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59章 技术人才,意外收获。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59章 技术人才,意外收获。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阳泉矿区解放后的第七天,指挥部里堆满了从地下设施运出的文件和设备。我和傅水恒团长、傅政委望着这些超越时代的科技造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机遇。

“系统能够解析这些技术吗?”我指着桌上一个闪着幽光的金属装置问道。

傅水恒闭目凝神片刻,无奈地摇头:“系统可以识别这是‘便携式能量护盾发生器’,但制造工艺远超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专业人才来理解和复制这些技术。”

傅政委翻看着一叠日文技术图纸,叹息道:“这些都是宝贝,可咱们的队伍里,识字的人都不多,更别说看懂这些天书了。”

这时,侦察连长周锐锋急匆匆走进指挥部,脸上带着异样的兴奋:“参谋长,我们在清理矿区西侧废弃巷道时,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牢房...里面关着十几个人,看样子不是普通矿工。”

我立即警觉起来:“什么情况?”

“这些人衣衫褴褛,但谈吐不凡,其中还有个老先生能说流利的日语和英语。他们说...是被日军特别囚禁的专家学者。”

这个消息让指挥部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立即带他们来见我们!”傅水恒激动地说,“不,我们亲自去!”

在矿区临时设立的医务室里,我见到了这些特殊的“俘虏”。他们虽然瘦弱不堪,但眼神中透着知识分子的睿智。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正在用流利的日语与看守战士交流。

“这位是苏文渊教授,”负责照顾他们的卫生员介绍道,“北平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其他人也都是各领域的专家。”

苏教授站起身,虽然虚弱但仍保持着学者的风度:“感谢贵军相救。我们被日军囚禁在此已近一年,被迫为他们研究...一些不同寻常的项目。”

傅水恒急切地问道:“什么样的项目?”

“时空能量。”苏教授吐出这四个字时,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恐惧,“日军在矿区地下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能量源,能够扭曲时空。他们强迫我们研究如何利用这种能量。”

我和傅水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这与系统检测到的结果完全吻合。

“你们...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我谨慎地问道。

苏教授苦笑着摇头:“我们暗中 sabotage——也就是故意拖延和破坏研究进度。但即便如此,还是取得了一些...危险的成果。”

他示意我们走到一旁,低声道:“日军利用我们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不稳定的时空通道,召唤来了那些所谓的‘影武’士兵。但我们暗中记录了所有实验数据,包括如何关闭和稳定时空通道的方法。”

傅水恒的身体明显震动了一下,我知道他的系统肯定在疯狂提示。

“系统确认,”他低声对我说,“苏教授说的是实话。而且...系统刚刚解锁了‘科技树’功能,可以借助这些专家的知识快速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

这真是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逐一了解了这些专家的背景,结果令人惊叹:

材料科学家陈立民,曾留学德国,精通特种钢材冶炼;

机械工程师张志远,在沈阳兵工厂工作多年,熟悉武器制造;

无线电专家刘晓明,曾是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

化学博士王慧珍,专攻炸药和燃料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地质学家、电力工程师、甚至航空动力学专家,总共十三人,涵盖了现代军工体系的各个关键领域。

“这些都是国宝级的人才啊!”傅政委激动得声音发颤,“比缴获一百门大炮都珍贵!”

傅水恒更是兴奋不已:“系统显示,如果这些专家能够全力协助我们,科技发展速度可以提高五倍!很多原本需要高额积分兑换的技术,现在都可以自主研发了!”

我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地对这些专家学者说:“诸位先生,如今国难当头,八路军正在敌后坚持抗战。如果诸位不嫌弃,我们独立纵队愿意为诸位提供继续研究的环境和条件,共同为抗战出力。”

苏教授代表众人回答:“我们被囚禁期间,早已看清谁才是真正抗日的力量。只要贵军不嫌弃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我们愿意竭尽所能,为抗战贡献绵薄之力。”

当天下午,这些专家被秘密转移到阳泉城内一个相对安全的院落。我们调派了一个排的战士负责安保工作,同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晚上,在专家们稍事休整后,我召集了独立纵队的主要干部和所有专家,召开了一个特殊的“技术研讨会”。

会议上,专家们对我们从矿区地下缴获的设备和技术资料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令人振奋。

陈立民工程师指着几份机械图纸说:“这是自动化机床的设计图,虽然还不完整,但足以让我们建立一个小型兵工厂,自主生产武器零件。”

