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54章 平原访贤,初遇英杰

并州方向的战事暂告段落,张合、高览稳住了南部局势,将张燕的黑山军主力重新压回太行山深处。北线,审配、沮授联合刘虞,对公孙瓒残部的包围网正越收越紧,蓟城已如瓮中之鳖。东面,麴义、张合(分兵后)针对青州黄巾的军事行动与政治招抚双管齐下,进展顺利。整个袁绍集团,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按照既定战略稳步推进。

然而,袁绍深知,欲成大事,非仅凭疆场决胜。人才,尤其是未被发掘的英才,才是未来争霸天下最宝贵的资源。在邺城处理完积压政务,听取了各方汇报后,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他需要亲自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那片即将成为下一个焦点的土地上,感受真实的气息。

这一日,他召来了最为信赖的谋士沮授与新晋的军师中郎将荀攸。

“公与,公达,幽州战事已近尾声,青州布局亦在展开。孤欲亲往渤海一行,一则巡视边防,安抚新附;二则……就近观察平原。”袁绍的手指在地图上渤海郡与青州平原国交界处轻轻一点。

“主公是想亲眼见一见那刘玄德?”沮授立刻会意。

“不错。”袁绍颔首,“此人以织席贩履之身,能得关、张这等万人敌誓死相随,能在平原这等四战之地赢得民心,必有过人之处。公孙瓒败亡在即,此人将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还萦绕着另一个名字,一个来自斥候与颍川士人圈零星提及,却让他莫名留意的名字——常山赵云。

荀攸沉吟道:“主公微服而行,体察民情,探查英杰,自是好事。然平原毕竟邻近青州黄巾活动区域,且刘备立场未明,安全之事,需万分谨慎。”

“此事易尔。”袁绍淡然一笑,“便以河北商贾身份,携精干护卫,沿漳水、黄河巡视产业为名。元皓(田丰)性情刚直,留守邺城与友若(荀谌)处理日常政务。公与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公达,你精于细节,随我同行。”

“攸,遵命。”荀攸躬身领命。

数日后,一支规模不大却极为精干的商队悄然离开了邺城。袁绍扮作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大贾,化名“袁显”;荀攸则作为账房先生随行;护卫首领则由武艺高强、心思缜密的徐晃担任,其麾下数十名亲卫皆扮作伙计、扈从,暗藏利刃。一行人沿漳水东行,进入渤海郡。

渤海郡是袁绍起家之地,经他多年经营,虽前番遭公孙瓒联军骚扰,但恢复迅速。沿途可见田野有序,村落安宁,驿道畅通,显示出良好的治理基础。袁绍看在眼里,心中颇感欣慰。

然而,当队伍越过郡界,踏入平原国境内时,一种微妙的不同感渐渐浮现。

这里的田野同样得到耕种,村落也显安宁,但氛围却似乎更为……凝聚。市集之上,商贩百姓言谈间,对那位“刘使君”(刘备被公孙瓒表为平原相)多有赞誉之词。

“刘使君仁德啊,从不加征赋税!”

“前日有溃兵滋扰,是关将军率十骑冲阵,直接将那贼首擒了回来!”

“张将军在城外练兵,那声势,地动山摇!”

“听说刘使君是汉室宗亲?怪不得如此爱护百姓。”

这些零碎的议论,传入袁绍和荀攸耳中,让他们对刘备的印象逐渐具体化。

这一日,商队抵达平原县城外。时近黄昏,并未直接入城,而是在城外一处较大的驿亭歇脚。袁绍与荀攸凭栏远眺,但见城墙坚固,旌旗鲜明,守卫士卒虽衣甲不算最精良,但精神饱满,纪律严明。

“公达,观此气象,这刘玄德,确非寻常庸碌之辈。”袁绍低声道。

荀攸目光敏锐,缓缓道:“民心依附,士卒用命,更有关、张熊虎之将。此乃潜龙之相。然其势单力孤,根基浅薄,如无根之木。若能得其真心归附,则主公如虎添翼;若其心怀异志……则需早做打算。”

正说话间,驿道之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只见十余骑自城内飞驰而出,为首一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正是关羽!他似乎是例行巡营,路过驿亭,目光如电般扫过袁绍一行人,在徐晃身上微微停顿一瞬(感应到同类的气息),随即不做停留,纵马而去。

那股凛然的霸气与冲霄的忠义之气,让见惯了猛将的袁绍也不禁心中暗赞:“真虎将也!”

