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30章 霸业之基,天下瞩目

初冬的第一场细雪,如同碎玉琼瑶,轻轻洒落在邺城,为这座河北雄城披上了一层素雅的银装。位于城北、漳水之滨,一座新建的高台在雪中巍然矗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此台乃袁绍采纳郭图“彰显文治武功”之议,命巧匠历时数月赶工而成,因其顶端铸有巨大的铜雀雕塑,振翅欲飞,故名为“铜雀台”。

今日,铜雀台上冠盖云集,热气驱散了冬日的寒意。袁绍为庆贺冀州初定、新政有成、北疆暂安,在此大宴文武,犒劳功勋。这不仅仅是一场宴会,更是一次力量的展示,一次向内部与外界宣告袁氏集团崛起的盛大仪式。

台上,主位自然是袁绍。他并未身着戎装,而是一身玄色诸侯常服,玉带博冠,气度沉凝雍容,举手投足间已具雄主威仪。其下,文左武右,济济一堂。

文臣一侧,以荀攸为首,其下郭图、许攸、审配、沮授、田丰、辛评、崔琰、陈琳等,或儒雅,或精干,或刚毅,或深沉,堪称谋臣如雨。尤其是新近加入的田丰,其位置紧邻荀攸,显示出袁绍对其的格外看重。

武将一侧,则以颜良、文丑为尊,其下麴义、张合、高览、淳于琼等,皆甲胄鲜明,气宇轩昂,端的是猛将如云。就连新近投效的季雍、韩范等原韩馥旧将,亦受邀在列,显示出袁绍的包容与安抚。

台下,更有各级官吏、军中校尉、地方着姓代表,以及如蔡邕、华佗、张仲景等备受尊崇的贤达名士,人数逾千,盛况空前。

丝竹管弦之声悠扬,舞姬衣袖翩跹,觥筹交错之间,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振奋与自豪之色。自袁绍入主冀州至今,不过大半年光景,这片土地已从韩馥治下的庸碌动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力量。

袁绍举杯起身,全场顿时肃静,所有目光都聚焦于他一身。

“诸君!”袁绍声音清朗,透过初雪的静谧,传遍高台,“今日我等齐聚于此,非为袁绍一人之荣,乃为庆贺我冀州上下,同心协力,共创之新局面!”

他环视众人,目光沉静而有力:“数月之前,我等自河内而来,接收的是一个内忧外患、人心惶惶的冀州。内有积弊,外有强敌。然,在座诸公,文武协力,内修德政,外御强侮,方有今日仓廪渐实,武备修明,士民归心之景象!此乃诸君之功,亦是我冀州之福!绍,在此敬诸君一杯!”

“敬主公!”台下千人齐声响应,声震四野,将飘落的雪花都仿佛震得簌簌纷飞。

一杯饮尽,袁绍并未坐下,而是话锋一转,提出了三个问题,将宴会的气氛从庆祝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思考。

“然,居安思危,乃成事之本。”袁绍语气转为沉凝,“今日欢宴,绍心有叵测,敢问诸君三事,望诸公畅所欲言。”

“其一,我等根基已固,然天下汹汹,董卓窃据京师,曹操虎踞兖州,公孙瓒狼顾北疆,袁术、刘表等各怀异志。放眼四海,谁可为友?谁应为敌?”

“其二,黑山张燕,盘踞太行,如鲠在喉。子远(许攸)前番献‘剿抚并用’之策,如今进展如何?何时可除此心腹之患?”

“其三,亦是根本。我等未来之方向,是固守河北,徐图天下?还是高举义旗,即刻西向,讨伐国贼董卓,奉迎天子?”

这三个问题,直指未来战略的核心,瞬间让热闹的宴会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这也正是袁绍的目的,他要借此机会,统一内部思想,明确下一步的行动纲领。

谋士席上,荀攸与田丰、沮授低声交换意见后,由荀攸率先开口:“主公,攸以为,当今天下,敌友之势,瞬息万变。然以我冀州当前之势,北面公孙瓒,其志在掳掠,可暂以力慑之,以利诱之,使其不敢轻动;南面曹操,虽为盟友,然其志不小,需既联且防;至于董卓,乃国贼,天下共敌,讨伐之大义名分,必须牢牢掌握在我等手中!故,对外当结好刘表、陶谦等,孤立袁术,稳住曹操,震慑公孙瓒,专意讨董!”

