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88章 信任危机。化解于无形。

(参谋长视角 - 第一人称叙述)

林翰的审查结论,如同在指挥部紧绷的弦上轻轻松开了一个扣。师长脸上的阴云散了,拍着我肩膀的力道恢复了往日的豪迈;政委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虽未明言,但眼神里传递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团部内部,那股因保密审查而弥漫的、若有若无的压抑气氛,也随着林翰重新出现在作战室、参与情报分析和战术推演而悄然消散。赵铁锤和他那两名忠诚的战士撤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参谋们偶尔投来的、带着些许好奇与更多敬佩的目光——野狼峪救援一战,虽未广泛宣扬,但精干的警卫一排出动,以及伤员转运站成功避险的消息,终究在小范围内不胫而走,林翰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大家心照不宣。

我亲自将那份“审查通过,恢复原职,建议重用”的结论报告密封,派机要通讯员送往师部。做完这一切,我坐在椅子上,长长吁出一口积压了数日的浊气。窗外的风雪似乎也识趣地减弱了许多,露出久违的、苍白却刺眼的冬日阳光。我以为,关于林翰的这场风波,至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然而,我低估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力,也低估了“内部审查”这四个字本身,在外部队友军心中所能投下的阴影。

风波平息后不过三天,我正与林翰、几名作战参谋围着沙盘,推演日军可能的新一轮扫荡路线,通讯班长急匆匆赶来,递给我一份刚译出的电报。电文来自与我们独立团毗邻驻扎、素有协同作战之谊的兄弟部队——新编第九团,落款是团长傅水恒和政委傅必元。这两位老傅,是红军时期就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老革命,打仗勇猛,性格也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般,耿直火爆,眼里揉不得沙子。

电文不长,措辞却如同裹着冰碴子,砸得我心头一沉:

“独立团参谋长李(兄)台鉴:惊闻贵部对作战参谋林翰同志进行内部审查,虽闻已有结论,然此事关乎干部清白及两部队协同信任基础。林参谋此前曾多次参与我我两部联合作战计划拟定,接触我部部分防务细节。为稳妥计,在彻底消除疑虑前,建议暂缓林翰同志参与涉及我新九团之一切作战协调与情报共享事宜。盼复。傅水恒、傅必元。”

我将电文反复看了两遍,指尖捏着纸张的边缘,微微发力。一股混合着无奈、愠怒和一丝被误解的酸楚情绪,从心底涌起。师部政治保卫系统的保密工作看来并非铁板一块,或者说,林翰被审查的消息,如同雪原上的风声,总能在某些缝隙中钻出去,并且不可避免地变了味道。传到老傅他们耳朵里,恐怕已经成了“独立团核心参谋林翰有重大特嫌嫌疑,虽未坐实,但隐患未除”。

“参谋长,怎么了?”旁边一名参谋见我脸色不对,小声问道。

我将电文轻轻放在沙盘边缘,没有立刻回答。目光转向林翰,他正拿着代表日军部队的蓝色小旗,凝神思考着沙盘上的一个隘口,并未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他刚刚从一场巨大的个人危机中走出,眼神里重新充满了专注与锐气,我不能让这盆来自兄弟部队的、带着误解的冷水,这么快就浇灭他刚刚重燃的工作热情。

“没事,你们继续推演,重点考虑东面河谷地带的伏击点选择。”我平静地吩咐了一句,拿起电文,转身走出了作战室。

阳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眼睛有些发疼。我信步走到驻地旁的小河边,河面早已冰封,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几丛枯黄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傅水恒和傅必元的担忧,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并非完全不能理解。战时状态,敌我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残酷无比,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他们对我部审查程序或许没有异议,但对审查结论的“彻底性”存有疑虑,担心林翰身上那些“无法解释”之处,会成为一个潜在的安全漏洞,危及他们部队的安全。

这是一种基于职责的、近乎本能的自我保护。但这种方式,这种公事公办却透着疏离的电文,无疑是对林翰的二次伤害,也是对我们独立团判断力的一种隐性质疑。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道无形的墙,开始隔断我们两支部队之间长期以来建立的默契与信任。如果连林翰这样战功卓着的干部都无法获得兄弟部队的基本信任,那么今后更大范围的协同作战,根基何在?

