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3章 整军经武,权归一手

邺城的冬日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城西连绵的军营之上,却难以驱散那股躁动不安的气息。校场上,士兵们的操练声似乎也带着几分杂乱。袁绍在荀攸、沮授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悄然巡视着这座容纳了数万冀州旧部的营盘。

他看到的,是泾渭分明的派系。颜良、文丑带来的河内精锐,营寨整齐,操练时杀气凛然;麴义的本部先登营,士卒彪悍,眼神桀骜,自成一体;而更多的,则是原属于韩馥麾下各部将领的兵马,虽然数量庞大,但军械略显陈旧,士气也显得参差不齐,不少军官眼神闪烁,对袁绍一行的到来,流露出好奇、畏惧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主公,情况比预想的更为复杂。”沮授压低声音,眉头微蹙,“各军粮饷补给,仍多由原属将领自行向州府申领、分发,军中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州牧。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他说的委婉,但意思明确——军权并未真正统一,存在军阀化的隐患。

荀攸亦点头补充:“麴义将军虽暂被安抚,然其性骄悍,部下只认其帅旗。其他如赵浮、程涣等旧将,虽表面恭顺,但心思难测。整军之事,刻不容缓,然若操之过急,恐生变乱。”

正说话间,忽闻不远处一阵喧哗。却见麴义部下一名军侯,因争夺训练场地,与另一营(原属韩馥部将赵浮)的士卒发生冲突,双方推搡叫骂,几乎要拔刀相向。虽然很快被各自上官弹压下去,但那剑拔弩张的气氛,却让袁绍的目光彻底冷了下来。

他默然转身,返回州牧府。书房内,炭火噼啪,映照着他沉静而坚毅的面容。

“军中派系林立,号令不一,此乃取败之道。”袁绍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欲图大事,必先有一支如臂使指、只听命于袁字大旗的强军!这冀州兵权,必须归于一手!”

他看向荀攸与沮授:“公达,公与,整军之事,势在必行。然则,如何行?既能收拢兵权,强化战力,又不至激起兵变?”

一场关乎军队彻底改造的风暴,在袁绍心中酝酿成型。

袁绍深知,军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谋定而后动。他召集核心文武,连续数日密议,最终制定了一套环环相扣、软硬兼施的整军方案,并雷厉风行地推行开来。

第一斧,打散重组,打破藩篱。

此乃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步。袁绍以“优化防务,提升战力”为名,下令对冀州所有兵马进行大规模混编重组。他不再保留完整的旧有建制,而是以“营”为单位,将河内老兵、冀州旧部、乃至新招募的士卒,按照一定比例,重新编入新的作战序列。

例如,将麴义先登营中的弩手,抽调部分补充到颜良的骑兵部队中担任支援;将赵浮、程涣麾下的部分步兵,与文丑的部曲混合,组成新的重步兵军团;同时,也从各军抽调精锐,组建直属袁绍的亲卫“虎贲营”。

这道命令一下,各军将领反应不一。颜良、文丑自然坚决执行。麴义闻讯,脸色铁青,再次闯入州牧府,声音激动:“主公!末将部下皆是多年并肩作战的兄弟,如此打散,如何指挥?战力何存?”

袁绍这次没有客气,目光锐利如刀:“麴将军!我要的是能征惯战的‘冀州军’,不是你麴义的私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乃兵家大忌,此言不假!然如今各立山头,号令不畅,更是取死之道!重组之后,军官依能力留任,士卒按特长分配,正是为了人尽其才,形成合力!你若觉得指挥不便,可是自觉能力不足,无法统领新军?”

一番话将麴义噎得哑口无言。袁绍随即又放缓语气:“伏波将军(麴义)勇冠三军,绍深知之。新编之军,正需将军这般勇将统带,严加操练,使其尽快形成战力。将军莫非畏难?”

麴义被袁绍一番连削带打,又见荀攸、沮授等人皆支持此议,审配更调拨了充足的粮草军械支持重组,知道大势不可逆,只得咬牙领命:“末将……遵命!”

