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轻轻覆在太行山深处的演兵场上。我站在观礼台上,看着台下整齐列队的战士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今天是独立纵队与兄弟部队——赫赫有名的“铁拳团”——进行联合演习的日子,也是我们展示特战队与神枪手分队训练成果的重要时刻。
傅水恒团长站在我身旁,目光如炬,扫视着整个演兵场。傅必元政委则与铁拳团的政委寒暄着,言谈间透着自信与从容。这场演习,表面上是战术交流,实则是两个主力团之间的一次无声较量。
“老傅啊,听说你们纵队最近搞了不少新花样?”铁拳团团长赵刚笑着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也带着几分不信。
傅必元微微一笑:“都是战士们刻苦训练的成果,待会还请赵团长多多指教。”
演习开始的号角吹响,首先进行的是常规战术演练。两个团的步兵连队交替进行进攻与防御演练,动作干净利落,展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准。铁拳团不愧为老牌主力,战术执行一丝不苟,阵地转换行云流水,赢得观礼台上阵阵掌声。
但我注意到,师长和几个参谋的目光中,还带着些许审视。他们都在等待着,想看看我们独立纵队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终于,轮到特战队和神枪手分队登场了。
当特战队队员们跑步进入演兵场时,我明显听到观礼台上传来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铁拳团的战士们更是睁大了眼睛,不少人下意识地向前探着身子,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特战队员们身穿统一制式的迷彩作战服,头戴新型钢盔,脸上涂着伪装油彩。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不是部队常见的“汉阳造”或“三八大盖”,而是经过精心改装的特制步枪,加装了光学瞄准镜和消音器。每个人腰间都配备着多功能战术腰带,挂着夜视仪、指北针、急救包等专业装备。
“我的老天爷......”铁拳团的一个连长喃喃自语,“这、这是什么装备?”
更让人震惊的是神枪手分队。他们携带着专门定制的高精度狙击步枪,枪身上的瞄准镜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队员们背着特制的弹药包,里面分门别类地装着不同用途的专用子弹。
我瞥见赵刚团长脸上的表情从漫不经心变成了震惊,他下意识地站起身,扶着观礼台的栏杆,眼睛死死盯着场上的战士们。
师长转过头来,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水恒同志,这些装备......都是哪里来的?”
傅水恒保持着沉稳的语气:“报告师长,这些都是我们根据实战需要,自行设计和改进的。”
“自行设计?”师长重复了一遍,目光中满是惊讶。
演习正式开始。特战队首先演示的是敌后渗透与破坏。只见队员们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穿越障碍区,利用钩锁迅速翻越三米高墙,在模拟的“敌军指挥部”周围布设炸药后悄然撤离。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配合默契,几乎没有任何多余声响。
“他们的动作怎么这么安静?”铁拳团的一个营长忍不住问道。
傅必元政委解释道:“作战靴是特制的,鞋底加了消音层。所有装备都经过防反光、防碰撞处理。”
接下来是神枪手分队的射击演示。标靶设置在500米外,大小只有普通胸靶的一半。更难得的是,这些标靶还在不规则移动。
神枪手分队队长王铁柱沉稳地举枪、瞄准、击发,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随着几声几乎微不可闻的枪响,远处五个移动标靶应声而倒。
“五百米,移动目标,五发全中!”报靶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演兵场上顿时一片寂静。
铁拳团的狙击教官张大山张大了嘴,半天才吐出几个字:“这不可能......没有狙击枪能在五百米外这么精准......”
傅水恒向王铁柱点头示意。王铁柱小跑上前,将手中的狙击步枪递给张大山:“请指教。”
张大山小心翼翼地接过步枪,仔细端详着。他抚摸着枪身的每一个部件,特别是那个精密的光学瞄准镜,手指都在微微发抖。
“这镜......看得真清楚......”他透过瞄准镜望向远方,声音有些发颤,“这枪管......这工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枪。”
师长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从张大山手中接过步枪,仔细端详着:“这枪的射程和精度如何?”
王铁柱立正回答:“报告师长,有效射程800米,配备专用弹药时可达1000米。在400米内可以确保命中敌人头部。”
观礼台上响起一片惊叹声。要知道,部队现有的狙击步枪最多只能在300米内保证精度。
接下来的实战对抗环节,将整个演习推向了**。特战队与神枪手分队配合,对抗铁拳团一个加强连的防御。
对抗开始不到十分钟,局面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特战队利用夜视仪在模拟夜间环境下精准定位“敌军”位置,神枪手则在远距离逐一“击毙”指挥员和机枪手。铁拳团的战士们连对手的影子都没看到,就一个个被判定“阵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