必须化解这场危机,而且必须化解于无形。不能搞成两个团部之间的公文往来扯皮,那样只会让裂痕加深。也不能简单地由我出面拍胸脯保证,那样缺乏说服力。需要找到一个契机,让新九团自己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林翰的价值和忠诚,经得起任何考验。

正在我沉思之际,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师长和政委,他们显然也收到了风声。

“老李,看到老傅他们的电报了?”师长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不满,“这两个愣头青,搞什么名堂!林翰有问题,老子第一个毙了他!现在没问题了,他们倒端起架子来了!”

政委相对冷静,但眉头也皱着:“老傅他们的顾虑,可以理解,但方法欠妥。这事处理不好,会影响团结。参谋长,你有什么想法?”

我将我的顾虑和初步想法和盘托出:“硬顶回去不行,单纯解释效果也有限。我的想法是,将计就计,将错就错。”

“哦?怎么个将错就错法?”师长来了兴趣。

“新九团不是担心林翰参与他们的协同事务有风险吗?那我们暂时就不让林翰明面上参与。但是,”我话锋一转,“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情境,让新九团面临一个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棘手的战术或情报难题,而这个难题,恰好是林翰凭借其‘特殊能力’能够洞察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我们要让傅水恒和傅必元自己主动来找我们,来求助,而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重新认识林翰,依赖林翰,从而彻底打消疑虑。”

政委的眼睛亮了一下:“引蛇出洞…不,是引水入渠。让他们自己尝到甜头,比我们说破嘴皮子都管用。”

“对!”我点点头,“而且,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日军近期确实有可能对新九团防区侧翼的那个大型兵站补给点有所动作。新九团自己应该也有所察觉,但那个兵站防卫严密,结构复杂,强攻损失太大,他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下手办法。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师长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干!老李,你全权负责,需要怎么配合,你说话!”

计划既定,我便开始暗中布局。

首先,我严格遵从了新九团的“建议”。在随后一次两团作战参谋的例行协调会上,我特意没有安排林翰参加,并在会上,当着新九团参会参谋的面,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林翰参谋最近另有重要任务,暂时不参与两边的协同事务了。” 这话一出,我看到新九团的参谋眼中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消息自然会传回傅水恒和傅必元耳中,这初步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求”,也为我们后续的行动铺平了道路——我们尊重了他们的意见。

其次,我指示情报部门,将一些关于日军兵站防卫力量微调、运输车队活动规律变化的、看似零碎却至关重要的情报,“不经意”地通过共享渠道传递给新九团。这些情报足以引起他们的警觉,意识到兵站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即将到来的运输机会,但又不足以让他们凭此形成完整的作战方案。同时,我让手下几个作战参谋,在私下与新九团同行交流时,有意无意地提及林翰之前针对类似目标提出过的一些“奇思妙想”(当然,隐去了林翰的核心作用,只说是集体智慧),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和联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找林翰进行了一次深谈。

我没有隐瞒新九团的质疑,将傅水恒和傅必元的电文内容大致告诉了他。林翰听完,沉默了半晌,脸上掠过一丝黯然,但很快就被坚毅所取代。

“参谋长,我理解傅团长和傅政委的担心。我身上的疑点,确实容易让人不放心。”他平静地说,“需要我做什么,您尽管吩咐。”

他的反应让我心疼,也更坚定了我要为他正名的决心。我拍拍他的肩膀:“别往心里去,老傅他们也是为部队负责。现在,有个任务需要你暗中完成。”我将日军兵站的情况和我的计划向他详细说明。

“你的任务是,在不直接参与、不接触新九团核心情报的前提下,利用你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公开信息和我们的共享情报,独立分析这个兵站的弱点,并构思一个可行的、以小博大的攻击方案。这个方案,要精准,要巧妙,要打到鬼子的七寸上,要让新九团的人一看,就拍案叫绝,但又觉得凭他们自己想不到,或者不敢想。”

林翰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起来,那种熟悉的光芒再次闪现。“明白,参谋长!我会把它当成一次真正的作战任务来完成!”