第二斧,确立体系,权归中央。

在打散重组的同时,袁绍着手建立垂直的指挥与后勤体系。

他正式设立“大将军府”(自领大将军衔,虽未得朝廷正式任命,但在冀州境内已具权威),下设军师祭酒(荀攸)、参军(沮授、郭图等)参赞军机;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分别由颜良、文丑、麴义、张合(新擢升)、高览(新擢升)为都督,但各军都督只有统兵、训练之权。

而军队的调动之权,则牢牢掌握在袁绍自己手中,无他的虎符兵符,任何人不得调动超过一营(约500人)的兵力。同时,他任命审配兼任监军,负责军纪监察,有直达袁绍之权。

最关键的是后勤改革。袁绍下令,所有军队的粮饷、被服、军械,不再经由各军将领,而是由州牧府统一筹措、统一标准、直接发放到各营!这意味着,袁绍扼住了所有军队的命脉。士卒们很快发现,按时足额发放粮饷的,是“袁大将军府”,他们的忠诚开始潜移默化地转向。

第三斧,统一操典,严格训练。

袁绍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亲自参与制定了新的训练操典。不仅强调个人武艺和阵型配合,更引入了更多的体能训练、纪律训练以及基础的土木作业(挖壕、筑垒)能力。他要求各军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练,定期由大将军府派员考核。

颜良、文丑对此全力推行,他们本身就是勇将,对提升战力有着本能的热衷。张合、高览等新晋将领也看到了强军的希望,积极配合。即便是麴义,在发现新编的部队在经过严格训练后,配合度与韧性确实有所提升后,也渐渐收起了抵触情绪,将精力投入到练兵之中。

整军行动推行月余,效果初显,但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检验成果,并彻底树立袁绍的绝对权威。袁绍决定,在邺城北大校场,举行一次全军大校阅。

这一日,北风凛冽,但北大校场却旌旗蔽日,杀气冲天。重新编练后的五万冀州精锐,依序列阵,鸦雀无声。刀枪如林,甲胄鲜明,一股肃杀之气凝聚不散,与月前那种散漫混乱的景象已是天壤之别。

袁绍全身甲胄,在大将谋士的簇拥下,登上了高高的点将台。他目光扫过台下无边无际的军阵,心中豪气顿生。

校阅开始,首先是阵型演练。各军依令而行,进退有序,阵型变换如臂使指,虽略显生涩,但已初具强军风范。尤其是颜良的骑兵突击,文丑的重步兵推进,以及麴义部下弩兵的齐射,都赢得了阵阵喝彩。

然而,就在校阅进行到**,各军都督上前向袁绍禀报演练情况时,异变再生。

麴义或许是旧习难改,或许是想最后试探一下袁绍的底线,在汇报完本部情况后,竟当着数万将士的面,昂首道:“主公!末将部下儿郎,皆是以一当十之辈!如今混编,虽号令统一,然难免良莠不齐,拖累整体战力。末将请命,愿率本部复原之先登营,为先锋,北击公孙瓒,必取其首级献于帐下!”他这话,隐隐有要求恢复旧部建制之意。

刹那间,全场目光再次聚焦于点将台。颜良、文丑怒目而视;张合、高览面露忧色;荀攸、沮授眼神一凝。

袁绍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最后一道关卡。他缓缓起身,走到台前,并未看麴义,而是面向数万大军,声音通过力士传遍校场:

“麴将军欲建功立业,其心可嘉!然,尔等皆是我冀州儿郎,皆是我袁绍麾下健儿!何分彼此?何论原属?”他声如洪钟,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在我眼中,只有奋勇杀敌的功臣,没有拉帮结派的私兵!军队,乃国之干城,非一人之工具!我要的,是一支战无不胜、令行禁止的‘袁家军’,不是无数个各自为战的‘麴家军’、‘颜家军’!”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直射麴义:“麴义!你屡次三番,强调旧部,排斥同袍,究竟是何居心?莫非以为,这冀州之军,离了你麴义,便不能打仗了不成?!”

这一声质问,如同惊雷,炸响在麴义耳边,也炸响在数万将士心中。麴义脸色瞬间惨白,他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有不满,有鄙夷,更有来自袁绍那如山岳般的压力。

“末将……末将不敢!”麴义终于彻底崩溃,单膝跪地,以头触地,“末将一时糊涂,口出狂言,请主公治罪!自今日起,末将麾下,唯有袁公之军,再无麴义私兵!末将愿遵号令,万死不辞!”

袁绍看着跪伏在地的麴义,知道火候已到。他上前一步,亲手扶起麴义,语气放缓,却依旧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伏波将军请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绍,要的是将军这身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本事,而非纠结于过往。望将军日后,以大局为重,以全军为重,与我等同舟共济,共筑不世功业!”

“末将……谨遵主公教诲!”麴义声音哽咽,这一次,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袁绍再次面向全军,举起佩剑,朗声道:“自即日起,尔等只有一个名字——冀州军!只有一个统帅——便是我,袁绍!军令所向,刀山火海,亦无所不辞!”

“万胜!万胜!万胜!”

数万人的怒吼汇成一股磅礴的声浪,直冲云霄,宣告着袁绍对冀州军权的彻底掌控。一支真正的“袁家军”,在雷霆手段与恩威并施之下,已然成型,成为了他争霸天下最锋利的剑与最坚实的盾。整军经武,权归一手,至此功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