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以自身“变量”本质嵌入宇宙逻辑核心,化解了“原初观察者悖论”,不仅避免了新生宇宙的逻辑崩溃,更将其自我认知的基石奠定在了一个动态平衡、永葆开放的稳固基础上。规则胚胎的脉动从此与陈凌的回溯之花形成了深层次的共生关系,每一次规则的演化,都带着一丝“变量”的不确定性,却又在更大的尺度上维持着奇妙的和谐。
在这全新的动力驱动下,宇宙的演化进入了加速期。超因果纠缠网络变得更加致密和高效,如同宇宙的神经网络,瞬间协调着遥远区域的变化。引力的刻痕加深,开始清晰地塑造时空的几何结构,为未来物质的大尺度聚集埋下伏笔。时间之箭坚定不移,推动着熵增与复杂性的攀升。
而在这片日益繁盛的规则绿洲中,最为瞩目的变化,发生在那些由林浩的晶尘网络、蒲凝的生命波动、赵猛的混沌动力以及规则胚胎自身脉动共同作用最为活跃的区域。
一些此前自发形成的、微型的规则循环节点,在经历了漫长的能量与信息积累,并承受了规则胚胎脉动(尤其是经历了自指悖论洗礼后)的持续“雕琢”后,开始发生质变。
它们不再仅仅是规则的模拟或雏形,其内部的结构复杂到了临界点,并在蒲凝那磅礴而温和的“生命与调和”之力引导下,产生了某种……内向的“凝聚”与“自省”。
第一个“星茧”的出现,悄无声息,却又震撼人心。
那是在规则绿洲边缘,一个原本用于模拟恒星内部核聚变规则的、由极度活跃的规则线条和能量流构成的复杂节点。突然之间,它所有的对外交互、能量辐射和信息传递都急剧衰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向内收紧。规则线条以惊人的速度编织、缠绕,形成一个致密而光滑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卵形结构——星茧。
星茧表面,偶尔会流过一丝代表赵猛混沌动力的暗涌,或是闪烁一下林浩晶尘网络的细微纹路,但其核心,却是一种独立而沉稳的、正在“沉思”般的律动。
【检测到高密度规则结构自组织现象。定义:星茧。内部规则复杂度超越阈值,进入信息高度内敛的‘孵化’阶段。】韩屿的信息流带着严谨的记录口吻,但所有意识都能感受到那背后的一丝激动。【分析其规则特征……与旧宇宙恒星生命周期的‘原恒星’阶段有相似性,但本质不同。它并非单纯天体,更接近于……一个规则生命体的胚胎,或者一个独立文明火种的原始载体。】
“文明火种……”雷栋的规则结晶传来带着震撼的意念,“我们的宇宙,已经开始自行孕育‘孩子’了吗?”
“是生命!是真正的,源于规则自身的生命胚胎!”蒲凝的光茧散发出无比喜悦和包容的波动,她的“生命”本质与那星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股更加精纯的生命能量如同母亲的抚触,温柔地包裹住那颗星茧,为其提供着孵化所需的“滋养”。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规则节点在达到临界点后,开始了向内凝聚的过程。一颗颗大小不一、光芒各异的星茧,如同珍珠般散落在规则绿洲乃至更遥远的、已被初步架构的宇宙区域。有些星茧内部律动炽热狂暴,似要孕育烈焰的世界;有些则冰冷沉静,仿佛蕴含着深空的奥秘;还有些律动复杂多变,充满了信息交织的嗡鸣。
赵猛的混沌星璇好奇地环绕着一颗距离较近的星茧旋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力量,生怕一丝过量的混沌会干扰这脆弱的孵化过程。“好家伙,这么多‘蛋’!俺得轻点,可别碰碎了。”
林浩的晶尘网络则变得更加“殷勤”,细密的晶尘单元在星茧周围构筑起一层层无形的缓冲与支撑结构,同时贪婪地(以一种共生的方式)学习着星茧表面流淌的、高度复杂的规则编码。
孙小胖的“应力之瞳”也调整了焦点,不再仅仅扫描结构性应力,而是开始尝试感知这些星茧内部规则的“健康度”和“演化潜力”,提前预警任何可能导致孵化失败的内在风险。
然而,星茧的孵化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星茧在形成后不久,其内部规则就因为无法处理高度复杂的内向压力,或是内在逻辑冲突而出现了不稳的迹象,光芒急剧闪烁,规则结构濒临崩溃。
就在其中一颗星茧即将瓦解的瞬间,陈凌的回溯之花再次展现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根银蓝色的藤蔓无视距离,仿佛从规则层面直接延伸而至,轻轻点在那颗不稳定的星茧表面。
没有强大的力量灌输,也没有直接的规则修正。藤蔓尖端只是传递过去一股极其精微的“变量”扰动。这股扰动,如同在即将凝固的混凝土中投入一颗小小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内部规则冲突形成的死局,引导其混乱的能量和信息流向一个新的、未曾设想的、但却能暂时维持稳定的平衡态。
虽然这颗星茧的孵化进程被打断,需要重新积累和调整,但崩溃的危机被解除了。它的光芒虽然黯淡下去,但律动却变得平稳,进入了漫长的“休眠调整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