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涵像一片被狂风卷起的落叶,身不由己地被汹涌的难民潮裹挟着,跌跌撞撞地向西南方向移动。饥饿、伤痛、寒冷和目睹的惨状,不断侵蚀着他的意志。支撑他走下去的,唯有怀中那冰冷的秘钥和师父临终前那执着的眼神。
这一日,他随着人流来到了颍川郡境内。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更甚以往。官道上,不时有盔甲歪斜、面带疲惫甚至惊恐的溃兵狼狈奔逃,与他们逆向而行的是更多拖家带口、神情麻木的逃难百姓。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快跑啊!波才贼军打过来了!”
“长社!长社被围了!皇甫将军也被困在里面了!”
“完了完了……颍川完了……”
惊恐的议论声传入墨涵耳中。长社?皇甫嵩? 这两个名字如同闪电般劈入他混乱的记忆!前世模糊的史书知识瞬间变得清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颍川波才部大败朱儁,并围困皇甫嵩于长社!官军初战不利,形势危急!而破局的关键……是火!是皇甫嵩趁夜纵火,大破依草结营的黄巾军!
这个认知让墨涵浑身一震!如同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他猛地停住脚步,望向长社城的方向。那里,隐隐有火光和喊杀声传来,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烟尘。
“火攻……对!就是火攻!” 墨涵的心脏狂跳起来。史书上的寥寥数语,在此刻成了可能拯救无数性命、扭转战局的关键钥匙!他要去长社!他要找到皇甫嵩!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燎原之火,瞬间驱散了迷茫和疲惫。他不再随波逐流,而是逆着惊恐的人流,朝着烽烟最盛的方向艰难跋涉。他避开官军设置的、盘查严苛甚至趁机勒索的关卡,专走荒僻小路,凭借着灌顶带来的些许体力和前世对野外生存的模糊认知(源于乌骓马的经历),以及玄青子传授的一些简单匿踪法门,竟真的让他潜行到了长社城附近。
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长社城被黑压压的黄巾军如同铁桶般围住,营寨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黄巾军人数虽众,但军容不整,营寨扎得极其随意简陋。他们似乎仗着人多势众,又轻视官军新败,竟将营寨大部分扎在了城外茂密的枯草丛和芦苇荡中!时值深秋,天干物燥,枯黄的野草和芦苇连绵成片,高可及腰,甚至过人!这简直是天然的引火之物!
城头上,官军旗帜低垂,士兵们面带菜色,士气低落。城墙多处破损,显然经历了惨烈的攻防战。墨涵甚至能看到城楼上,一个身着明光铠、面容刚毅却难掩疲惫的中年将领(皇甫嵩)正在焦灼地眺望城外敌营,眉头紧锁。
机会!这就是史书记载的“依草结营”!
墨涵心中狂喜,但随即冷静下来。如何接近城防森严的长社城?如何见到位高权重的左中郎将皇甫嵩?他一个来历不明、衣衫褴褛的小道士,贸然靠近,最大的可能是被当作奸细或流民射杀!
他观察着城防和军营布局,苦苦思索。终于,他注意到城西有一片相对稀疏的树林,靠近城墙的地方似乎有一处被遗弃的、半坍塌的砖窑。或许……可以从那里尝试。
当夜,月黑风高。墨涵如同幽灵般,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行到砖窑附近。他捡起一块尖锐的碎石,又撕下内衬相对干净的一块布片,借着微弱的月光,艰难地写下几行字:
左中郎将皇甫将军钧鉴:
草民冒死进言:贼波才,依草结营,其寨连绵于枯草芦苇深处,此乃取死之道!今夜若起东北风,将军可遣死士,多备火油硫磺等引火之物,分多路潜出,顺风纵火!风助火势,野草枯苇遇火即燃,顷刻间必成燎原之势!贼营必乱!将军再率精锐乘势掩杀,内外夹击,贼可破矣!此天赐良机,万勿迟疑!—— 一忧国忧民之草民顿首。
他将布条仔细卷好,绑在一块石头上。他凝神静气,调动起体内那三百年功力(虽然大部分尚未驯服,但爆发一股力量投掷石块尚可),瞄准城头一处有火把晃动的、看似哨兵巡逻必经的垛口,用尽全力将石块掷了出去!
石块划破夜空,带着轻微的破风声,“啪”的一声,不偏不倚,正落在垛口内侧!
“什么人?!”城头立刻传来警惕的喝问和兵刃出鞘声。火把迅速向落点聚集。
墨涵在石块出手的瞬间,已如狸猫般缩回砖窑的阴影深处,屏住呼吸,心脏狂跳。他知道,自己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剩下的,就看天意,看皇甫嵩是否如史书所载那般果决,以及……那至关重要的东北风是否会来。
喜欢程序带我穿越回去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程序带我穿越回去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