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夏末,嘉陵江畔的风带着水汽,吹得益州北伐军的旌旗猎猎作响。五万大军沿江北行,玄甲骑兵在前开道,马蹄踏过浅滩时溅起雪白的水花,步兵队列如长蛇,甲胄在烈日下泛着冷光,连运粮的民夫都步伐整齐 —— 这等军纪,让沿途巴郡、阆中的百姓啧啧称奇,不少人扶着门框远眺,口中念叨着 “能挡曹贼的,怕是只有墨州牧了”。
行至汉中边境的关头(今陕西宁强县境),守关的汉中校尉率三百兵丁列阵阻拦。可还未等益州军前锋开口,阵中便有士兵私语:“听说张师君要降曹操了,咱们还替他卖命?”“益州军说了,归附免三年赋税,比跟着张鲁强!” 那校尉本就对张鲁苛待军饷不满,见麾下士兵人心浮动,又瞥见益州军阵中飘扬的 “保境安民” 大旗,竟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愿降!愿为大军引路!”
如此这般,汉中边境的数座小关隘,或望风归降,或被轻易攻破。大军行至第七日,前方斥候来报:“阳平关已在三十里外!关下隐约可见汉中军旗号,约莫有万余人马驻守。” 墨涵勒住马缰,抬眼望去,远处群山连绵,一道雄关横亘在两山之间,正是汉中门户阳平关 —— 关墙依山而建,高达三丈,墙面上布满箭孔,嘉陵江水从关下流过,形成天然屏障,当真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
“果然是天下险塞。” 庞统催马上前,指着关隘道,“此关若凭硬攻,即便能拿下,我军至少要折损三成兵力。张鲁派来守关的是杨柏,此人是杨松胞弟,贪婪无能,却偏偏刚愎自用,正好可借他的性格破局。”
墨涵颔首,刚要下令扎营,帐下参军忽然来报:“主公,后方送来许都、江陵、南郑三地的密报。”
许都魏公府内,曹操正对着舆图大发雷霆。案上的讨逆檄文被他揉成一团,掷在地上:“墨涵小儿!本公西伐凉州,他竟敢趁机取汉中!真当我曹魏无人不成?”
荀攸站在一旁,拱手劝道:“主公息怒。墨涵此举虽打乱部署,但凉州战事已近尾声,冀城旦夕可破。不如先令夏侯渊将军加快攻城,待平定马岱残部后,即刻引兵南下,与墨涵争夺汉中。汉中张鲁本就首鼠两端,见我军至,必倒向主公,届时墨涵将腹背受敌。”
曹操脸色稍缓,指尖在舆图上的 “阳平关” 处重重一点:“文若所言极是。传我密令,夏侯渊破冀城后,无需休整,率三万骑兵直奔汉中,沿途若遇益州军斥候,一律斩杀,绝不让墨涵知晓我军动向。另外,派人去南郑见张鲁,许他‘镇南将军’之职,若他能拖住墨涵,待我军至,再封他万户侯。”
信使刚出府,贾诩又进言道:“主公,墨涵麾下有马超旧部(吴兰曾随马超征战),马岱与马超有兄弟之情,恐墨涵会联络马岱夹击我军。不如派人去冀城劝降马岱,许他不死,若他肯归降,可封其为偏将军,让他去对付墨涵,岂不妙哉?”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文和此计甚妙!即刻派人携印绶去冀城,若马岱不降,便将他困死在城中,绝不能让他与墨涵勾结!”
与此同时,江陵孙权府邸内,吕蒙正扶着廊柱咳嗽,脸色虽仍苍白,精神却好了许多。孙权递给他一杯温水,沉声道:“子明,墨涵亲率五万大军北伐汉中,你看此事如何?”
吕蒙喝了口温水,缓了缓气道:“主公,墨涵此举,是想抢占汉中天险,与曹操分庭抗礼。对我江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危机 —— 机遇在于,墨涵与曹操冲突,荆南防务必松,我军可趁机试探武陵;危机在于,若墨涵得汉中,实力大增,将来必成我江东心腹之患。”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行事?” 孙权追问。
吕蒙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可派周泰率五千兵,假意袭扰武陵边境,实则观察益州军动向。若墨涵在阳平关受挫,我军便趁机夺取武陵;若墨涵进展顺利,便暂且按兵不动,坐观曹操与墨涵相斗,待两败俱伤时,再图荆州。另外,需派人密切关注曹操动向,若曹操南下汉中,许都空虚,我军亦可考虑袭扰合肥,牵制曹魏兵力。”
孙权抚掌笑道:“子明所言,正合我意!就依你之计,即刻调周泰领兵前往武陵边境。”
而南郑城内的张鲁,此刻正坐立不安。他在府中来回踱步,手中攥着曹操派来的使者送来的 “镇南将军” 印绶,又看着桌上墨涵派人送来的 “共抗曹操” 的书信,额头上满是冷汗。
“兄长,不能降墨涵啊!” 张卫大步流星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军报,“杨柏将军送来消息,阳平关已加固完毕,益州军虽多,但我军据险而守,他们绝难攻破!曹操使者说了,只要我们拖住墨涵,待夏侯渊大军至,便封兄长为万户侯,比跟着墨涵强多了!”
张鲁刚要开口,杨松却慢悠悠走进来,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 —— 那是益州细作暗中送他的贿赂。他故作忧心道:“师君,话可不能这么说。夏侯渊大军远在凉州,何时能到汉中还是未知数;可益州军已兵临阳平关,若再拖延,恐怕南郑都难保。杨柏将军虽勇,可性子太急,万一中了墨涵的计,阳平关丢了,咱们可就真没退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