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85章 兵围孤城,攻心为上

建安八年冬,十月丙午。

袁绍大军在汾水大捷后,马不停蹄,三日间连克榆次、阳曲等七城,兵锋直指晋阳。时值初冬,北风渐紧,晋阳城外却是旌旗蔽日,战鼓震天。

这一日清晨,袁绍登上晋阳东南的蒙山,俯瞰整座城池。但见晋阳城郭巍峨,城墙高达四丈,护城河宽约五丈,果然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雄城。城头上旌旗林立,守军往来巡逻,戒备森严。

好一座坚城。袁绍轻叹一声,当年汉武帝在此设立并州,就是为了抵御匈奴。想不到今日,这座雄城竟成了叛军的巢穴。

郭嘉裹紧身上的裘袍,轻咳道:殿下,晋阳城防之固,天下罕有。若强攻,纵能破城,也必伤亡惨重。

田丰接口道:奉孝所言极是。高干虽败一阵,但城中尚有精兵两万,粮草充足。更兼匈奴骑兵在外虎视眈眈,强攻绝非上策。

袁绍目光深邃,望着城头飘动的字大旗,沉默片刻,问道:依诸位之见,该当如何?

钟繇上前一步:殿下,臣在并州多年,深知城中虚实。高干此人心高气傲,向来不得人心。许多将领都是被迫从贼,若能施以攻心之计...

正说话间,一队骑兵飞驰而至,为首的正是袁熙。他翻身下马,躬身禀报:父王,各营已按计划就位。颜良将军驻东门,文丑将军守西门,张辽将军扼北门,乐进、赵云二位将军率骑兵游弋策应。晋阳已成孤城!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对众人道:传令各营,深沟高垒,围而不攻。我要让高干在这座孤城里,好好尝尝众叛亲离的滋味!

当日下午,袁军大营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围城作业。

数万将士同时动手,在晋阳城外挖掘三道壕沟,每道壕沟深两丈,宽三丈,沟底插满削尖的竹刺。壕沟之后,又筑起两丈高的土墙,墙上设置箭楼、望台。每隔百步设立一个营寨,各营之间以旗语、烽火联络。

袁熙奉命巡视各营,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在东门外,颜良正在指挥士兵建造投石机。这些庞然大物高达五丈,需要五十人同时操作,可以将百斤重的石块投出三百步远。

二公子请看,颜良指着正在组装的投石机,这些家伙一旦造好,保管让城里的叛军寝食难安。

在西门外,文丑则别出心裁,命令士兵用牛皮制作了数十个巨大的风筝。

这是何用意?袁熙好奇地问。

文丑咧嘴一笑:到时候二公子就知道了。保管让高干那小子喝一壶!

而在中军大帐,一场更为精妙的心理战正在酝酿。

殿下,钟繇呈上一份名单,这是城中可能争取的将领名单。其中尤以校尉王凌最为关键。此人是王允之侄,向来忠于汉室,此次是被迫从贼。

郭嘉补充道:臣已命细作在城中散布消息,只说殿下仁德,除高干一人外,其余将领只要幡然醒悟,一律既往不咎。

贾诩阴恻恻地笑道:还可再添一把火。就说匈奴人打算在城破之时,纵兵屠城。届时玉石俱焚,谁也跑不了。

袁绍听得连连点头,对程昱道:仲德,你即刻起草讨逆檄文,历数高干十大罪状。命弓箭手将檄文射入城中。

臣遵旨。

次日清晨,一场别开生面的攻心战开始了。

首先是数百架投石机同时发威,但投出去的不是石块,而是一捆捆的檄文。这些用上好宣纸写就的檄文,如同雪花般飘落晋阳城内。

紧接着,文丑制作的风筝派上了用场。士兵们将劝降的书信系在风筝上,趁着西北风放入城中。有些风筝甚至带着小型铃铛,在风中叮当作响,引得城中军民纷纷抬头观看。

最绝的是郭嘉的计策。他命人捉来数百只信鸽,在鸽腿上绑着微型书信,然后在晋阳城上空放飞。这些受过训练的信鸽很快找到自己在城中的巢穴,也将劝降信带到了千家万户。

城头上的守军开始骚动。有人偷偷捡起檄文藏入怀中,有人望着城外的营寨发呆,更有人开始交头接耳。

听说了吗?晋王只问高干一人的罪。

匈奴人要屠城啊!