接下来的几天,林翰仿佛回到了被审查前那种废寝忘食的状态。他埋首于大量的地图、过往的战报、缴获的日军物资清单、甚至是当地县志中关于地形地貌的记载之中。他没有要求任何特权信息,也没有与任何新九团的人接触。但我通过侧面了解,知道他经常在深夜还点着油灯,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

我则密切关注着新九团那边的动静。果然,随着我们“无意”透露的情报碎片积累,以及日军兵站活动迹象愈发明显,新九团指挥部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傅水恒和傅必元都是进攻型的指挥员,眼看着鬼子一块肥肉在嘴边晃悠,却找不到下口的地方,那种焦躁可想而知。他们内部肯定进行了多次推演,但面对兵站坚固的工事和严密的警戒,常规打法代价高昂,奇袭又找不到完美路线,方案几次都被否决。

时机渐渐成熟。

这天,我估计新九团差不多到了“黔驴技穷”却又心有不甘的临界点,便让师长以个人名义,给傅水恒打了个电话(两团部之间有临时架设的有线电话)。电话里,师长先是打着哈哈聊了聊最近的天气和敌情,然后仿佛不经意地提起:

“老傅啊,听说你们对面那个鬼子兵站最近不太老实?怎么,有没有什么想法?要是需要帮忙,尽管开口,咱们谁跟谁啊!”

电话那头,傅水恒的大嗓门即便隔着听筒也能依稀听见,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烦躁:“老李(指我们师长),别提了!那龟儿子兵站,像个刺猬,摸哪都扎手!强攻起码得赔进去一个营,还不一定打得下来!迂回渗透,地形太复杂,鬼子的明暗火力点交叉,找不到安全路径!他娘的,看着干着急!”

师长按照我们事先商量好的,用调侃的语气说:“哟,还有能难住你傅大胆的事儿?我说老傅,是不是你们团部的参谋们最近光顾着搞保卫工作,把打仗的本事给撂下了?要不,我让我们这边的‘闲人’帮你们琢磨琢磨?就是我们那个刚搞完‘学习’的林翰参谋,这小子别的不行,就爱钻牛角尖,想些歪点子,没准能给你们提供点启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我能想象傅水恒和傅必元交换眼神的犹豫模样。最终,傅水恒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点不情愿,又按捺不住想抓住任何可能机会的急切:“……行吧!死马当活马医!让你们那个林……林参谋说说看。不过,老李,咱们可说好了,只是参考,听听想法,具体行动还是我们团自己定!”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师长笑着挂断了电话。

转过身,师长对我咧嘴一笑:“老李,鱼咬钩了!”

我立刻找来林翰。他递给我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作战方案概要,以及几张精心绘制的草图。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不禁再次为林翰那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感到震撼。他并没有提出什么石破天惊的新概念,而是将现有条件运用到了极致:

他精准地分析出兵站电力供应系统的一个远端辅助变压站是其防卫相对薄弱环节,且位于一条被废弃的采石场小路尽头,日军巡逻间隔有规律可循。他提议派一个精干的小分队,携带少量炸药,夜间沿此小路渗透,炸毁变压站。此举并非为了直接摧毁兵站,而是造成兵站大面积停电。同时,他测算出在停电后,兵站备用发电机启动到全面供电需要大约十分钟的窗口期。利用这十分钟的黑暗和混乱,预先潜伏在兵站外围另一侧的主力突击队(由新九团派出),沿着他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推断出的、一条因冬季水位下降而露出的河床碎石滩,快速接近兵站围墙薄弱处,实施爆破突入。方案还详细考虑了佯动、撤退路线、甚至利用了日军在停电混乱中可能的心理反应。

整个方案,风险可控,代价极小,一旦成功,战果巨大。更重要的是,它完美地避开了兵站正面的坚固防御,从两个看似不可能的“盲点”下手,其思路之刁钻,计算之精准,令人拍案叫绝。

“好!就是这个!”我重重一拍桌子,“林翰,你立刻将这份方案的要点,用口头形式向我汇报,我会亲自去新九团一趟,与傅团长、傅政委‘交流’。”

