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8章 恩义并施,瓦解其志

河内大营,中军帐内,炭火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却比不过帐内几人心中涌动的热流。袁绍端坐主位,听着快马加鞭赶回的许攸,详细禀报邺城州牧府内那场决定冀州命运的激烈争吵,以及韩馥最终崩溃、决定让位的全过程。

“恭喜主公!”许攸难掩兴奋,“韩文节已命关纯草拟让位表章,并令耿武持印绶,明日便出城来献!冀州,已是主公囊中之物!”

帐内,荀攸、郭图、颜良、文丑等人闻言,脸上皆露出振奋之色。兵不血刃而得天下雄州,这是何等伟业!

然而,袁绍的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反而带着一种深沉的审慎。他目光扫过跃跃欲试的众人,沉声道:“韩文节愿让位,此乃第一步。然,得其地易,得其心难。冀州并非韩馥一人之冀州,其麾下文武,州郡大姓,乃至军中骄兵悍将,若不能妥善安置,今日之顺服,未必不是明日之祸乱。”

他站起身,走到帐中悬挂的冀州地图前,手指划过邺城:“韩馥暗弱,其麾下却非尽是庸才。耿武、关纯忠勇,审配、沮授多智,此四人乃义士,必当重用,以为表率。然如长史耿苞、治中刘子惠等,首鼠两端,或暗通董卓,当如何处置?又如那听闻让位便欲作乱的骁将麴义,桀骜难驯,又当如何应对?”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更紧要者,是韩馥本人。他虽被迫让位,然毕竟名义上是主动相让。若我入主邺城后,他稍有闪失,天下人将如何看我袁本初?‘逼死让贤者’的污名一旦背上,日后还有何人敢信我、投我?”

郭图闻言,收敛了喜色,沉吟道:“主公所虑极是。然乱世用重典,对耿苞、刘子惠此等心怀异志者,当果断清除,以绝后患。对麴义这等悍将,或可施以重恩,或可雷霆镇压,总之需令其慑服。”

荀攸却摇了摇头,开口道:“公则之言,只虑其一。攸以为,主公欲定河北,必先定冀州之心。清除异己固然需要,然更需彰显主公之胸怀与气度。对韩馥,当极尽优容,保其富贵,示天下以仁德;对耿苞、刘子惠等,若非大恶,可暂不追究,观其后效,以示宽宏;即便对麴义,亦当先示以恩义,若其冥顽不灵,再行雷霆手段不迟。如此,方可令冀州旧人安心,令天下贤才倾心。”

袁绍微微颔首,荀攸之策,更合他意,也符合他融合现代管理思维的理念——稳定压倒一切,整合优于清洗。

“公达之言,深得吾心。”袁绍决断道,“明日关纯、耿武携印绶而来,便是我们‘恩义并施’,彻底瓦解冀州残余抵抗意志,收服人心之始!颜良、文丑!”

“末将在!”二将轰然应诺。

“明日随我出营,迎接韩冀州使者,阵仗需大,礼仪需周,彰显我等之郑重!”

“诺!”

“公则。”

“图在。”

“由你主笔,替我起草几封书信。一封致韩文节,言辞务必恳切,申明我保全其家族富贵之承诺;数封致冀州主要文武,如审配、沮授,乃至赵浮、程涣等掌兵之将,表达我求贤若渴、量才录用之意;再有一封,致那麴义……”

袁绍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莫测的光芒,“语气不妨强硬些,责其擅动刀兵之过,但也给他一个台阶,言明若他肯悬崖勒马,我念其勇武,可既往不咎,并予重用。此信,待我等入城后,由耿武亲自送去。”

郭图心领神会:“图明白,此乃敲山震虎,又留有余地。”

一场不见硝烟,却关乎人心向背的攻心战,在袁绍接到捷报的那一刻,便已悄然部署完毕。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袁绍大营辕门洞开,旌旗仪仗排列整齐。袁绍本人身着诸侯礼服,而非甲胄,在荀攸、郭图、许攸三位谋士以及颜良、文丑两位雄将的簇拥下,肃立于营门之外,静候使者。

辰时刚过,远处便出现了关纯、耿武的车驾。当关纯手捧盛放冀州牧印绶的锦盒,与耿武一同下车,看到袁绍竟亲自出营相迎时,两人心中俱是震动,连忙快步上前,大礼参拜:

“冀州别驾关纯(军司马耿武),奉韩使君之命,特来向袁公献上州牧印绶及表章!韩使君言,自身才德浅薄,不堪重任,愿将冀州托付袁公,望袁公以苍生为念,勿要推辞!”

袁绍并未立刻去接印绶,而是上前一步,亲手将关纯和耿武扶起,神色郑重无比:“韩冀州深明大义,以江山社稷为重,绍感佩万分!关别驾、耿司马,不畏艰险,为国举贤,更是忠义可嘉,请受袁某一拜!”说着,竟真的向二人微微躬身。

这一拜,让关纯、耿武顿时手足无措,心中那股因为“逼迫旧主”而产生的些许负罪感,瞬间被巨大的感动和知遇之情所取代。关纯声音哽咽:“袁公……袁公折煞我等了!此乃我等本分,亦是冀州百姓之福!”

