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84章 策马扬鞭,骑兵连的情谊。

王家坨子那一把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冲天的黑烟在平原上几十里外都看得分明,像一根耻辱柱,狠狠钉在了扫荡日军的脊梁骨上。我们四十多人的小分队,带着一身硝烟和疲惫,还有几名牺牲同志的遗体、几名重伤员,在青纱帐和沟壑间与闻讯追来的日军周旋了大半天,终于在次日傍晚,甩掉了尾巴,抵达了预定的汇合点——距离王家坨子约三十里的废弃砖窑。

砖窑塌了半边,剩下的部分也摇摇欲坠,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夕阳的余晖透过破败的穹顶缺口,投下几道昏黄的光柱,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也照亮了或坐或卧、人人带伤的战士们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空气中弥漫着汗味、血味、硝烟味,还有一丝劫后余生的松弛。

清点人数,牺牲七人,重伤三人,轻伤几乎人人都有。带出来的弹药也消耗殆尽。魏铁鹰正带着几个伤势较轻的战士,在砖窑外围布置简易警戒哨。赵大勇则默默擦拭着那具立下大功的火箭筒,筒身被硝烟熏得漆黑,在昏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

我靠坐在冰冷的砖墙边,接过卫生员递过来的水壶,灌了几口凉水,滋润着火辣辣的喉咙。连续一天一夜的高度紧张和激烈战斗,体力透支严重,太阳穴一阵阵抽痛。但脑子里却像绷紧的弦,无法真正放松。虽然成功端掉了兵站,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但我们这支小分队也暴露了行踪,成了敌人的眼中钉。附近区域的日军肯定像疯狗一样在四处搜寻我们。带着伤员和牺牲战友的遗体,行动迟缓,目标明显,能否安全返回根据地,还是个未知数。

傅水恒团长和傅必元政委那边,应该已经收到了我们成功的消息,但也肯定为我们当前的处境揪心不已。大部队在正面牵制,无法分兵来接应,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在这敌情复杂的区域里杀出一条血路。

“参谋长,吃点东西吧。”小陈递过来一个冰冷的、硬得像石头一样的杂面饼子。

我接过来,费力地啃了一口,粗糙的麸皮刮着喉咙,味同嚼蜡。目光扫过蜷缩在角落里的重伤员,卫生员正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换药,压抑的呻吟声让人的心也跟着揪紧。牺牲同志的遗体被安放在砖窑最里面,用能找到的破布勉强遮盖着。他们都是好样的,是独立团的英雄。

“哨兵发现情况!” 一个在外围警戒的战士猫着腰快速跑进来,声音带着急促,“东北方向,大约两里外,有烟尘,像是大队人马在运动!”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刚松弛下来的神经再次绷紧!战士们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武器,尽管子弹所剩无几。

“能分辨是什么人吗?”魏铁鹰一个箭步窜到破损的窗口,举起望远镜。

“太远了,看不清!但烟尘不小,人数肯定比我们多得多!”哨兵喘息着回答。

我的心沉了下去。是追兵?还是碰巧路过的日军?无论是哪一种,以我们现在的状态,都凶多吉少。砖窑并非理想的防御工事,一旦被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准备战斗!重伤员转移到最里面!能动的,都给我占据有利位置!节约子弹!”我嘶哑着嗓子下令,同时拔出了腰间的驳壳枪。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独立团没有束手就擒的兵!

砖窑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充满了悲壮和决绝。战士们默默进入位置,枪口对准了东北方向。重伤员也挣扎着握紧了手榴弹,眼神里是与敌偕亡的坚定。赵大勇将最后一发火箭弹装填好,伏在一个射击孔后,瞄准了烟尘扬起的方向。

烟尘越来越近,已经能听到隐隐约约的轰鸣声,像是……马蹄声?

“马蹄声!是骑兵!”魏铁鹰猛地放下望远镜,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随即转为狂喜,“是我们的骑兵!是孙连长他们!”

骑兵?独立团直属骑兵连?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急忙凑到窗口,举起望远镜。果然,在漫天烟尘中,一队矫健的骑兵身影正风驰电掣般向砖窑奔来!当先一人,身材高大,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马,马刀在夕阳下闪烁着寒光,不是骑兵连长孙德胜又是谁!他身后,近百名骑兵呈战斗队形展开,马蹄翻飞,卷起滚滚黄尘,如同决堤的洪流,带着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气势,扑面而来!

那一刻,胸腔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酸涩与热流同时涌上眼眶。绝处逢生!真的是绝处逢生!

