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33章 政事堂议,剑指洛阳

建安二年的元日,邺城是在一片肃杀而昂扬的气氛中度过的。去岁冬末奇袭白波、收服徐晃的捷报,如同最炽热的新年贺礼,极大地振奋了冀州上下。积雪未融,寒意仍浓,但州牧府政事堂内,却仿佛有烈火在燃烧。

元日刚过,袁绍便下令召集所有核心文武,举行新年第一次政事堂会议。与会者济济一堂,文臣以荀攸为首,郭图、许攸、审配、沮授、田丰、辛评、崔琰等依次列坐;武将则以颜良、文丑为尊,新近立下大功的麴义、以及新投的徐晃、张合、高览等皆在席。即便是暂未直接统兵的淳于琼,亦受邀列席。人人面色凝重,却又眼含期待,他们都清楚,此次会议,将决定冀州这艘巨舰未来的航向。

袁绍端坐主位,一身常服,却难掩威严。他目光扫过堂下这群堪称当世顶尖的文武班底,心中豪情与责任交织。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声音沉浑有力:

“诸公,新岁伊始,万象更新。去岁,赖诸公同心,我冀州内修政理,外平匪患,北慑公孙,西收白波,根基已固,甲兵已足!”他略微停顿,让话语在每个人心中回荡,随即语气陡然拔高,如同出鞘之剑,“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国贼董卓,倒行逆施,秽乱宫禁,荼毒生灵,天子蒙尘,神器蒙羞!我辈既食汉禄,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

他站起身,走到堂中悬挂的巨幅天下舆图之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的位置,声若金石:

“今日召集诸公,便只议一事:何时,以何策,兵发洛阳,讨董勤王,廓清寰宇?!”

袁绍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政事堂内激起了汹涌的波澜。讨董之事,虽早已是共识,但具体何时启动、如何运作、战略几何,仍需深入谋划。一场关乎未来天下格局的大论战,就此展开。

第一议:盟友与名分。

郭图率先发言,他向来注重名望与声势:“主公!讨董乃天下大义,然独木难支。曹操既已遣使示好,愿奉主公为盟主,此乃良机!当速发檄文,传告天下诸侯,如南阳后将军(袁术)、荆州牧刘表、徐州牧陶谦等,共举义旗!集天下之力,以泰山压卵之势,直捣洛阳!届时,主公登高一呼,天下影从,盟主之位,名副其实,大义名分,尽在我手!”

审配却持不同意见,他更重实际:“公则之议,看似恢宏,然亦有其弊。诸侯各怀心思,袁术岂甘居人下?刘表坐谈客耳,陶谦守户之犬,彼等未必真心出力,反而可能因利益纠葛,掣肘我军。配以为,有关东诸侯响应固然好,然我军战略,当以我为主,不可过度依赖外援。首要者,乃是我军自身兵精粮足,号令统一!”

田丰接口,一针见血:“名分固然重要,然核心在于‘主动权’!檄文要发,盟友要结,但盟主号令必须出于邺城!我军需掌握联军主导权,定下进军方略,他人愿从则从,不愿从亦不影响我主力行动。如此,方可避免昔日讨董联军一盘散沙之覆辙。”

袁绍微微颔首,这一点他深以为然。历史上的关东联军确实效率低下。他决断道:“便依元皓、正南之言。檄文由公则、孔璋(陈琳)即刻草拟,务必要辞锋犀利,历数董卓罪状,彰明我讨贼决心!传檄天下,邀诸侯会盟,但会盟地点、进军方略,需由我冀州主导!”

第二议:时机与步骤。

许攸阴测测地笑道:“主公,攸以为,讨董宜早不宜迟!如今我军新胜,士气正旺;白波新平,侧翼无忧;曹操呼应,南线暂稳。正当一鼓作气,直扑洛阳!若拖延时日,恐董卓缓过气来,加固关防,或更易天子,则事倍功半矣!”

然而,沮授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性格更为持重:“子远之言,未免操切。主公,授以为,讨董虽必行,然步骤不可乱。今北疆公孙瓒,败而不伤,其主力尚存,犹如饿狼环伺。若我军主力尽出,长途奔袭洛阳,公孙瓒趁机倾巢南下,截我归路,断我粮道,则我军进退失据,危如累卵!故,授以为,当先彻底解决北疆公孙瓒之患,至少需将其打痛打怕,使其短期内无力南顾,然后方可全力西进!”

此言一出,得到了不少将领的赞同。颜良洪声道:“公与先生所言极是!公孙瓒那厮,不把他打服了,终究是个祸害!末将愿为先锋,北定幽州!”