袁绍这才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印绶锦盒,却并未多看,转而交给身旁的荀攸,自己则拉着关、耿二人的手,诚挚地说道:“冀州之事,千头万绪,绍初来乍到,正需二位贤达,以及冀州如审正南、沮公与等忠贞之士,鼎力相助,共保此一方太平!望二位不弃,仍以州事为重,助绍一臂之力!”

随即,他命郭图当场宣读那封致韩馥的亲笔信。信中,袁绍以极其谦恭的口吻,感谢韩馥“让贤”之举,称其为“古之圣贤亦不过如此”,并郑重承诺,必以师友之礼待韩馥,保其家族在冀州地位尊崇,富贵无忧,请其“安心颐养,勿以俗务为念”。信中情真意切,给足了韩馥面子,也彻底安了他的心。

关纯、耿武听得动容不已。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韩馥的后续安置,见袁绍如此承诺,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落地。

紧接着,袁绍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致审配、沮授等人的信件,请关纯、耿武代为转交,表达仰慕与倚重之意。最后,他拿出了那封给麴义的信,对耿武道:“耿司马,麴义将军乃军中骁将,一时激愤,情有可原。此信,便劳你亲自交予他,望他体会绍之苦心,以大局为重。”

耿武双手接过,感受到信笺的分量,深知此信关乎邺城能否和平接管,郑重道:“武必不负主公所托!”他已自然而然地改了口。

隆重的郊迎仪式,情深意切的书信,以及对关键人物的精准安抚,通过关纯和耿武之口,迅速传回邺城,如同在已趋平静的湖面上投下几颗定心石,激起的却是归附的涟漪。

当关纯、耿武带着袁绍的承诺与书信返回邺城后,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韩馥捧着袁绍那封措辞谦恭、承诺厚重的亲笔信,反复读了数遍,老泪纵横。那是一种恐惧解除后混杂着失落与庆幸的复杂情绪。他召集家人,哽咽道:“袁本初,真乃信人也!吾家……无忧矣!”他彻底放弃了任何不必要的念头,开始主动配合交接事宜,甚至出面安抚那些仍心存疑虑的旧部。

审配、沮授收到袁绍言辞恳切、极力推重的信件,又听闻袁绍郊迎使者、礼遇韩馥的细节,心中对这位新主的评价更高了一层。审配对其弟审荣叹道:“袁公不仅有大志,更有大度,能礼贤下士,保全旧臣,此真雄主之象。冀州得其主矣!”沮授亦对友人言:“授观袁公,外示宽仁,内怀韬略,更兼知人善任,河北之事,或可定矣。”这两位冀州本土士人的代表态度转向积极,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文官体系。

而在城西麴义的大营中,气氛却依旧紧张。麴义此人,勇猛善战,历史上曾大破公孙瓒白马义从,但也骄纵跋扈,连韩馥都不太放在眼里。他听闻韩馥竟真要让位,且袁绍使者已至,怒火中烧,营中甲士环列,刀出鞘,弓上弦,大有一言不合便要火拼的架势。

耿武独自一人,持袁绍书信,昂然直入麴义中军大帐。

“麴将军,别来无恙?”耿武面无惧色。

“耿司马!”麴义按剑而立,眼神凶狠,“尔等做的好事!竟逼使君让位,引外兵入寇!今日还敢来我营中?”

耿武冷笑一声:“麴将军此言差矣!使君乃主动让贤,何来逼迫?袁公乃朝廷司隶,天下名士,诛阉党,抗董卓,今应使君之邀入主冀州,保境安民,何来入寇之说?将军欲效董卓、公孙瓒之流,祸乱乡梓乎?”

他不等麴义反驳,将袁绍书信掷于其案上:“此乃袁公亲笔信,袁公知将军勇武,亦知将军乃一时激愤。袁公言,若将军肯以大局为重,谨守本分,则前事概不追究,且必量才重用,使将军之勇,用于保家卫国,而非内耗厮杀!何去何从,将军自决!”

麴义一把抓过书信,展开阅读。信中,袁绍先责其擅动兵马之过,言辞犀利,令麴义面色一阵青白;但后半部分,又肯定其勇武,给予其改过机会,承诺重用,恩威并施。麴义虽骄悍,却也非全然无脑,如今韩馥已决定让位,审配、沮授等重臣态度暧昧,袁绍大军就在城外,自己若真个造反,胜算几何?而若归顺,似乎前程也未尝不好……

他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将书信重重拍在案上,长叹一声,对耿武抱拳道:“袁公……宽宏!义……知错了!请耿司马回报袁公,麴义……愿听号令!”

连最为桀骜的麴义都被慑服,邺城之内,再无任何成规模的抵抗力量。

次日,邺城四门大开,以韩馥为首,关纯、耿武、审配、沮授等文武百官,以及表示归顺的麴义等将领,出城十里,恭迎袁绍入城。

袁绍率颜良、文丑及部分精锐,在万民瞩目下,从容进入这座河北雄城。他当众再次重申对韩馥的优待,并宣布州郡官吏,暂各安其职,俟后量才叙用。城内秩序井然,百姓夹道观望,眼中多是好奇与期待,而非恐惧。

站在州牧府前,袁绍回首望去,只见麾下文武济济,冀州山河在望。恩义并施之策,已彻底瓦解了冀州旧有的抵抗意志,为他和平接管这座雄州,铺平了道路。接下来,便是整合力量,剑指天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