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93章 群英献策,庙算先胜

建安五年,春。

邺城,大将军府邸深处,一间守卫森严的密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这里没有正殿的恢弘开阔,唯有四壁悬挂的巨幅羊皮地图,以及中央那座庞大得令人屏息的黄河两岸沙盘,标志着此地的非凡。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无不精细入微,一条蜿蜒的黄河如巨龙盘踞,将南北割裂。南岸那座标注着“官渡”的土垒,像一枚刺眼的钉子,牢牢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袁绍端坐主位,未着公服,仅是一身玄色常服,却比任何甲胄都更能彰显他此刻的无上权威。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围坐在沙盘四周的众人——这几乎是他席卷河北所依仗的全部智慧与利刃。文臣以总揽南下筹备的监军沮授为首,其下田丰、荀攸、程昱、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等济济一堂;武将则以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张辽、赵云、太史慈等为核心,人人面色肃然。

“诸君,”袁绍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打破了令人压抑的沉默,“粮秣已足,兵甲已利,十万儿郎已在黄河之滨磨砺爪牙。今日,非是定‘战’与‘不战’,此事已决。今日之议,唯在‘如何战’?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犁庭扫穴,一举而定中原!”

他缓缓起身,手持一根细长的木杆,指向沙盘上的官渡。

“曹操已如困兽,据守于此。我军势大,此乃共识。然,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我要的,不只是一场惨胜,而是一场足以震慑天下、让四方诸侯望风归附的完胜!将你们的韬略,尽数展于这沙盘之上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略博弈,在这方寸沙盘间,正式拉开序幕。所有人的目光,首先都投向了那位被寄予厚望的总策划——监军沮授。

沮授深吸一口气,走到沙盘前,向袁绍微一拱手,神情沉稳如水。他接过袁绍手中的木杆,并未直接指向官渡,而是先划过了整个河北腹地。

“主公,诸位。我军之势,在于强、在于稳、在于正。”他的声音平和而充满力量,“故而,授之策,核心在于‘以正合,以持久胜’。”

木杆首先重点敲击在黎阳位置。

“其一,黎阳乃我军渡河南下之锁钥,已为先锋所占,此乃妙棋。然,仅此一点不足恃。需立即征发民夫,以黎阳为核心,沿黄河一线,构筑三道连环营垒,内设粮仓、武库,使其成为永不陷落的前进根基。大军渡河,当以黎阳为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接着,木杆向南移动,虚点在官渡以北的广阔区域。

“其二,主力渡过黄河后,不应急于寻求与曹操主力决战。我军粮道漫长,然根基深厚;曹军粮道短促,然根基浅薄。我意,主力于官渡以北二十里处,依托地利,再立坚壁!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我军可每日遣精骑小队,轮番袭扰其营寨,断其粮道,疲其军心。同时,以强弓硬弩压制,使其求战不得,求生不能。”

然后,木杆转向东方。

“其三,同步执行‘青徐为翼’之策。麴义、徐晃二位将军在青州的攻势,绝非佯动,而是真正的战略侧击。需严令他们,不仅兵压徐州,更要寻机切断曹操从东海获取盐铁补给的可能,并尽力策动徐州内部如陈登等势力的归附。此路若成,则曹操右臂已断。”

最后,木杆回到官渡,重重一顿。

“其最终要义在于——时间在我!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似政治优势,实则内部派系复杂,天子身边亦非铁板一块。我军只需将其牢牢锁死在官渡战场,不出半年,其内部生变、粮草不济,必生乱象。届时,我军养精蓄锐已久,可一鼓作气,发动总攻,则曹操可一战而擒!此乃阳谋,借国力碾压,纵使其知我意图,亦无可奈何。”

沮授言罢,微微躬身。他的策略恢宏大气,将己方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充满了稳健致胜的自信。袁绍听罢,缓缓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显然对此策的核心十分认同。

然而,一个清癯刚直的身影立刻站了出来,正是总领后勤的田丰。他眉头紧锁,对袁绍拱手道:“主公,监军之策,稳则稳矣,然未免过于持重,失之迟缓!”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沮监军所言‘时间在我’,丰不敢完全苟同!我军势大,然十万大军日耗粮草巨万,持久对峙,于河北民力亦是巨大负担。更关键者,用兵贵在出其不意,贵在一气呵成!我军新平河北,士气正盛,如初生之朝阳,正当一鼓作气,乘胜南下。若顿兵坚城之下,迁延日月,士气必然懈怠。”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从黎阳直接划向官渡。

