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0章 回首京洛,宏图初定

河内郡,怀县。

郡守府邸如今已成为袁绍的临时治所。相较于月前洛阳的仓惶与虎牢关前的紧张,此地终于有了一种相对安稳的气息。深秋的夜晚已有寒意,但书房内灯火通明,炭火盆驱散了清冷,映照着袁绍沉静而锐利的侧脸。

他站在一幅新绘制的河北舆图前,目光深邃。图上,代表他势力的红色小旗牢牢钉在“河内”之上,而代表董卓的黑色阴影则笼罩着司隶。一条清晰的箭头从河内伸出,如同蓄势待发的利剑,直指东北方向的冀州州治——邺城。

“主公,各地汇总的文书已整理完毕。”荀攸的声音在门口响起。经过月余调养,他气色好了许多,此刻身着文士袍,更显沉稳干练。他怀中抱着厚厚一叠简牍与绢帛,步履从容地走进书房。

袁绍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公达,辛苦了。坐。”

荀攸将文书分类置于案几之上,禀报道:“颜良、文丑二位将军日夜操练,现有兵马已扩充至八千,皆能战之锐士;许子远(许攸)联络冀州之事已有回音,耿武、关纯态度明确,愿为内应;王匡太守鼎力支持,粮草军械供应无虞;此外,近日又有三河骑士、并州游侠数百人来投,皆慕主公之名。”

袁绍微微颔首,这些都在他的预料和掌控之中。他逃离洛阳时带的不仅是人才和典籍,更是一面旗帜,一面反抗董卓、匡扶社稷的旗帜。这面旗帜正在河北之地猎猎作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力量。

“蔡公近日如何?”袁绍问道,亲自给荀攸斟了一杯热茶。

“蔡公已安顿下来,正在整理抢救出的典籍,时常感叹,若非主公,华夏文脉恐遭重创。皇甫将军则在与王匡太守商议河内防务,颇得敬重。”荀攸接过茶杯,继续道,“华佗与张仲景先生已在城南设一医馆,不仅为我军将士诊治,亦为百姓看病,口碑极佳,民心渐附。”

一切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河内,这个原本的跳板,正在他的经营下,迅速转化为坚实的根据地。

袁绍走到案几前,手指点在地图上冀州的位置。“公达,依你之见,取冀州,当以何策为上?”

荀攸放下茶杯,神色一正,知道这是主公在考校他,也是在做最后的战略确认。他略一沉吟,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明公,冀州富庶,带甲百万,韩馥确非其主。然其毕竟名义上是州牧,若直接强攻,虽或可胜,但难免损伤元气,且易授董卓以口实,斥我为叛逆,于大义有亏。”

他手指划过地图:“故,攸以为,当以‘逼’为主,以‘抚’为辅,速战速决,减少震荡。”

“哦?如何‘逼’,如何‘抚’?”袁绍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一,借势而逼。”荀攸目光闪动,“可广造舆论,言公孙瓒受董卓或他人唆使,即将南下侵吞冀州。韩馥性怯,闻此讯必惊慌失措,其麾下如耿武、关纯等忠直之士,再趁机进言,言唯有迎请明公这等名望足以抗衡公孙瓒者入主冀州,方可保境安民。此乃借外力以压其内,迫其主动相让。”

袁绍点头:“此计甚善。继续。”

“其二,示恩以抚。”荀攸继续道,“明公可公开承诺,入主冀州后,必善待韩馥,保其家族富贵;对冀州原有官吏,量才录用,绝不轻易撤换。如此,可安冀州士吏之心,减少抵抗。同时,我军精锐陈列边境,示之以威。韩馥外惧强敌,内受逼迫,下有‘民意’,权衡之下,除了让位,别无他途。”

“好一个‘逼抚并用’!”袁绍抚掌赞叹,“公达之见,深合我意。取冀州,不仅要得其地,更要得其人,得其心。兵不血刃,方为上策。”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北方沉沉的夜色,语气变得坚定:“冀州,将是我等龙兴之基。取得冀州,北可图幽并,南可望中原,西可制司隶。届时,整饬武备,广积粮草,静观天下之变。”

就在这时,许攸略带兴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主公!好消息!”

他快步走入,甚至来不及行礼,便压低声音道:“冀州密使至!韩馥已如热锅蚂蚁,公孙瓒确有异动,耿武、关纯等人已基本掌控邺城防务,只待我军兵临城下,便可里应外合!”

