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创业在晚唐 > 第338章 小仁

创业在晚唐 第338章 小仁

作者:痴人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9 15:40:40

第338章 小仁

雨脚未歇,庐州刺史衙署的青石板路上,木履嗒嗒作响。

其间杂著甲叶碰撞的声响,清脆的马蹄,还有隨从低声提醒著“使君慢些,青苔滑”。

衙署正厅前,蓄水池的荷叶被打得啪啪作响,水面泛起涟漪。

赵怀安就盘坐在胡床上,看著一队人就这样拐到了堂下,带著满襟的雨气与草木香,就这样走了进来。

走在最前的正是庐州刺史郑繁,他没穿刺史的緋色官袍,反倒著了件洗得发白的青布圆衫,领口袖口沾著些深绿的苔痕,下摆还掛著泥浆。

他头上也没戴进贤冠,只裹了顶竹编的斗笠,斗笠边缘垂著的草绳**地贴在颊边,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下頜那缕修剪得整齐的长须,须上犹在滴著水。

稻草做的蓑衣此时已经吃满了水,一个劲往下趟,落在他的木履。

郑繁就这样著芒杖一步步走来,脚下咯岐咯吱。

而跟在他身后的两个隨从也都像个老农。

一个带著斗笠、披著蓑衣,踩著草鞋,背著个竹编书筐,上面裹著油布;另一个也是同样打扮,只是手里捧著个陶製的小盆,盆里种著株刚挖来的兰草,叶片上都沾著泥,显然是刚从山里采来的。

看著眼前郑繁的打扮,赵怀安也不看那舆图了,眉头直皱。

而两侧的保义军文武幕僚们也被这副行头给弄得摸不到头脑,这郑繁不是世家子弟吗?怎么和他们在长安看到的那些这么不一样?

那郑繁走到廊下,看著赵怀安盘坐在自己的胡床上,连靴子都没脱,毫不在意,像个下吏一样,立在门下,恭敬行礼:

“下官郑繁,参见节帅。”

郑繁的声音不高,却非常有磁性和穿透力,不见声嘶力竭,就已经穿过厅堂,落到每个人耳中普通人的声音都是从喉咙发出的,细且薄、虚且飘,而郑繁的声音是从胸腔发出的,声音在胸腔里共振,再加上他那標准得不能再標准的洛阳正音,就这一句话,赵怀安就晓得此人是真世家,而更让匯赵怀安在意的,是此人表现的气度。

在周围环伺的甲士面前,他没像郎幼復那样慌慌张张地伏地即拜,只是微微躬身,双手叉手行礼。

虽然有心整这个郑繁,赵怀安还是不得不感嘆,这人是真讲礼。

赵怀安遇到很多读书人,有諂媚的,直接向他行叩拜礼,有自命清高的,见到他就行一个打躬。

也有人像郑繁一样行叉手礼的,但却没有一个有此人表现的风度。

叉手礼是用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中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拇指向上。

这叉手礼非常有气度,是用一种比较安静的形式,表示对尊者的敬畏。

而且一旦行叉手礼后,手就要一直放在胸口,不离胸前方寸。

此时,这郑繁四十多岁,虽然一身老农打扮,但双手叉手在胸前行礼,一下子就有一种世家公卿的气度出来了。

而郑繁的眼神也很温润。

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没有惊惶,也没有諂媚,反倒像在看一位旧友,或是在山间偶遇的樵夫,带著点笑意和尊重。

这个郑繁有点不一样。

赵怀安心中默默作是念。

不过这人气度再好,胆敢玩忽职守,还是要整他!

赵怀安上下打量著郑繁,手指在在案几上轻轻敲了敲,目光从他的蓑衣,一直到后面小奴捧著的兰草,讥讽道:

“郑刺史真是雅士,雅!实在是太雅了!”

“只是你是庐州刺史,不是在野士大夫,现在是在值时间,不是你休沐,你不坐在衙署,跑去游山玩水?你这个拔山刺史真是没交错!我庐州百姓有你这样的刺史,真是福报!”

郑繁闻言,將蓑衣、斗笠都递给了隨从,然后示意了一下,见赵怀安点头,这才跨进厅內。

也是走近了,赵怀安才细看到郑繁的全貌。

五十上下的年纪,额上有几道浅纹,眼角有些鬆弛,但眼神清亮。

进来后也是不疾不徐的,动作舒缓,仿佛一点没看过这是对他的三堂会审。

郑繁进来后,见赵怀安没给他赐座,也就很自然地站在那,语气平淡:

“所谓圣人之治,垂拱而治,各司其职。下吏能做的就是多看看,多走走,这样才晓得庐州百姓的情况。”

赵怀安挑眉,讥讽道:

“哦?所以你郑繁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去体察民情去了?本帅还误会你了?”

