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5章 狼烟北起,公孙南窥

河内的冬日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一些,凛冽的北风卷过黄河,带来塞外的寒意。郡守府内,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难掩一份自北方而来的紧张气息。

袁绍正与荀攸、郭图商议着由辛评草拟的、关于接管冀州后初步吏治整顿的方略,文丑按例侍立一旁。忽然,堂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许攸几乎是小跑着闯了进来,脸上不见了往日的阴柔算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凝重与兴奋的神情。

“主公!北边急报!”许攸甚至来不及行礼,便将一份密封的帛书呈上,“幽州密探发回的消息,公孙瓒动了!”

堂内气氛瞬间一凝。袁绍接过帛书,迅速拆开,目光扫过其上密写的情报,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将帛书递给荀攸,沉声道:“公孙伯圭于五日前,以其弟公孙越死于袁术部将之手为由(注:此为历史事件,此处借用时间点),在涿郡誓师,声称要南下讨个公道。其麾下严纲已率五千白马义从为前锋,进驻中山国边境,兵锋直指冀州!”

荀攸与郭图传阅帛书,脸色也都严肃起来。公孙瓒的悍勇与白马义从的战斗力,天下皆知。他此次南下,无论真实意图是找袁术麻烦还是另有所图,其大军必经之路,都在冀州境内!韩馥的噩梦,成了现实。

“消息确实否?”荀攸追问了一句。

“千真万确!”许攸肯定道,“我们的探子亲眼见到白马义从调动,中山国那边已经风声鹤唳,告急文书恐怕已经在送往邺城的路上了!”

郭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向袁绍:“主公,此乃天赐良机!公孙瓒南下,正如一把利刃,抵在了韩馥的咽喉之上!我等正可借此东风,将之前的谋划,推向实处!”

袁绍站起身,在铺着地图的案几前踱步。地图上,代表公孙瓒势力的箭头,如同一根毒刺,从幽州直插冀州北部。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那根箭头上,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冰冷的杀意。

“公孙伯圭……来得正是时候,却也来得凶猛了些。”袁绍的声音低沉,“利用得好,他是我等夺取冀州的最大助力;若掌控不当,也可能引狼入室,反噬自身。”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位谋士:“局势有变,我们的计划,也需随之调整。不仅要让韩馥感到恐惧,更要让他,乃至让冀州上下都认为,唯有我袁本初,才能挡住公孙瓒这头猛虎!”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局,袁绍的核心智囊团迅速运转起来,围绕着如何利用“公孙瓒南窥”这一事件,制定了一套更为激进也更为精准的组合拳。

第一计,夸大其词,制造恐慌。

许攸负责的舆论机器再次开足马力,但这次的流言不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了“确凿”的事实依据。在冀州,特别是邺城,新的流言版本迅速取代了旧版:

“知道吗?公孙瓒根本不是来找袁公路麻烦的,他就是看上了冀州的富庶!白马义从已经踏平了中山国好几个坞堡,鸡犬不留!”

“韩使君派去询问的使者都被公孙瓒扣下了,说要韩使君献上十万石军粮,否则就马踏邺城!”

“听说公孙瓒和黑山贼张燕都勾结好了,一个从北,一个从西,要瓜分冀州!董卓在洛阳都默许了!”

这些经过加工和放大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冀州蔓延,将公孙瓒的威胁描绘得无比真实和紧迫,极大地加剧了韩馥和冀州官民的恐慌心理。

第二计,假传密约,离间促降。

此计更为阴险,由郭图策划。他模仿公孙瓒军中文书的笔迹和口吻,伪造了一封“袁绍致公孙瓒的密信”,信中“袁绍”以“本初兄”自称,含糊地提及“前约”,并暗示“冀州之事,依计而行,事成之后,河北之地,当与伯圭共分之”,还特意提到了“白马义从骁勇,破韩馥必矣”等语。这封“密信”被故意制造了传递途中被“截获”的假象,然后通过特殊渠道,“辗转”送到了韩馥的案头。

可以想象,当惊弓之鸟般的韩馥看到这封“密信”时,会是何等的魂飞魄散!在他眼中,这无异于坐实了袁绍与公孙瓒勾结,欲图谋他冀州的“铁证”!这将彻底断绝他联合袁绍对抗公孙瓒的念想,反而会让他觉得,袁绍是比公孙瓒更可怕、更阴险的敌人,而投降(或让位)给“盟友”遍布天下、名声更好的袁绍,似乎是避免被两大强敌撕碎的、唯一体面的出路。

第三计,陈兵示警,彰显实力。

与此同时,袁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命令颜良、文丑率领河内主力,共计八千精锐,大张旗鼓地向冀州边境的朝歌、林虑一带移动,并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旌旗蔽日,鼓号震天,骑兵冲锋,步兵结阵,刻意向对岸的冀州守军展示肌肉。

袁绍对外宣称的理由是“防备公孙瓒溃兵或董卓奸细窜入河内,保境安民”。但这个举动,在已经被流言和“密信”吓破胆的韩馥及其部下看来,无疑是袁绍即将配合公孙瓒,对冀州动手的明确信号!河内军容之盛,装备之精良,士气之高昂,与听闻公孙瓒南下就一片混乱的冀州北部防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既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暗示——看,只有我袁本初的军队,才能与公孙瓒一战!