文丑、张合等将也纷纷附和。

荀攸此时缓缓开口,调和道:“子远欲速,公与求稳,皆有其理。然,天下事难得万全。攸有一策,或可兼顾:主公可亲率主力,北上与公孙瓒寻求决战,力求速战速决,一举奠定北疆胜局。同时,命一上将,如麴义将军,统偏师一支,汇合曹操等先行响应的诸侯,兵进河内,作出威胁洛阳之势,既可牵制董卓部分兵力,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公孙瓒,亦可提前扫清洛阳外围,为主力后续西进开辟道路。如此,双管齐下,既不误北征,亦不迟西讨。”

田丰目光一闪,补充道:“公达此策甚妙!还可表奏朝廷(形式),自请总督河北诸军事,讨伐不臣公孙瓒。如此,北伐名正言顺。待北疆一定,即刻转换旌旗,以讨董之名,挥师西向!檄文可先发,造足声势,主力行动则依此步骤。”

第三议:兵力与后勤。

负责钱粮统筹的沮授,拿出了初步的核算:“主公,若依荀军师之策,两线用兵,耗资巨大。以目前府库积蓄,支撑十万大军半年征战,粮草军械尚可保障。然,需即刻下令,各郡县加紧征收、转运,并广设粮台于进军要道。民夫征调,亦需提前规划。”

新任骑都尉徐晃,初入核心会议,谨慎发言:“晃新附,本不当多言。然,晃观白波旧部,以及黑山归降之众,其中多有可战之兵,只是缺乏整训。若主公信得过,晃愿协助诸位将军,加紧整编这些降卒,汰弱留强,或可增添数万可用之力,亦可安其心。”

袁绍赞许地看了徐晃一眼:“公明此言,正合我意!降卒之整编,便由公明协助文丑、高览负责!务必使其尽快形成战力!”

颜良、麴义等则开始讨论具体的兵力配置与进军路线,一时间,堂上充满了务实的细节讨论。

听着麾下文武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争论,袁绍心中脉络愈发清晰。他需要综合各方意见,做出最终的战略决断。

良久,他缓缓抬起手,政事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诸公之论,皆出公心,于绍启发良多。”袁绍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今日,我便在此定策!”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如同执笔划定江山:

“第一,讨董檄文,即刻发出!由郭图、陈琳负责,以我袁本初之名,传檄天下,邀诸侯共举义旗,会盟地点,定于河内郡怀县!此举,意在抢占大义名分,号召天下,并试探各方反应!”

“第二,北伐公孙,势在必行!由我亲率大军八万,以颜良为先锋,文丑、张合、高览随征,荀攸、田丰、沮授参赞军机,目标——彻底击溃公孙瓒主力,将其赶回幽州!此战,务求速决!”

“第三,西线偏师,同步启动!以麴义为主将,徐晃副之,率精兵两万,汇合河内太守王匡部,并联络曹操,兵进河内,威慑洛阳!许攸随军参赞,负责情报与联络诸侯。尔等任务,非是即刻攻破虎牢,而是扫清洛阳外围,牵制董卓,并确保会盟之地安全!”

“第四,内部统筹,全力保障!审配、崔琰留守邺城,总揽政务、吏治;辛评协助沮授,统筹全军粮草辎重,确保前线供给无忧!降卒整编之事,由文丑、高览、徐晃共同负责,加快进行!”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将庞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任务,责任到人。这套组合拳,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公孙瓒),又开启了讨董序幕(偏师出动与传檄天下),更兼顾了内部稳定与后勤保障。

堂下文武,无论此前持何种意见,此刻见主公决策已定,且思虑周全,皆心悦诚服,齐齐起身,轰然应诺:

“谨遵主公之命!”

袁绍目光如炬,扫过众人,最后沉声道:“诸君!大幕将启,天下瞩目!望诸公各司其职,奋勇用命!待北疆捷报至,便是我等誓师西向,克复洛阳,迎还天子之时!”

“讨伐国贼!匡扶汉室!”激昂的呼喊声,再次响彻政事堂。

数日后,讨董檄文自邺城发出,如同惊雷,震动天下。与此同时,袁绍亲率的大军誓师北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直指幽州。而麴义、徐亮率领的西路军,亦悄然开拔,向河内进发。

一场由袁绍主导的、旨在重塑天下格局的巨大风暴,正式拉开了序幕。政事堂内的剑指洛阳,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千军万马,奔腾向前。冀州的霸业之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轰然启动,驶向了决定命运的历史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