如果是一般人,这会实在是羞愧到不行了,不是因为出去游山玩水,而是他一个快五十岁的人了,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直呼姓名,接二连三讥讽。

更別说郑繁此人还出自滎阳郑氏,族兄就是朝廷赫赫有名的门下宰相郑,是真正的通天背景。

那郎幼復为何面对赵怀安的暗示死咬著扛著?不就是因为人家在朝廷上也有大佬,得罪不起!

但人家郑繁倒真有几分唾面自乾的意思,这会还是不疾不徐,点头:

“今日大雨,我去看看水两岸的情况,看看水势如何。”

忽然他转过来看著赵怀安,平静问道:

“节帅可知,肥水两岸,住著多少户人家,其中有多少渔民?”

赵怀安皱眉:

“本帅在问你,不是你来问我!还有,府库少了甲械,你可晓得?”

面对这问,郑繁依旧不慌不忙,伸手从隨从的书筐里抽出一张摺叠的麻纸,展开来,竟是幅手绘的庐州山水图。

然后他指著图上的村落、田垄、山泉,还有用小字標註的地方,对赵怀安道:

“节帅要守庐州,需知庐州的根,而庐州的根不在城池,不在甲兵,而在其上。”

说著,他指著图纸上的一处,念道:

“肥西有坞三座,六百户,多种桑麻梁稻。肥东渡口,五十舟,皆为渔户”

赵怀安心里不舒服。

这帮世家子弟占尽膏腴,还一副为苍生百姓奔波劳苦的样子,真的什么美事都让你们占了?

现在这个姓郑的在自己面前说这些,不就是告诉我,他比我懂百姓,比我了解庐州人的情况,自己认为他这个刺史不称职,他却认为自己很称职。

这人看著温温润润的,以为是个泥捏的,没想到还是个硬骨头。

好!我赵大就喜欢嚼硬骨头,就和你好好玩玩。

於是,赵怀安手指叩著案几,继续默不作声。

那边郑繁继续说道:

“还有严军判將兵甲卖给三山,这事我也晓得。”

郑繁一说完这话,那边郎幼復愣住了,整张脸都红了。

这不害了咱吗?刚刚他还在赵怀安面前信誓旦旦保证,说郑繁和这事一点关係没有,然后你老就自己承认了。

你倒是光明磊落了,可下属怎么办?有没有想过別人啊!

果然,赵怀安听了这话后,了一下郎幼復,后者直接嚇得僵直了,直到赵怀安哼了一句:

“继续写!”

后者悚然,再不敢多听,开始將记忆里的信息誉抄下来。

那边郑繁自然是看到自己的长史的变化,也看到他正在写东西,脑子来回一想,便將事情想明白了。

看来是说了对不住小郎的话了,不过他也不在意,继续说道:

“那三山最早的一批人就是贞元年间淮西兵乱后留下的老兵,他们带著家眷流浪至此,靠著开垦荒地过活。不过后面世道不好,越来越多的流民开始聚拢在山里,当时这些人就求过州府,想要一批粮食救济。”

“我当时亲自去看过,这些人的確良善,而且山里收成不好,时不时就要饿死人,所以我就发了一批粮食给他们,先熬过冬日,等来春,我又让人卖了一批甲械给他们,用来防身和捕猎。他们所处常为大別山盗匪下山的第一线,有此兵甲,也可护乡梓。”

赵怀安已经被这番话给逗翻了,但他依旧没有说话,他要让这个姓郑的一次性说个够。

那边郑繁还在理所应当道:

“还有巢湖一片,节帅不是担心草军东下吗?那你可知道巢湖周边的渔户,去年被官吏勒索了多少鱼税?”

“下官去紫微洞,路上遇见个老渔翁,说他儿子为了躲税,差点投了巢湖水匪。下官与他聊了半日,许他今年免了渔税,他才答应帮著衙署盯著湖面。”

“若有草军的船只过来,他第一个报信。”

说著,郑繁盯著赵怀安,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就是下官与节帅的不同。”

“节帅以戈矛为安,某以丘壑为守。”

“我滎阳郑氏,自北朝以来,出將入相者十七人,归隱山林者亦有九人。先父曾对我说,“官者,管也,非辖也””

“我们要管百姓的饥寒,不是辖百姓的手脚。庐州的城防,靠的不是武库里的甲胃,是百姓愿不愿守。若百姓有饭吃、有屋住,不用节帅下令,他们自会拿著锄头守城门;若百姓冻饿交加,就算武库里堆著万领甲胃,也挡不住他们开门迎贼。”

“人多以为我不理庶务,耽於山水,那是因为我不愿意把时间用在引来送往,多陪一会上官对我有益,可对庐州百姓何益?”

“至於不理庶务,这倒是真的,衙署里的案瀆,除了賑灾、免税的,其余的我都让参军去办。”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