第四计,忠臣劝谏,釜底抽薪。

在邺城内部,耿武、关纯,乃至审配、沮授等人,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断向韩馥施加压力。他们不再仅仅空谈大义,而是结合眼前的危机,进行最后的“逼宫”。

关纯痛心疾首:“使君!如今之势,已如累卵!公孙瓒虎狼之师旦夕可至,袁本初大军陈兵境上,二人若有勾结,冀州转眼即为齑粉!为使者身家性命计,为冀州百万生灵计,唯有迎请袁公,方可解此倒悬之危!袁公四世三公,海内人望,必能妥善安置使君,更能号令群雄,拒公孙瓒于国门之外!此乃唯一生路啊!”

耿武更是直言不讳:“使君若再犹豫,武等只能以死报国,然于大局何益?唯有使君速决,方能保全一切!”

多管齐下的计策,如同层层叠加的浪潮,最终在邺城州牧府内汇聚成摧毁韩馥意志的惊涛骇浪。

州牧府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韩馥面色惨白,眼窝深陷,手中紧紧攥着那封要命的“密信”抄本,以及中山国发来的、语无伦次的告急文书。下面坐着的耿苞、刘子惠等人噤若寒蝉,而关纯、耿武等人则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诸公……如今……如今该如何是好?”韩馥的声音带着哭腔,“北有公孙瓒,西有袁本初……他们……他们竟然……”他抖着手中的“密信”,后面的话几乎说不下去。

治中刘子惠硬着头皮道:“使君,或可……或可急向董太师求援?”

“荒唐!”审配终于忍不住,厉声喝道,“董卓国贼,引其入冀州,无异于驱虎吞狼,冀州死无葬身之地矣!且远水难救近火!”

就在这时,一名小吏连滚爬爬地冲进议事厅,声音颤抖:“报——!使君,河内……河内袁司隶遣使送来文书!”

厅内众人心中皆是一紧。来了!

韩馥几乎是抢过文书,展开一看,内容却并非宣战,而是郭图精心起草的一篇“安民告示”。文中,袁绍以悲天悯人的口吻,对公孙瓒无故兴兵、威胁冀州百姓表示愤慨,对韩馥的处境表示“理解”,并再次申明自己“匡扶汉室,保境安民”的决心。最后,文中“不经意”地提到,为防局势恶化,河内大军已做好一切准备,“若韩冀州有所请,绍必倾力以赴,共御外侮”。

这封看似友善的文书,在韩馥读来,却字字都是最后通牒!尤其是“若有所请”四个字,更是充满了暗示。

韩馥放下文书,整个人如同被抽走了骨头,瘫软在座位上,双目无神地望着屋顶,喃喃道:“袁本初……这是要我自己开口啊……”

关纯见状,知道时机已到,上前一步,跪伏于地,声音悲壮:“使君!事已至此,当为冀州寻一条活路!袁本初乃袁氏嫡脉,名正言顺,能力足以服众御强!请使君为了冀州,为了自身,效仿古之圣贤,禅让州牧之位于袁公!此乃上顺天意,下应民心,中保自身之万全策也!若使君不允,纯……纯请死于阶下,以明心志!”

耿武、审配、沮授等人也纷纷离席,躬身请命:“请使君为大局计!”

看着眼前跪倒一片的核心下属,听着城外隐约传来的、关于公孙瓒暴行和河内军威的流言,再想到那封令人不寒而栗的“密信”,韩馥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长叹一声,浑浊的泪水滑过脸颊,有气无力地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就……就依诸公之意吧。烦请关别驾……辛苦一趟,前往河内……去见袁本初……就说……就说馥才德浅薄,不堪重任,愿……愿将冀州牧之位,让于袁公……请……请他速速前来邺城,主持大局,以……以御公孙……”

此言一出,关纯、耿武等人心中巨石落地,虽面上保持悲戚,眼底却难掩喜色与激动。

消息很快从州牧府传出,迅速传遍邺城,并向着整个冀州扩散。

河内郡守府内,袁绍接到了关纯作为韩馥正式使者前来的消息。他站在那幅巨大的河北地图前,手指从“河内”缓缓移向“邺城”,最终重重地点在之上。

“狼烟已起,南窥成势。这冀州,终于要改姓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