王凌将军好像已经...

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城中蔓延。

晋阳城内,刺史府中。

高干暴跳如雷,将一纸檄文撕得粉碎:袁绍老儿!安敢如此!

谋士陈琳小心翼翼地劝道:主公息怒。袁绍此举,分明是要动摇我军心。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严惩那些传播谣言之人。

报——亲兵急匆匆进来,王凌将军求见。

高干冷哼一声:让他进来。

王凌大步走进,神色凝重:主公,城中军心浮动,士兵们都在私下议论。末将建议,立即处决几个传播谣言的人,以儆效尤。

高干盯着王凌,突然问道:王将军,你可曾收到袁绍的劝降信?

王凌面色不变:收到了,已被末将焚毁。

高干拍案而起,既然如此,就请王将军亲自督斩今日抓获的细作!

这是一招毒计。高干要逼王凌表态,让他亲手断了自己的后路。

王凌眼中闪过一丝怒色,但很快平静下来:末将领命。

与此同时,城北一处偏僻的营房内,几个中级军官正在密谈。

张大哥,你看这事...一个年轻军官压低声音,我家里老小都在城外,听说晋王仁德,已经开仓放粮了。

被称作张大哥的军官叹了口气:不瞒各位,我昨日收到家书,说田豫将军已经平定朔方,我老家现在安稳得很。

那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另一个军官激动地说,高干勾结匈奴,这是要让我们都背上叛国的罪名啊!

小声点!张姓军官急忙制止,今晚子时,北门换防的是我的老部下。到时候...

他做了个手势,众人会意,纷纷点头。

这样的密谈,在晋阳城的各个角落悄悄进行着。袁绍的攻心之计,正在慢慢发酵。

第三天夜里,一场精心策划的劝降行动达到**。

在郭嘉的建议下,袁军动员了所有会乐器的士兵。子夜时分,数千名士兵同时在四方营寨奏起并州民乐。《雁门谣》、《汾水曲》,一首首熟悉的乡音在夜空中飘荡。

更绝的是,袁熙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命人挑选军中并州籍的士兵,让他们对着城墙喊话。

城上的弟兄们,我是祁县张三啊!晋王免了咱们家三年的赋税,你们还在等什么?

我是阳曲李四,我娘托人带话,说家里分到田地了!

打开城门吧,晋王保证一个不杀!

乡音土语,家长里短,这些朴实的话语比任何檄文都更有力量。

城头上,许多士兵开始抹眼泪。有人对着城下回应:三哥,是你吗?我是狗娃啊!

告诉我娘,我还活着!

军心,在这一刻彻底动摇了。

高干在城头看到这一幕,气得浑身发抖:放箭!给我放箭!

但士兵们犹豫着,谁也不愿对老乡下手。

就在这时,北门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王凌终于下定决心,率领亲兵打开了城门。

晋王仁德,降者免死!王凌在马上高呼。

随着北门洞开,越来越多的守军放弃抵抗。有人打开其他城门,有人直接在城头上倒戈。

高干见大势已去,在亲兵保护下仓皇逃往太守府。

天亮时分,袁绍在众将簇拥下,缓缓驶入晋阳城。街道两旁,跪满了弃械投降的士兵和出来迎接的百姓。

父王,袁熙感慨地说,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这座雄城。儿臣今日方知,攻心为上,实在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袁绍望着远处还在负隅顽抗的太守府,淡淡道:接下来,就该清理门户了。

晋阳城破的消息,很快随着北风传遍四方。那些还在观望的并州各郡,纷纷上表归顺。负隅顽抗的,只剩下太守府内那个众叛亲离的叛将。

而此时的太守府内,高干看着空荡荡的大堂,终于明白什么叫众叛亲离,什么叫大势已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