“丰之策,在于‘集中精锐,雷霆一击’!主公可亲率颜良、文丑等上将,以并、幽精锐骑兵为先锋,步卒大军紧随其后,自黎阳强渡黄河后,不顾一切,直扑官渡曹军营垒!曹操兵力不足,营垒初成,绝非固若金汤。我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昼夜不停,轮番猛攻!即便付出相当代价,亦要在曹操未能完全集结兵力、构筑完善防线之前,将其主力歼灭于官渡野外!”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袁绍:“此战,打的是气势,是决心!只要突破官渡,许都便门户大开,曹操将无险可守。届时,传檄而定者,又岂止中原?若依监军之策,恐日久生变。关中马腾、韩遂,荆州刘表,乃至江东孙策,皆非善与之辈。若彼等见我军与曹操僵持,难免不会有趁火打劫、坐收渔利之心!”

田丰的策略与沮授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求稳,一个求速。他的话语如同一柄重锤,敲打在众人心上,尤其是“日久生变”四字,让袁绍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

此时,一直沉默旁观的军师荀攸,轻轻捋了捋胡须,缓步而出。他的气质介于沮授的沉稳与田丰的刚直之间,更显从容深邃。

“主公,沮监军与田别驾之策,皆为国谋,各有千秋。然,攸以为,或可取其精华,融汇贯通。”荀攸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先对沮授一礼:“监军‘以正合’‘持久困敌’之大略,乃取胜之基石,不可动摇。”又对田丰点头:“田别驾‘速战速决’之忧虑,亦切中要害,不可不防。”

他走到沙盘前,木杆先指向黎阳至官渡的路线。

“故,攸建议,主力渡河后,依监军之策,立稳营寨,以主力威慑曹操主力,使其不敢妄动。此为正兵。”

紧接着,木杆突然向西移动,划过一道诡异的弧线,直指延津以南、官渡以西的大片区域。

“然,正兵之外,需辅以奇兵!主公可遣一智勇兼备之上将,例如张合将军,率领一支全部由精锐骑兵组成的快速兵团,数量不需多,万人即可。待主力与曹操在官渡对峙,吸引其全部注意力时,此奇兵秘密西进,自上游另一渡口悄然过河,不必攻城略地,只需凭借骑兵机动力,迂回穿插,深入曹操腹地!”

他的木杆在颍川、汝南一带划动。

“目标有三:一,寻机切断或骚扰曹操自许都通往官渡的粮道,动摇其根本;二,檄文声讨曹操罪状,联络豫州境内对曹操不满的士族豪强,如汝南黄巾旧部刘辟、龚都等,许以重利,令其起事,从内部瓦解曹操;三,若有机会,可虚张声势,佯攻许都!许都若惊,曹操必然心乱,甚至可能分兵回援,此其时也,我官渡主力可趁势猛攻,则大局可定!”

荀攸的策略,在沮授的“正”与田丰的“速”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他补充了沮授策略中“奇兵”的缺失,又避免了田丰策略中强攻可能带来的巨大伤亡,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心完美结合。

程昱接着荀攸的话,阴鸷而锐利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冰冷的洞察力:“公达之谋,深合兵法奇正之道。然,欲行此策,必须先算败,后算胜,料敌于先,方能万无一失。”

他目光如刀,扫过众人:“我军需先明确,曹操会如何应对?”

他自问自答:“其一,曹操兵力寡弱,必不会与我军野外浪战。其唯一胜机,在于‘拖’与‘奇’。拖,即拖到我军粮尽或内部生变;奇,便是出奇兵以求一逞。”

“其二,其奇兵可能何在?”程昱的木杆指向乌巢,“此处,乃曹操囤积粮草之要地,必重兵把守,但亦是其命门所在。我军需广布斥候,时刻监视乌巢动向,防其以此为诱饵,或防我军奇袭队消息走漏。”

“其三,外部之敌。刘表,坐谈客耳,不足为虑,但其麾下刘备,枭雄之姿,若说动刘表北上,亦是一患。故,需派能言善辩之士出使荆州,即便不能使其助我,也需稳住的,使其保持中立。至于江东孙策……”程昱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忌惮,“其勇烈冠世,然其根基未稳,内部亦有隐患。可遣使许以官爵,令其牵制刘表,或虚张声势,声称将联曹,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密令江东细作,密切关注其动向。”