张志远翻看着武器设计图,眼中放光:“这些武器设计理念超前,但以我们现有的条件,可以简化生产一些过渡型号,比如半自动步枪和轻型迫击炮。”

刘晓明则对一套通讯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短波电台的改进型号,通讯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都比我们现在用的好得多。如果能仿制出来,总部的指挥就能更加顺畅。”

最让人惊喜的是王慧珍博士的发现:“日军在研发一种新型炸药,威力是tNt的两倍,而且原料可以在本地解决。我可以改进配方,让它更适合我们现有的生产条件。”

傅水恒听着专家们的讨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他悄悄对我说:“系统积分在飞速增长,每项可行技术的确认都会带来积分奖励。照这个速度,很快就能兑换那条子弹生产线了。”

研讨会长达四个小时,结束时已是深夜。但每个人都毫无倦意,反而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会后,我单独留下苏文渊教授。这位睿智的老人似乎知道我有话要问他。

“苏教授,关于时空能量...您认为日军在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研究吗?”

苏教授沉吟片刻,神色凝重:“据我所知,日军在华北至少还有三个类似的研究基地。而且...他们似乎与某个外部势力有合作。”

“外部势力?”我心中一动,“是那些‘影武’士兵的来源吗?”

“不止如此。”苏教授压低声音,“在最后一次实验中,我偷听到日军军官提到一个词——‘时间理事会’。”

时间理事会!这与之前改造士兵的供词对上了!

“您对这个组织了解多少?”

苏教授摇头:“知之甚少。只听说它是一个超越国家的秘密组织,掌握着先进的时空技术。日军与他们合作,是想获得改变战局的黑科技。”

告别苏教授后,我找到傅水恒,将这个情报告知他。

傅团长闭目与系统交流后,脸色变得异常严肃:“系统确认,‘时间理事会’是一个跨时空组织,专门‘修正’历史走向。而我们的存在,已经被他们标记为‘必须清除的异常’。”

这个结论让我们都陷入了沉默。原本以为只是在与日军作战,现在看来,我们可能卷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争斗。

第二天清晨,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王慧珍博士利用矿区找到的原料,成功合成了第一批新型炸药。试验表明,其威力确实远超常规炸药。

与此同时,陈立民工程师带着几个手艺好的战士,开始尝试修复那台受损的自动化机床。张志远则着手设计适合我们现有条件的步枪改进方案。

更让人惊喜的是,苏文渊教授提出要为我们培养技术人才。他在获救的矿工中挑选了二十多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开始教授基础的物理和机械知识。

“抗战是持久战,人才培养是根本。”苏教授如是说。

看着院子里认真学习的那一张张年轻面孔,我仿佛看到了独立纵队乃至整个八路军科技发展的未来。

三天后,第一批成果陆续出炉:

改进后的手榴弹,威力和安全性都得到提升;

自制的迫击炮炮弹,填补了我们的火力空白;

修复的电台,让与总部的通讯更加清晰稳定;

而最让人振奋的是,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开始系统性地研究和复制那些超前科技。

傅水恒的系统积分也因此暴涨,终于凑够了兑换子弹生产线的数额。

“要现在兑换吗?”他兴奋地问我。

我思考片刻,摇了摇头:“再等等。现在兑换出来,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和维护。等专家们为我们培养出第一批技术骨干再说。”

傅团长恍然大悟:“说得对!不能只靠系统,自身的人才培养才是长久之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专家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科技的飞跃,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独立纵队的面貌。战士们开始重视学习文化知识,训练之余,识字班、技术讲座总是座无虚席。

一天晚上,苏教授找到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参谋长,我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正式的科研机构,系统性地开展军事科技研究。”

这个建议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您认为需要什么条件?”

苏教授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点,稳定的电力供应,基本的实验设备,还有就是...更多的书籍和学习资料。”

我点点头:“这些我们来想办法。安全地点可以选择在山区深处,电力可以用缴获的发电机解决,设备...恐怕要靠缴获和自制了。”

“至于书籍...”傅水恒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系统可以兑换一些基础技术手册,虽然需要积分,但值得投资。”

就在我们讨论之时,傅政委急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忧色:“刚接到内线情报,日军已经得知专家被我们救走的消息,派出了特工队,想要...清除这些专家。”

这个消息让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看来,日军很清楚这些专家的价值。”我冷笑道,“那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保护这些国宝级专家,成了独立纵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而这也意味着,我们与日军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