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122章 山林游击,十日谈。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122章 山林游击,十日谈。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以下内容为纯虚构创作,不涉及任何现实历史人物及事件)。

黑风岭突围的命令下达后,整个太行山腹地便如同一锅即将沸腾的水,而日军拉网式的清剿,则试图将这锅水彻底烧干、蒸发。师部依托“幽灵”电台,断断续续能接收到一些零星的消息,大多是各突围纵队用简易密码或事先约定的信号发回的简短报告,字里行间充满了血火、牺牲与不屈的挣扎。然而,关于傅水恒团长亲自率领的、负担最重的第三纵队——那支带着近三百名伤员和团部非战斗人员的队伍——消息却最为稀少,也最让人揪心。

我们都知道,他们的路线最艰难,目标最庞大,也最容易成为日军追剿的重点。每一次电台静默,都让人心悬在半空。直到突围后的第五天,我们才通过一个偶然被师部侦察分队接应到的、来自第三纵队的传令兵,以及后来傅水恒本人利用缴获的日军电台零部件拼凑修复后发出的断续电文,得以拼凑出他们那惊心动魄的“山林十日”。

这十日,并非田园诗,而是一部用智慧、鲜血和顽强意志书写的,属于山林游击战的教科书。傅水恒,这个灵魂来自未来、熟读近现代军事思想精华的穿越者,终于在这片生与死的考场里,将他脑海中的理论,与残酷的现实熔铸成了一柄无形的利刃。

第一日:绝境与决策

冲出黑风岭东南老林子,甩掉那支倒霉的日军搜索小队后,傅水恒没有片刻喘息。身后日军的犬吠和大队人马的嘈杂声如同跗骨之蛆。队伍里伤员的状况在急速行军下恶化,疲惫和恐慌在无声蔓延。

“团长,这样不行!带着这么多伤员,我们跑不过鬼子!”脸色苍白的团参谋长拄着木棍,气喘吁吁。

傅水恒看着眼前这支濒临崩溃的队伍,又望向身后密林,眼神锐利如鹰。他猛地摊开那份被汗水浸得模糊的简易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其中一个等高线极其密集的区域——“野狼峪”。

“不跑了!”傅水恒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就在这里,跟鬼子玩捉迷藏!毛委员说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我们现在硬打打不赢,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打不着’!”

他迅速下达命令:

1. 断后与惑敌: 抽调警卫排最后仅存的半个班精锐,携带队伍里大部分炸药和手榴弹,在原路线制造痕迹,并选择险要处设置诡雷和假营地,吸引和迟滞追兵。

2. 痕迹消除: 主力队伍所有人员,用树枝拖扫脚印,涉过冰冷的溪流,尽可能抹去行进痕迹。

3. 目标:野狼峪。 那里地形极端复杂,溶洞、密林、悬崖交错,是摆脱追踪、利用地形与敌周旋的理想之地。

这是他作为现代穿越者的第一项决策:放弃线性逃窜,主动进入复杂地形,化被动为主动。这需要极大的魄力,也源于他对山地游击战理论的深刻理解——依托有利地形,保存自己,消耗敌人。

第二日至第三日:狼峪布阵

队伍如同受伤的巨蟒,艰难而沉默地潜入了野狼峪。一进入这片区域,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参天古木遮蔽了阳光,藤蔓如巨网般缠绕,怪石嶙峋,幽深的溶洞随处可见。

傅水恒立刻展现出他超越时代的战场规划能力。他没有让部队聚集一处,而是果断化整为零:

· 伤员分队: 将重伤员分散安置在几个极其隐蔽、靠近水源的溶洞内,留下少量医护人员和警卫,并储备了部分空投得来的压缩干粮和药品。

· 战斗小组: 将尚有战斗力的官兵,以班、排为单位,编成十几个精干的战斗小组。每个小组配属熟悉地形的本地战士作为向导。

· “细胞化”部署: 各小组分散在野狼峪各个关键节点——制高点、隘口、水源地附近。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但又能在信号约定下迅速相互支援。他借鉴了未来特种作战的“细胞单元”理念,避免被敌人一锅端。