“是孙连长!是我们的骑兵连!”窑洞里的战士们也看清了,压抑的欢呼声瞬间爆发出来,不少人激动得跳了起来,相互捶打着,眼泪混合着脸上的泥污淌下。绝境中看到熟悉的战友,看到那飘扬的红旗和雪亮的马刀,这种情感冲击,难以用言语形容。

转眼间,骑兵连已冲到砖窑近前。孙德胜一勒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嘹亮的嘶鸣。他利落地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闯进砖窑,目光锐利地扫过满身狼藉的我们,最后落在我身上。

“参谋长!老魏!你们没事吧?可算找到你们了!”孙德胜的声音洪亮,带着骑兵特有的豪迈和一丝如释重负。他脸上满是尘土,军装也被汗水浸透,显然这一路赶得极为急促。

“老孙!你们怎么来了?”我紧紧握住他伸过来的大手,那手掌粗糙有力,带着鞍韂和马刀磨出的老茧,让人感到无比踏实。

“团长和政委接到你们成功的消息,高兴坏了!但同时也料到你们肯定暴露了,处境危险。大部队被鬼子粘得紧,抽不开身,政委当机立断,命令我带着骑兵连,不惜一切代价,穿插接应!我们绕了好大一个圈子,甩开了几股鬼子,一路沿着你们可能撤退的路线找过来的!刚才看到这边有动静,就赶紧过来了!”孙德胜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

原来是傅政委!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政委总是这样,运筹帷幄,心细如发。

“来得太及时了!老孙,再晚一会儿,我们这点人,恐怕就得交代在这儿了!”魏铁鹰用力拍着孙德胜的肩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废话少说!伤员和牺牲的同志呢?赶紧准备转移!这地方不能久留,鬼子的搜剿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到!”孙德胜做事雷厉风行,立刻转身指挥外面的骑兵,“一班、二班,下马!帮忙抬伤员和烈士!三班、四班,外围警戒!动作快!”

骑兵战士们纷纷下马,井然有序地进入砖窑。看到我们惨烈的状况,这些平日里爽朗豁达的骑兵汉子们也都收敛了笑容,眼神里充满了敬意和痛惜。他们默默地、小心翼翼地将重伤员扶上马背,用绑腿和衣物尽量固定好。对于牺牲的战友,他们更是神色肃穆,郑重地用缴获的日军雨衣或干净的布匹仔细包裹好,然后两人一组,轻轻抬上由两匹马并排驮负的简易担架。

那种沉默中的细致与庄重,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打动人心。这是战友之间最深切的情谊,是对英雄最崇高的致敬。

“参谋长,你也上马吧!”孙德胜牵过一匹体格健壮的棕色战马。

我摇了摇头:“我还能走,把马留给更需要的同志。”

“这是命令!”孙德胜不由分说,把缰绳塞到我手里,“你是参谋长,必须保持体力指挥!别磨蹭了,赶紧的!”

看着他不容置疑的眼神,我知道拗不过他,只好在他的搀扶下,有些笨拙地翻身上马。久未骑马,鞍韂的坚硬触感让我有些不适应,但坐在马背上,视野顿时开阔了许多,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

很快,所有伤员和烈士遗体都安置妥当。小分队还能行动的战士,也被骑兵们让上了马,两人一骑,或者被强壮的骑兵搂在身前。战马似乎也理解此刻的紧迫与庄严,打着响鼻,蹄子轻轻刨着地面,却异常温顺。

“全体都有!上马!”孙德胜翻身上了他的黑马,马刀向前一指,“目标,根据地核心区!保持队形,全速前进!出发!”

“驾!”

“嗬!”

骑兵们齐声呼喝,近百匹战马同时启动,如同离弦之箭,冲出了废弃砖窑区域,向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我骑在马上,感受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看着两侧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村庄。身前是一名年轻的骑兵战士,他的后背宽阔而坚实,为我挡住了大部分风压。身后,是紧紧相随的骑兵洪流,马蹄声如同密集的战鼓,敲击在大地上,也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种策马扬鞭、风驰电掣的感觉,与之前小分队在敌人缝隙间潜行穿梭的压抑和紧张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力量感,一种冲破束缚、奔向自由的畅快淋漓!骑兵,不愧是战场上的骄子,他们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生的希望,更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士气和力量!

途中,我们遇到了一小股试图拦截的日军巡逻队。他们大概没想到会突然遭遇我军成建制的骑兵,仓促间开枪射击。

“不要恋战!冲过去!”孙德胜在马背上大吼,同时举起马刀,“骑兵连!冲锋!”