程昱的献策,更像是一场战略层面的风险推演,他将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变数一一列出,并提前寻求破解之道,其思虑之缜密,令人心寒。

谋士们的献策,也逐渐显露出派系与个人风格的差异。

许攸自信满满地出列,他与袁绍、曹操皆故交,自视甚高:“主公,诸公之策,皆为大略。然攸要补充者,在于‘间’与‘速’。攸在许都,旧友颇多,深知曹操麾下,并非铁板一块。可密遣细作,携重金潜入许都,贿赂其身边近臣、乃至军中将领,尤其是与曹操并非嫡系的官员,如孔融之流,使其散布流言,惑乱朝纲。此谓攻心为上,或可收奇效。至于进军,攸赞同田别驾之意,当速战!兵贵神速,岂能坐待?”

郭图素与沮授不睦,见袁绍对沮授之策首肯,心下不悦,此时便出言道:“主公,图以为,许子远(许攸)之言甚是。我军携大胜之威,岂能作壁上观?持久之战,徒耗钱粮,且易生骄兵之态。主公当亲秉锐气,一战而克曹贼,则天下定矣!荀公达(荀攸)迂回之策,虽妙,然分兵乃兵家大忌,若偏师失利,恐动摇主力军心。”他的话语中,明显带着对沮授、荀攸策略的贬低,以及对主力的盲目自信。

审配则更注重法度与根本,他沉声道:“正南(审配字)唯强调一点:后勤乃大军命脉!无论采用何策,粮道安全,重于泰山!黎阳至官渡之粮道,需遣重将(如韩猛)护卫,并设烽燧预警,绝不可被曹军小股部队所乘。至于内部,配镇守邺城,必保四州安稳,绝无内乱之虞!”他的保证,为前线的谋划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逢纪则多是附和袁绍,察言观色,不多做激烈争论。

所有文臣的韬略已尽数铺陈于案前。沙盘周围,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沮授的持重、田丰的激进、荀攸的奇正、程昱的料敌、许攸的用间、郭图的迎合、审配的保障……种种策略,利弊交织,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袁绍背负双手,在沙盘前缓缓踱步。他的目光深邃,掠过黄河,掠过官渡,仿佛已看到了南岸那个老对手的身影。室内只有他沉稳的脚步声和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他需要做出抉择。这个抉择,将决定河北十万精锐的命运,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

良久,他停下脚步,重新坐回主位,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诸君之论,皆乃金玉良言,使吾受益匪浅。”袁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然,用兵之道,在于因地制略,因势利导。我军既占绝对优势,便当以堂堂正正之师,碾压一切魑魅魍魉!”

他首先看向沮授:“监军‘以正合,持久制胜’之方略,深得吾心!此为我军南下之根本国策,不容动摇。主力渡河后,便依此策,构筑联营,深沟高垒,将曹操主力困死于官渡!”

此言一出,沮授面色平静,田丰则欲言又止,终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

随即,他目光转向荀攸:“然,公达‘出奇兵迂回,搅乱其后’之谋,亦为神来之笔!正奇相佐,方为完策。此偏师统帅……”他略一沉吟,目光扫过诸将,“待青州方向麴义、徐晃动后,视情况再定。”

接着,他肯定了程昱的预见:“仲德(程昱字)所言外部威胁,不可不防。即刻遣使荆州、江东,务必稳住刘表、孙策。内部细作之事,由子远(许攸字)负责。”

最后,他一锤定音:“进军步骤,便依先前所定:青州侧击为先导,先锋巩固黎阳为根基,主力随后渡河,进逼官渡!檄文即刻传发天下,刘备既愿为偏师,便允其所请,令其伺机而动!”

“诺!”众文武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袁绍的最终决策,看似博采众长,实则核心采纳了沮授的持久战主体框架,并有限度地吸收了荀攸的奇兵策略,而将田丰的速胜论、郭图的盲目乐观基本排除。这是一个符合他性格和实力优势的、看似最为稳妥的决策。

然而,在他志得意满的目光深处,或许忽略了一些东西——他忽略了田丰关于“士气”和“生变”的警告,低估了曹操在绝境中的韧性与用奇能力,也高估了自己对那支庞大而复杂的军队如臂使指的掌控力。

庙算已毕,胜机似乎已然在握。庞大的战争机器,终于彻底明确了方向,开始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出隆隆巨响,向着黄河以南,碾轧而去。

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庙算”,在邺城的密室里落下帷幕,而真正的铁血交锋,即将在名为官渡的战场上,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