同时,他充分利用了系统赋予的、相对这个时代而言堪称“充足”的积分储备(前期战斗缴获和完成任务奖励积累)。他避开需要复杂解释的高科技武器,而是精心选择兑换了一批适用于当前环境的物资:

· 环境改造类: 高强度、近乎透明的渔线(用于布设诡雷和警戒线);少量高效无声炸药(用于精确爆破制造塌方或陷阱);多功能工兵铲(加快工事构筑)。

· 生存与侦察类: 高能量巧克力棒和净水片(少量多次兑换,补充关键体力);指北针和放大版、防水处理的精细地形图(远超日军所用地图精度);数个基础型号的被动红外夜视仪(单筒,作用距离有限,电池续航短)——这是他最大胆的兑换,使用时极其谨慎,仅由他本人和少数绝对可靠的骨干在关键时刻使用。

· 心理战工具: 兑换了几面……日军队旗和少量日军制式服装配件(如军帽、领章)。

这些物资的到来,无声无息,傅水恒对外只宣称是战前通过“特殊渠道”储备在此地的秘密物资点。官兵们虽然惊讶,但在生死关头,无人深究,只有对团长“深谋远虑”的敬佩。

第四日:初战,死亡的“竹签”

日军的追兵一个中队,在狼狗的引导下,果然闯入了野狼峪。他们仗着兵力和火力优势,呈散兵线展开搜索,气焰嚣张。

傅水恒的命令通过口口相传和简单的鸟鸣信号下达各小组:“放进来,打七寸。”

战斗在午后爆发。一名日军军曹踩中了用渔线和手榴弹设置的诡雷,轰然巨响打破了山谷的寂静。几乎同时,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精准而短促的步枪点射,瞬间撂倒了日军队伍中的机枪手和指挥官。

日军慌乱还击,子弹盲目地射向密林,却找不到明确目标。当他们试图向枪声来源地包抄时,要么触发了更多的绊发雷、踏板雷(使用了系统兑换的高敏引信),要么被不知从哪个石缝或树冠上射来的冷枪击中。

战斗持续不到半小时,日军丢下十几具尸体,狼狈后撤。而第三纵队的战斗小组,在完成袭击后,根本不与敌人纠缠,利用熟悉的小径和提前开辟的退路,迅速转移至预备阵地,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这是典型的 “麻雀战” 与 “地雷战” 结合,傅水恒称之为“死亡竹签阵”——让敌人每一步都感到刺痛,却找不到握签之人。

第五日至第六日:密林“鬼影”

吃亏后的日军改变了战术,增派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企图逐步压缩包围圈。白天,他们用火力侦察,晚上则固守营地。

而这,正中了傅水恒的下怀。他拥有夜视仪这张王牌。

月黑风高夜,傅水恒亲自带领特务连长和两名最精锐的侦察兵,携带夜视仪和无声手枪(系统兑换的微声手枪,弹药有限,仅关键时使用),如同鬼魅般潜近日军一个前哨营地。

透过单筒夜视仪那幽绿色的视野,日军哨兵的位置、巡逻路线清晰可见。傅水恒打了个手势,两名侦察兵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摸掉了两名外围哨兵。随后,他们利用阴影,靠近日军帐篷。

“噗!噗!”微不可闻的枪声响起,帐篷内熟睡的数名日军在睡梦中便被解决。傅水恒则用刺刀在帐篷上划开大口子,将一面日军队旗和一封用日文写的、语带嘲讽的“劝降信”(内容大意是“皇军无能,我军来去自如”)塞了进去。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战斗小组,也在不同方向对日军营地进行了骚扰性射击,扔上几颗手榴弹,然后迅速撤离。

第二天清晨,日军发现哨兵被杀,小队被无声端掉,还收到了“劝降信”,营地内顿时人心惶惶,传言四起,说八路军有了“山鬼”助阵,能在夜间视物,来去无踪。日军士气大挫,夜间巡逻和警戒力度倍增,士兵疲惫不堪。

第七日:悬崖“飞兵”

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调来山炮,对着怀疑有八路军藏身的区域进行盲目轰击,并派兵重点攻击一个被认为可能是八路军指挥部所在的制高点——鹰嘴崖。