“杀!!!”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冲天而起!所有的骑兵都拔出了雪亮的马刀,在夕阳余晖下形成一片令人胆寒的刀林!他们没有减速,反而催动战马,以更快的速度,如同钢铁洪流,直接撞向了那支小小的日军巡逻队!

马蹄如雷,刀光似雪!

日军射出的零星子弹大多落空,或者打在疾驰的战马侧后方。只是一个照面的功夫,骑兵洪流便已席卷而过!马刀挥砍,带起一蓬蓬血雨!残存的日军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躲进路边的沟渠,连头都不敢抬。

我们甚至没有回头多看一眼,队伍速度丝毫不减,继续向前奔驰。那种摧枯拉朽、挡者披靡的气势,让我这个习惯了步兵战术的参谋长,也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就是骑兵的威力!在特定的地形和时机下,他们就是无可阻挡的王者!

天色迅速暗了下来,星辰开始在天幕上闪烁。骑兵连点亮了少量用于照路的火把(大部分时间依靠月光和对地形的熟悉),如同一条流动的火龙,在夜色中坚定前行。马背上的颠簸让我浑身酸痛,但看着身前那名年轻骑兵依旧挺直的背影,看着周围紧紧护卫着我们的骑兵战友,看着被妥善安置在马背上的伤员和烈士,所有的疲惫和不适似乎都减轻了。

这是一种超越了普通战友关系的情谊。是在绝境中伸出援手的恩情,是将后背托付给彼此的信任,是同属于一个坚强集体的荣辱与共。

后半夜,我们终于冲出了敌情最复杂的区域,进入了根据地外围的游击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派出来接应的根据地地方部队和民兵。直到此时,孙德胜才下令放缓速度,让战马稍微喘口气。

篝火旁,我们终于可以停下来,好好说说话,喝口热水。

“老孙,这次……真不知该怎么谢你们。”我捧着热气腾腾的碗,看着坐在对面的孙德胜,由衷地说道。

孙德胜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参谋长,你说这话就见外了!咱们独立团,就是一个整体!你们在前面捅了鬼子的心窝子,我们在后面接应一把,这不是天经地义吗?要谢,也得谢你们,端了王家坨子,可是给咱们全团长脸了!现在其他兄弟部队,谁不知道咱们独立团有能夜袭虎穴、火烧连营的好汉!”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骑兵战士们的共鸣,纷纷附和。

“是啊,参谋长!你们太厉害了!”

“听说你们用那新家伙,把鬼子的碉堡从里面开瓢了?”

“魏连长,给咱们讲讲呗!”

篝火映照着一张张年轻、热情、充满钦佩的脸庞。魏铁鹰和赵大勇他们,也被骑兵战士们围住,讲述着夜袭的惊险过程。气氛热烈而融洽,之前的疲惫和悲伤,似乎都被这战友重逢的温暖冲淡了不少。

我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步兵与骑兵,看似不同的兵种,但在独立团这个大家庭里,却亲如兄弟。这种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的情谊,是任何敌人都无法摧毁的。

第二天中午,我们安全返回了团部驻地。傅水恒团长和傅必元政委亲自到村口迎接。看到我们虽然疲惫憔悴,但主力尚存,并且带回了胜利的消息和牺牲战友的遗体,两位首长都红了眼眶。

傅团长用力握着我和孙德胜的手,声音有些哽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们都是好样的!独立团为你们骄傲!”

傅政委则仔细查看了伤员的情况,安排最好的条件进行治疗,又亲自去安顿牺牲的烈士,神情肃穆而哀伤。

总结会上,傅政委高度评价了此次王家坨子夜袭和骑兵连及时接应的行动,称之为“步兵奇袭与骑兵机动完美结合的典范”。他指出,各兵种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支援,是独立团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屡克强敌的重要法宝。而凝结其中的战友之情、同志之爱,更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会后,我特意去找了孙德胜,将小分队仅存的、舍不得抽的几包好烟塞给了他。“给弟兄们分分,一点心意。”

孙德胜这次没有推辞,笑着接过:“那我替兄弟们谢谢参谋长了!”

走出团部,阳光正好。训练场上,步兵在操练,骑兵在遛马,一派生机勃勃。看着那些生龙活虎的战士们,看着远处山峦上飘扬的红旗,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

策马扬鞭的轰鸣犹在耳畔,骑兵战友们坚实的背影犹在眼前。这份在战场上用生命托付的情谊,如同淬火的钢铁,坚不可摧。它将继续支撑着独立团,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纵横驰骋,将抗日的烽火,燃烧得更加旺盛。而我们,也将带着这份情谊,继续战斗,直到最后的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