当天下午,我带着两名警卫员,骑马赶赴新九团团部。傅水恒和傅必元在指挥部接待了我,态度客气中带着明显的审视意味。寒暄过后,我直接切入主题。

“老傅,老傅(指傅必元政委),关于那个兵站,我们团里有个参谋,闲着没事瞎琢磨,倒是想了点不成熟的东西,我听着有点意思,带来给你们听听,纯当参考。”我故意说得轻描淡写。

然后,我开始复述林翰的方案。我没有提林翰的名字,只用“我们那个参谋”代指。当我讲到废弃采石场小路和远端变压站时,傅水恒的眉毛挑了一下;当我讲到十分钟供电窗口期和河床碎石滩渗透路线时,傅必元下意识地凑近了地图;当我讲到整个方案的协同 timing 和风险控制时,两位老傅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兴奋。

我话音刚落,傅水恒猛地站起来,围着地图转了两圈,嘴里喃喃道:“他娘的……还能这么打?采石场那条路……河床……停电……对啊!鬼子肯定想不到我们会从这两个地方摸上去!”

傅必元相对沉稳,但眼神里的光芒也掩饰不住:“老李,这……这真是你们一个参谋‘瞎琢磨’出来的?这思路,这细节……简直是为我们这个兵站量身定做的!”

我笑了笑,端起搪瓷缸喝了一口水,不置可否:“怎么样?还有点参考价值吧?”

“何止是参考价值!”傅水恒大手一挥,脸上因激动而泛红,“老李,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提出这方案的,是不是就是林翰那小子?”

我看着他,没有直接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意味深长地说:“老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独立团敢用的人,自然是经过了烈火考验的真金。有些同志,身上可能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只要他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目标是跟我们一致的,我们又何必纠结于他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感’来源呢?重要的是,他能打鬼子,能帮我们打胜仗,能减少战士的牺牲。”

傅水恒和傅必元都沉默了。指挥部里只剩下炭火盆里木炭偶尔爆裂的噼啪声。

过了好一会儿,傅必元缓缓开口,语气诚恳了许多:“老李,你说得对。之前我们……是有点过于小心了。主要是这斗争形势太复杂,我们也是怕……”

“我明白。”我打断他,表示理解,“都是为了革命工作,谨慎点是应该的。但现在,事实胜于雄辩。这个方案,你们觉得能用,就拿去用。需要我们在佯动或者情报上提供什么支持,尽管开口。”

傅水恒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缸都跳了起来:“用!当然用!这么绝妙的计划,不用是傻子!老李,回去替我们谢谢林参谋!不,等打完这一仗,我老傅亲自摆酒给他道歉!”

我笑着摆摆手:“酒就算了,都是革命同志,理解万岁。预祝你们马到成功!”

离开新九团团部,纵马奔驰在返回的路上,寒风刮在脸上,却感觉不到丝毫冷意。心中那块关于信任危机的石头,终于彻底落地。我知道,经过这一次,不仅林翰在新九团那里的“信任污点”被彻底洗清,他在两位以勇猛和挑剔着称的团长政委心中,恐怕已经挂上了“高人”的号。下一次,就不是“建议暂缓参与”,而是“恳请林参谋协同指导”了。

更重要的是,这次危机化解的过程,没有争吵,没有解释,没有公文往来,只有一次基于共同目标和实际需求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合作。信任,在成功的战果面前,重新变得坚不可摧。

回到团部,我将情况告知了林翰。他听完,只是微微笑了笑,轻声说:“能帮上忙就好。” 然后便又低下头,继续研究他的地图去了,仿佛刚才发生的、关乎他个人名誉和两军团结的大事,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看着他专注的侧影,我心中感慨万千。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行动的证明;而信任的修复,有时则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更广阔的胸怀。这场因他而起的风波,最终也因他的能力而平息于无形。砥柱中流,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够承受误解、并以卓越贡献来回击一切质疑的坚韧与力量。

我隐约感觉到,经过这次内部审查和外部信任危机的双重考验,林翰这颗蒙尘的明珠,将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而下一章,关于兄弟部队的支援,似乎已经可以预见,将会与这位一次次证明了自己价值的作战参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