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泊一战,寂灭军团尽殁。
残余的苍白尘埃在稀薄的空气中缓缓飘散,如同为这场短暂而惨烈的战斗献上的灰色挽歌。盆地中央,林辞负手而立,周身流转的金红色光晕渐渐内敛,但那渊渟岳峙、仿佛与脚下大地融为一体的气息,却比之前任何时刻都要令人心折。
蒙巡在得到林辞渡入的那缕蕴含磅礴生机的星火滋养后,断裂的骨骼竟在肉眼可见地愈合,损耗的元气也快速恢复,虽未完全复原,但已无性命之虞。他挣扎着站起,与同样劫后余生、面色复杂的徐福一同,看向林辞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敬畏与……一丝隐隐的希望。
“先生……您的力量……”蒙巡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林辞转过身,目光扫过满地狼藉与倒下的袍泽遗体,眼中闪过一丝沉痛,但很快便被坚定所取代:“略有际遇,寻得先贤遗泽,方得突破。”他并未详述地底所见,那关乎太大,非三言两语能明。
他走到那些牺牲的将士身边,以玉玺星火将他们残存的躯体悄然净化,不留痕迹于此死寂之地,算是最后的告慰。
“此地不可久留。”林辞望向北方,那龙城鬼蜮的方向,虽相隔遥远,但他能感觉到,自己刚才那番动静,必然已惊动了更深处的存在,“我们必须立刻返回云中郡,将此行所见,尤其是关于那寂灭核心与应对之法,尽快禀报陛下。”
蒙巡与徐福自然无异议。三人稍作整理,带上牺牲同伴的遗物(主要是身份铭牌),立刻动身南返。
归途比来时顺畅许多。一方面是因为林辞实力大增,对寂灭之力的感应与规避能力远超从前,总能提前避开危险的区域;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黑水泊一战几乎全歼了此区域的寂灭有生力量,沿途遭遇的零散造物也少了很多。
数日后,云中郡那饱经风霜的城墙再次映入眼帘。当城头守军看到仅有林辞三人归来,且蒙巡将军身负明显伤势时,气氛顿时一片凝重。
王老将军闻讯亲自出迎,见到林辞安然归来且气息愈发深不可测,先是松了口气,但听闻小队近乎全军覆没,仅余蒙巡与徐福生还,这位老将亦是虎目含泪,痛心疾首。
郡守府密室之内,林辞将此次北探的经过,略去地底净土的细节(只言因祸得福坠入一处先贤遗迹,获得传承),重点描述了龙城鬼蜮的恐怖景象、那高耸尖塔与疑似连接异度空间的门户、以及“寂灭之种”汲取龙脉痛苦能量增殖的特性。最后,他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判断与建议:
“老将军,北疆之患,已非寻常边患。那寂灭之力,旨在终结文明,吞噬一切生机。龙城鬼蜮不过其桥头堡,真正核心藏于异度空间,强大无比。若要抗衡,单凭北疆军力,乃至倾大秦全国之兵,亦难正面取胜。”
王老将军脸色铁青,他虽然早有预感,但听林辞亲口证实,依旧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先生之意……难道我大秦……只能坐以待毙?”
“非也。”林辞目光灼灼,“我于遗迹中得知,上古禹皇定鼎九州,以无上伟力铸九鼎镇守山河龙脉,乃是我人族对抗天地灾劫之根本。那寂灭之力虽强,亦受九州鼎力克制。如今北方鼎力投影虽存,然孤掌难鸣。唯有尽快寻得并激活其他州域之鼎力,形成九州共鸣,方能构筑防线,甚至反攻那寂灭核心!”
“九鼎?!”王老将军与蒙巡皆是一震。九鼎传说他们自然知晓,那是社稷神器,皇权象征,但从未想过其竟有如此实际的、关乎文明存续的伟力!
“然九鼎踪迹缥缈,大多失传,如何寻找?”蒙巡皱眉。
“我自有感应之法。”林辞亮出怀中那两块已融合的山河图残片,此刻残片正散发着微光,隐隐指向南方与西北,“此物乃追寻鼎力与龙脉关键之引。当务之急,是需陛下倾举国之力,助我寻鼎!同时,北疆需采取守势,依托长城与尚存龙脉节点,构建防御结界,延缓寂灭侵蚀,为我等争取时间!”
王老将军沉吟片刻,猛地一拍案几:“好!老夫即刻以六百里加急,将先生所言,直呈陛下!云中郡乃至整个北疆,必倾尽全力,配合先生行动!”
就在云中郡紧锣密鼓地准备新的防御工事,并将惊天密报送往咸阳之时,林辞也没有闲着。他凭借新获得的对地脉的掌控力,开始在云中郡周边关键的龙脉节点上,以玉玺星火混合自身意志,铭刻下简易的“净化符文”,形成一个笼罩郡城的微弱守护力场。虽然无法完全阻挡寂灭之力,却能极大削弱其侵蚀速度,并净化空气中的死寂气息,让守城将士的压力减轻不少。
同时,他也在不断熟悉和巩固新获得的力量。融合了“镇渊石板”的净化特性与地底古树的磅礴生机,他的文明星火已然蜕变,不仅威力大增,更具韧性,甚至能小范围地“活化”濒死的土地,催生出极其微弱的抗寂灭植被。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