傅水恒早已料到。他提前将鹰嘴崖的兵力撤空,只留下少数观察哨。却在崖壁另一侧,日军视线死角,利用系统兑换的高强度绳索和岩钉,秘密开辟了一条垂降通道。

当日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炮火掩护下冲上鹰嘴崖时,发现空无一人,只有一些废弃的工事。正当他们疑惑之际,预先埋设的炸药被遥控引爆(使用了系统提供的无线起爆装置,距离有限),引发局部塌方,将一小股日军埋在了碎石下。

而几乎在爆炸的同时,之前隐蔽在崖下的一个战斗小组,利用垂降绳索,迅速攀上崖顶,从背后向惊魂未定的日军发起了突袭!居高临下的手榴弹和精准射击,让日军瞬间陷入混乱,仓皇败退。

这一手 “调虎离山” 加 “暗度陈仓” ,充分利用了地形和心理落差,让日军吃了大亏。

第八日至第九日:水源地的“瘟疫”

连续受挫,日军后勤补给也开始出现问题,尤其是饮用水。他们开始依赖野狼峪内的几处主要水源。

傅水恒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命令部队绝对禁止饮用生水,所有水必须煮沸。同时,派出小分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死去的动物尸体(甚至兑换了一些**加速剂)污染日军常用的下游水源地。

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疾病,但这种持续的、看不见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焦虑和非战斗减员。日军士兵人心惶惶,不敢轻易喝水,战斗力持续下降。这正是 “削弱敌人,保存自己” 原则的灵活运用。

第十日:金蝉脱壳

经过近十天的周旋,日军已被拖得精疲力尽,兵力分散,士气低落。而傅水恒的部队,虽然也有减员,但主力尚存,伤员得到了喘息,官兵们在一次次小型胜利中积累了信心,战术运用越发纯熟。

傅水恒判断,决战的时机未到,但突围的时机已经成熟。日军认为他们已被牢牢困死在野狼峪,外围封锁必然有所松懈。

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傅水恒使出了最后一招。他命令少数战士穿着之前兑换的日军服装配件,在野狼峪南侧故意暴露,制造主力企图从南面强行突围的假象。同时,用缴获的日军电台频道,发送了经过篡改的、语焉不详的“求援”电文。

日军指挥官果然中计,立刻调动主力向南面压去。

而傅水恒则率领经过休整、轻装的主力部队和能够行动的伤员,沿着一条连地图上都未曾标注的、由猎户出身的战士指引的隐秘兽道,悄无声息地向北,朝着师部约定的集结地疾行。他们将无法行动的重伤员,托付给了当地绝对可靠的基本群众隐蔽照顾。

当日军在南面扑空,意识到上当,再想回头组织追击时,傅水恒的第三纵队已经如同鱼儿游入了更深的大河,消失在了茫茫太行山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

……

十日后,当傅水恒带着一支虽然疲惫不堪、衣衫褴褛,但眼神中燃烧着不屈火焰的队伍,终于抵达根据地腹地集结点时,负责接应的同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不仅成功跳出了日军的铁壁合围,保存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包括大部分骨干和大量伤员),更在过程中歼敌近百,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极大地消耗和疲惫了敌军。

师部里,我看着傅水恒发回的详细战斗总结电文,心潮澎湃。这份电文,与其说是战报,不如说是一份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游击战实践报告。里面蕴含的战术思想,远远超越了当下普遍的水平。

“这个傅水恒……”师长拿着电文,反复看了好几遍,最终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激赏,“真乃神人也!他对这山林的运用,对鬼子心理的把握,简直……简直像是换了个人!”

我站在一旁,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心中默然。傅水恒当然“换了个人”,他的灵魂里,装着来自未来的知识、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以及一个看似超自然、却实实在在发挥着作用的“系统”支持。

这“山林十日谈”,不仅是一场成功的战术突围,更是一次对未来军事思想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提前预演。它证明了,即使是在绝对的劣势下,智慧、勇气与人民战争的结合,也能爆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

傅水恒和他的战士们,用这十日,在这片血色山林里,书写了一段属于他们的、永不磨灭的传奇。而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