田丰补充道:“公达(荀攸字)所言极是。然讨董亦需时机。董卓虽暴虐,然西凉军悍勇,关中险固,若贸然兴兵,恐难速胜,反消耗自身。当广布恩信,联络关内忠义之士,待其内乱生变,方可一举成功!在此之前,当先平黑山,稳固后方。”

提到黑山贼,许攸立刻抓住机会表现,起身道:“回禀主公!攸所献之策,已初见成效。白绕、畦固等匪首已收受金帛,暗中传递消息。据其报,张燕将于腊月于其老巢举行大会,犒赏各部。此乃天赐良机!麴义将军已精选五千锐卒,只待主公一声令下,便可奇袭其巢穴,擒贼擒王!”

麴义也轰然应诺:“末将早已准备停当,必取张燕首级献于主公!”

沮授则对第三个问题提出了更具体的步骤:“授以为,固守与进取,并非矛盾。当分步而行。第一步,即在明春之前,彻底解决黑山贼患,肃清西南。第二步,则需‘正名’。主公可正式上表朝廷(尽管在董卓手中),自请为大将军,督河北四州军事(冀、幽、并、青),如此,则讨伐公孙瓒、乃至日后进军中原,皆名正言顺。同时,广发讨董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举义旗,将讨董的主动权抓在我手!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师西进!”

文武众臣闻言,纷纷点头称善,彼此讨论,气氛热烈而有序。袁绍静听各方意见,心中脉络愈发清晰。

见讨论得差不多了,袁绍再次举杯起身,全场肃静。

“诸公之见,深合吾心!”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与宏大的气魄,“今日,便在此铜雀台上,绍与诸公立约!”

“其一,黑山张燕,疥癣之疾,限麴义、许攸,于腊月之前,务必克竟全功!所需兵马钱粮,一应满足!”

“末将(攸)领命!”麴义、许攸慨然出列。

“其二,正名之事,即刻办理!由公则(郭图)主笔,陈琳润色,草拟表章及讨董檄文,务必要辞锋犀利,气势磅礴,传檄天下!”

“图(琳)遵命!”郭图、陈琳躬身应诺。

“其三,”袁绍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最终望向西方,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洛阳,“待内部肃清,名分已定,我袁本初,将亲提冀州十万貔貅,汇合天下忠义之师,西向洛阳,讨伐国贼董卓,匡扶汉室社稷!此志,天地为鉴,诸君共证!”

“讨伐国贼!匡扶汉室!”

“愿随主公,扫清寰宇!”

台上台下,文武群臣,乃至侍卫兵卒,无不热血沸腾,齐声高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仿佛连铜雀台上的积雪都要被这冲天的气势所融化。

袁绍立于台巅,寒风卷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看着麾下这文臣武将,济济人才,看着这蒸蒸日上、潜力无穷的冀州基业,胸中豪情激荡难平。

他知道,从洛阳仓皇出奔,到河内苦苦经营,再到今日邺城定策,他终于完成了霸业之路最艰难的起步阶段。拥有了稳固的根基,强大的实力,明确的方向,以及一个充满向心力的核心团队。

这铜雀台上的誓言,不仅是对内部的动员,更是对天下的宣告。

几乎与此同时,兖州鄄城,曹操拿着细作传来的关于邺城盛宴的消息,默然良久,对身旁的荀彧、程昱叹道:“袁本初,今非昔比矣。河北之地,尽为其所掌,文武之盛,甲于天下。我等,需更加努力了。”

洛阳相府,董卓摔碎了心爱的玉杯,暴跳如雷:“袁绍小儿!安敢如此!咱家必尽起西凉之兵,踏平河北!”

荆州襄阳,刘表抚须沉吟;南阳宛城,袁术嫉恨交加;幽州蓟城,公孙瓒烦躁不安;徐州下邳,陶谦忧心忡忡……

天下诸侯的目光,在这一刻,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邺城,投向了那个立于铜雀台之巅的身影。

袁绍感受着这来自四面八方的瞩目,心中一片平静与坚定。

“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第一卷《潜龙在渊》的终章,在铜雀台的雪与誓中,缓缓落下。而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即将展开。霸业之基已筑,天下,正拭目以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