袁绍与荀攸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时机已至”的光芒。

“还有,”许攸补充道,“根据各地细作回报,董卓在洛阳倒行逆施,夜宿龙床,奸淫宫女,滥杀大臣,甚至已流露出废立皇帝之意,天下怨声载道。曹操已在陈留散家财,举义旗,传檄天下,号召诸侯共讨董卓!”

讨董!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到了这个节点上。

袁绍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最后的铺垫已经完成。他转身,目光扫过荀攸和许攸,声音沉稳而有力:“传令,明日辰时,升帐议事!”

次日辰时,郡守府大堂。

文武分列左右,济济一堂。武将以颜良、文丑为首,个个甲胄鲜明,杀气腾腾;文臣以荀攸、许攸为核心,蔡邕、皇甫嵩亦受邀在列,华佗、张仲景虽未直接参与军政,也位列末席以示尊崇。就连伤势渐愈的何进家眷尹夫人,也隔着屏风旁听。整个河内集团的核心力量,尽聚于此。

袁绍高坐主位,一身常服,却威仪自生。他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沉声道:“诸位,董卓祸乱京师,废立在即,汉室危如累卵。曹孟德已于陈留传檄天下,号召忠义,共讨国贼!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我辈当如何?”

颜良率先出列,声如洪钟:“主公!这还有什么可议的?发兵!打进洛阳,宰了董卓那老贼!末将愿为先锋!”

“对!发兵讨董!”文丑及一众将领纷纷附和,群情激昂。

袁绍抬手,压下众人的喧嚣,目光看向文臣一侧。

荀攸出列,朗声道:“诸位将军忠勇可嘉,然讨董乃天下大事,非一隅之力可成。攸以为,当务之急,非即刻发兵洛阳,而是需有一稳固之基,强盛之兵,方能号令群雄,担当盟主!”

“公达先生此言何意?难道我等就在河内看着?”文丑有些不解。

许攸接过话头,解释道:“文将军稍安。荀先生之意是,我等需先取下一块足够大、足够富庶的根基之地,方能支撑长期征战。无根之木,如何与董卓的西凉铁骑抗衡?”

“根基?何处?”颜良问道。

袁绍此时缓缓起身,走到大堂中央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拿起一支朱笔,在“冀州”二字上,重重一圈!

“此处,便是我等讨董之前,必须拿下的根基!”他声音斩钉截铁,“韩馥暗弱,不能守此王霸之业。冀州富庶,钱粮广盛,人口众多,得冀州,我等便有了争衡天下的本钱!”

他环视众人,将昨夜与荀攸商议的“逼抚之策”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一遍。“……故此,我军首要目标,乃是兵不血刃,速取冀州!整合河北之力,然后传檄天下,汇合曹操等义士,共举讨董大业!届时,我袁本初,当仁不让,愿为天下先,执此盟主之旗,匡扶汉室!”

这一番话,格局宏大,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既满足了武将求战之心(目标直指冀州),又体现了文臣的深谋远虑(先固本再出击),更展现了袁绍问鼎天下的雄心。

堂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回应:

“主公英明!”

“愿随主公,先取冀州,再讨国贼!”

“匡扶汉室,义不容辞!”

看着群情振奋的部下,袁绍知道,人心已定,战略已明。

他最后将目光投向南方,那是洛阳的方向,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决绝:“洛阳……昔日繁华,已成炼狱。天子蒙尘,公卿喋血。我袁本初今日在此立誓,今日我弃洛阳而出,他日必率仁义之师,重返帝都,涤荡奸邪,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他猛地转身,面向众人,声震屋瓦:“颜良、文丑!”

“末将在!”二将慨然出列。

“命你二人为先锋,即日整军,兵发冀州边境,依计行事,不得有误!”

“诺!”

“荀攸、许攸!”

“攸在!”

“总揽军政联络、舆论造势,务必确保冀州之事,万无一失!”

“遵命!”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会议散去,袁绍独自一人登上怀县的城楼。秋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远眺南方,依稀仿佛还能看到洛阳方向的烟尘。

他的心中,再无离开时的仓促与不甘,只有一片澄澈与坚定。

弃京洛,非败退,而是战略转移。

定河北,非割据,而是为了更好的出击。

回首京洛,那是旧时代的终章。

展望河北,那是他袁本初宏图霸业的开篇。

“天下英雄,岂唯董卓?这盘大棋,我袁本初,入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