不多时,又见一员悍将,率着数百士卒操练归来。此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正是张飞!他嗓门极大,正呵斥着几个操练不用心的士卒,声音震得驿亭瓦片似乎都在轻响。

徐晃在袁绍身后低声道:“主公,此二人……皆万夫不当之勇,不在颜、文二位将军之下!”

袁绍微微颔首,目光深沉。得此二人,刘备确实有值得自傲的资本。然而,他此行的另一个目标,却并非此二人。

趁着在驿亭用饭的机会,袁绍示意荀攸与驿丞攀谈,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向了常山真定。

“常山?”那驿丞是个健谈之人,闻言笑道,“那可是出好汉的地方!听说我们真定那边,前些时日就出了个了不得的年轻人,叫赵云,赵子龙!使得一手好枪法,等闲数十人近不得身!更难得的是,此人急公好义,常为乡里排忧解难,名声好得很呐!”

荀攸故作好奇:“哦?如此英雄,为何不出仕建功立业?”

驿丞压低了声音:“听说赵壮士本有意投军,好像还去幽州那边转过一圈,但不知怎的又回来了。有人说是看不惯那边(指公孙瓒)的作为。唉,这等好汉子,若是能为我们刘使君所用就好了,可惜啊,刘使君这里……庙小喽。”他言语间,对刘备虽有爱戴,却也透露出对其势弱的无奈。

袁绍与荀攸对视一眼,心中了然。赵云,确有其人,而且目前正处于观望状态,并未投入任何势力麾下!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是夜,月明星稀。袁绍并未入住驿亭提供的客房,而是在商队自备的帐篷内,与荀攸对坐饮茶。徐晃按剑侍立在帐外,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公达,今日一见,感触良多啊。”袁绍轻叹一声,“刘备,人杰也。关、张,世之虎将。若得此三人倾心相辅,中原何愁不定?”

但他话锋随即一转,带着一丝冷冽:“然,观刘备之志,恐非甘居人下者。其仁德之名,既是护身符,亦是聚众旗。今日他势微,可依附于我,他日若得风云际会,必非池中之物。”

荀攸为袁绍斟上热茶,平静道:“主公明见万里。刘备,可用,但需慎用,更需制衡。其势越强,则越需强大的力量予以羁縻。关、张之勇,固然令人垂涎,然其心只在刘备一人。强求,反为不美。”

“不错。”袁绍点头,“所以,我们更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关羽’、‘张飞’,或者说,是独一无二的‘赵云’!”

他的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今日听闻那赵云事迹,武艺高强,心怀仁义,且尚未明主!此等璞玉,岂能埋没于乡野之间,或为他日他人所用?”

荀攸微微一笑:“主公动心了。”

“如此良才,焉能不动心?”袁绍慨然道,“刘备有关张,乃其幸也。我若得赵云,亦是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此子年轻,可塑性更强,若能得其忠忱,未来成就,未必在关张之下!”

他越说越是兴奋:“传令,明日一早,不必再去探查平原城内情形,即刻转向,北上常山郡真定县!我要亲自去见一见这位赵云赵子龙!”

“主公,”荀攸提醒道,“真定乃常山国治所,虽在我军影响之下,但毕竟临近太行,且黑山军残部尚未肃清,风险犹存。”

“无妨!”袁绍断然道,“有公明(徐晃字)护卫,足矣。若连这点风险都不敢冒,何以招揽天下英雄?此事不必声张,以免节外生枝。”

他走到帐边,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仿佛看到了那个素未谋面却已让他心驰神往的年轻身影。

“刘备得其关张,是风云际会。而我袁本初,要亲手铸就属于自己的传奇!赵云……但愿你不会让我失望。”

此次平原之行,袁绍亲眼见证了刘备集团的潜力与隐忧,更关键的是,锁定了他下一个必须招致麾下的目标——常山赵云。一场关乎未来顶尖将星归属的暗涌,已然在这青冀之交的驿亭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