳作、奋勇杀敌者,无论出身,皆为我冀州子民,一视同仁!未来的好日子,靠你们自己的双手去挣!”

恩威并施,杀伐果断,又给出了明确的承诺。骚动彻底平息。流民们怀着敬畏、感激与希望,逐渐散去。那名赵姓豪强,随后也被审配派来的执法队查抄家产,家主下狱。此举彻底震慑了所有心怀叵测之徒。

经此一事,“抚民屯田”新政推行再无大的阻碍。数月之后,广袤的荒地上开始泛起新绿,新建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井然有序的屯田区里,人们虽然辛苦,脸上却有了希望。徐晃的“太行营”经过严格训练和思想灌输(宣讲忠义、保家卫土),已初具战斗力,装备了崭新的兵甲,士气高昂。

这一日,袁绍与众人巡视屯田区,看到阡陌纵横,禾苗茁壮,听到孩童读书声从新建的乡学中传出(崔琰推行教化的成果),不禁感慨:“昔日白波之患,今成我冀州之福。数十万人心归附,胜过十万雄兵啊!”

沮授含笑:“此乃主公仁德睿智,方能化腐朽为神奇。”

徐晃由衷拜服:“主公再造之恩,晃与太行营全体将士,万死难报!”

北疆的铁血胜利,奠定了霸主的威名;而太行山麓的这场无声战役,则将这威名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根基。流民归心,根基深植,一个内部稳固、兵精粮足的河北,终于可以全力面向西方,去迎接那场注定要震动天下的讨董风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