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战火连天,中原板荡,生灵涂炭。而与惨烈的战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莱郡在墨涵的治理下,竟呈现出一种罕见的安宁与繁荣。这种“世外桃源”般的气息,伴随着刻意散播的“求贤令”,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大量南逃的流民和中下层士人。
郡守府内,墨涵与庞统对坐,面前摊开着大量竹简与绢帛,上面记录着流民中初步筛选出的略有声名或特长之人。
“士元,你看此人,河内温县人,姓常名林,字伯槐。避乱至此,据说精通律法,曾任地方小吏。”墨涵指着一个名字。
庞统看了看记录:“嗯,确有其人,观其言行,乃干吏之才,可任法曹掾,整肃律法。”
“还有这位,陈留平丘人,毛玠毛孝先。竟也流落至此?”墨涵心中一动,这可是历史上曹操的“尚书仆射”,以清正敢言着称的人才!
庞统略显惊讶:“主公识得此人?统略有耳闻,其人以清廉公正闻名,然在中原未得重用。”
“略有耳闻。此等人才,岂能错过?请他来,我欲亲自与他谈谈为政清廉、选贤任能之道。”墨涵压下心中激动,平静道。他深知,对于毛玠这类重视品行和秩序的士人,东莱的安定与法度正是吸引他们的关键。
招贤馆由静姝公主亲自坐镇,她温和的态度与高贵的身份,极大地安抚了那些惶惶不安的士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而具体考核则由庞统和一批新提拔的文官负责,考核内容不仅限于经学文章,更增加了算学、律法、农政、工巧等实用科目的问答,这让许多擅长实学而非空谈的寒门士子看到了希望。
一日,一名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几分侠气与落寞的文士来到招贤馆。他登记的名字是“单福”。负责登记的文吏见其衣着普通,并未特别在意,按流程引其参加考核。
然而,当考核题目发下,“单福”挥毫泼墨,不仅经义文章扎实,更在对时局策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官渡之战的关键在于粮道与奇正结合,其见解之深刻,令批阅的庞统拍案叫绝!
“此人绝非池中之物!速请他来见我……不,我亲自去见他!”庞统立刻意识到遇到了大才。
庞统与“单福”一番长谈,越谈越是心惊,此人兵法谋略、政事见解,皆远超常人。他立刻将此人引荐给墨涵。
墨涵在府中接见这位“单福”。一见之下,虽故作平静,心中却已掀起波澜——此人容貌气度,与他记忆中那个为母弃明投暗、终身遗憾的智士徐庶何其相似!
“单福先生大才,涵钦佩之至。东莱虽小,然求贤若渴,愿以军师中郎将之位虚席以待,共谋大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墨涵诚恳相邀,并未点破其身份。
“单福”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东莱太守,气度沉稳,目光清澈而睿智,身边已有庞统这等惊世之才辅佐,郡内政通人和,与自己一路所见之疮痍景象恍如隔世。他又想到自己因替友报仇杀人而流落江湖,化名单福,怀才不遇,心中感慨万千。
沉默良久,他忽然起身,整理衣冠,对墨涵深深一揖:“太守明鉴,在下……实非单福。吾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因故化名流亡,欺瞒之处,望太守海涵。太守雄才大略,待士以诚,东莱气象一新,庶……愿效犬马之劳!”
墨涵大喜,连忙上前扶起:“元直何必如此!英雄不问出处,但求志同道合!能得元直相助,乃东莱之幸,汉室之幸!”他深知,徐庶的投效,不仅仅是为东莱增添了一位顶级谋士,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他这里,真正能做到“不拘一格”,容纳那些有才而有“瑕疵”或过往之人。
徐庶(自此恢复本名)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墨涵谋士团的力量。他与庞统,一擅奇谋兵法,一擅大势政略,相得益彰。墨涵立刻委以重任,让他与庞统共同参赞军机,并负责一部分新军的调度与谋划。
消息悄然传开,许多像徐庶一样或因出身寒微、或因过往有憾、或因观点不合而郁郁不得志的人才,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海之滨的东莱。墨涵“唯才是举,不计前嫌”的名声,逐渐在中下层士林和江湖中流传开来。
喜欢程序带我穿越回去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程序带我穿越回去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