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65章 公明子义,绝其归路

时维建安七年秋,官渡主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曹操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已于中军大营外全军覆没。然而,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决战,其最终的句点并非画在官渡,而是落在了数百里外兖州与青州交界处的天险要冲。

青州临淄,郡守府内烛火通明。一场关乎战局走向的军议正在举行。青州牧袁谭端坐主位,虽年仅弱冠,但眉宇间已具雄主之气。其下首,青州别驾荀攸、青州都督徐晃、骑都尉太史慈肃然而立。更引人注目的是新近归附的谋士陈宫,与泰山豪帅、琅琊相臧霸及其部将孙观、吴敦等人济济一堂。

诸位,袁谭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在场文武,父帅于官渡已困曹操于绝境,决战在捷。然曹操若败,必不甘束手,荀别驾料其将东窜兖北,妄图退守鄄城、东阿。我青徐之重任,一在截击,二在固防。

他的目光转向陈宫与臧霸:彭城、下邳,南蔽徐州,西接小沛。刘备虽暂为盟好,然其志不在小,关张皆万人敌,不可不防其趁火打劫。后方稳固,方能使西进之师无后顾之忧。

陈宫捻须应道:长公子明鉴。刘备,人杰也,寄寓小沛,如龙在渊。宫愿即往彭城,整饬防务,广布斥候,必不使刘备有机可乘。

臧霸声如洪钟,抱拳道:霸愿与孙观、吴敦诸兄弟移镇下邳,加固城防,扼守泗水要道。刘备若敢北窥,定叫他有来无回!

袁谭颔首,面露赞许:有公台先生坐镇彭城,宣高将军虎踞下邳,南线可保无虞。如此,荀别驾西进之策方能放手施为。

荀攸适时展开兖豫地图,指尖重重点在济北国境内的蛇口峪:曹操东窜,必过此峪。此乃天赐锁钥,当为我军绝杀之地!

计议既定,青徐大军即刻分头行动。

陈宫轻车简从,星夜驰赴彭城。甫一抵达,便立即巡视城防,增修角楼,储备滚木礌石。他更遣细作数十,潜入小沛方向,昼夜监视刘备军动向。不过数日,彭城防务为之一新,守军见这位名扬天下的谋士亲自主持防务,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臧霸率其纵横泰山多年的旧部进驻下邳。他不仅加固城墙,更利用对淮泗水系的熟悉,在各重要渡口设置水寨、暗桩,组建水陆巡防队。昔日纵横四方的泰山群豪,此刻化为守护徐北的铜墙铁壁。

与此同时荀攸,与徐晃、太史慈再次详析地图。“曹操东窜,必走济北、山阳,而‘蛇口峪’乃其咽喉锁钥!”荀攸指尖点在地图那狭窄的峪口,“公明将军,你率八千青徐精锐步卒,秘密西进,抢占蛇口峪,依山立寨,深沟高垒,务必将曹操锁死于此!”

徐晃沉声应诺:“晃必不辱命!纵有千军万马,亦难越雷池一步!”

“子义将军!”荀攸看向太史慈,“你率所有骑兵,绕行泰山北麓,潜行至蛇口峪以北‘野王坡’隐匿。待曹操前军被阻,军心惶惶之际,你便率铁骑从其侧翼猛然杀出,与公明前后夹击,可获全功!”

“慈领命!”太史慈眼中战意熊熊。

徐晃的泰山之固:锁死蛇口峪

徐晃并未急于冒进。他深知,此战关键不在歼敌之多寡,而在能否如铁锁横江,彻底封死曹操东逃的必经之路——济北国境内的天险“蛇口峪”。

他率领的八千青徐步卒,并非百战锐卒,多为新整编之军。但徐晃以其特有的沉稳与严明,将这支军队化作了纪律严明的铁流。行军途中,他摒弃官道,专择山间小径,斥候前出五十里,如同无形的巨网,将大军行踪完美隐匿于山川之间。他要求部队昼伏夜出,人衔枚,马裹蹄,遇有村庄斥候必先控扼,确保无一丝风声走漏。这份近乎苛刻的谨慎,使得他们这支数千人的队伍,在曹操遍布眼线的兖州边境,竟如幽灵般悄然潜行。

抵达蛇口峪后,徐晃更显其名将本色。他并不满足于单纯据守峪口,而是亲自勘察地形,选择在峪道最窄、两侧山势最陡之处立寨。他下令将士伐木立栅,搬运巨石,依山势构筑起三重防线。营垒并非简单的木墙,而是巧妙利用了山体,将床弩与强弓手部署于两侧制高点,射界覆盖整个峪道。他又令于营前挖掘陷坑,布设拒马,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他用兵的沉稳与老辣。

不过两日,一座扼守天险、杀气森严的雄关便拔地而起。徐晃持斧立于营门,目光坚定。他不需要奇谋,不需要诡计,他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座曹操无法逾越、无法摧毁的山峦。当曹操败军仓皇而至,看到这突兀出现的铜墙铁壁和那面沉稳的“徐”字将旗时,其心中的绝望,远比面对千军万马的冲杀更为深刻。徐晃以其绝对的“稳”,完成了战略合围中最关键的一环——物理上的锁死。

太史慈的雷霆之疾:绝杀野王坡

与徐晃的稳扎稳打相呼应,太史慈的行动则完美诠释了何为“迅捷”。他率领的三千骑兵,是此次绝杀行动中的机动刀刃。他的任务,便是在徐晃锁死曹操去路,曹军陷入混乱、士气崩溃之际,给予其致命一击。

太史慈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优势与他的个人胆识。为达成突袭的绝对突然性,他选择了更为艰难迂回的泰山北麓路线。这条路地势复杂,人烟稀少,但他毫不畏惧,率军在其中灵活穿梭。他要求部队保持高速移动,利用一切地形隐蔽,如同暗夜中的狼群,悄无声息地向预定战场靠近。其行军之速,隐匿之妙,就连徐晃派出的联络斥候,也数次险些失去他们的踪迹。

最终,太史慈如期抵达埋伏地点——蛇口峪以北二十里的“野王坡”。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命令部队借助茂密灌木分散隐蔽,人马噤声,静待信号。当曹操大军在峪前被徐晃所阻,军心涣散、阵型混乱之际,太史慈及其麾下骑兵,已然如同拉满的弓弦,蓄势待发。

战鼓响起的那一刻,太史慈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从高坡之上俯冲而下!三千铁骑紧随其后,化作一柄无坚不摧的锋利匕首,以惊人的速度狠狠地刺入了曹军毫无防备的侧翼。这一击,时机精准,力道凶猛,瞬间将本已惶惑的曹军阵型彻底撕裂、贯穿。太史慈的“疾”,在此刻化为了压垮曹操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曹军连重整旗鼓、尝试其他方向突围的机会都彻底丧失。

合围之功,缺一不可

徐晃的“稳”,构建了无法撼动的钢铁壁垒,迫使曹操停滞,陷入绝望。

太史慈的“疾”,则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给予了混乱之敌毁灭性的侧击。

正是这一稳一疾,一静一动,完美配合,才使得荀攸“驱敌入阱,青徐绝杀”的战略构想得以彻底实现。他们二人,一位如磐石,一位如雷霆,共同铸就了锁死曹操最后生路的死亡囚笼,为官渡之战的最终落幕,谱写了无可逆转的终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