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规则泡在“无”的胎盘中持续膨胀,其内部不再是绝对的死寂。最初由陈凌“守护”执念与源点之域平衡规则共鸣定义的原始倾向,如同投入池塘的涟漪,开始衍生出更加复杂的规则结构。
“逻辑”与“联系”(韩屿的遗产)编织出因果的雏形;“结构”与“秩序”(雷栋的本能)勾勒出空间的经纬;“生长”与“交织”(林浩的晶尘网络)赋予了规则自我复制的潜力;“变化”与“动力”(赵猛的混沌)注入了运动与演化的可能;而“创造”与“调和”(蒲凝的权柄)则成为了这一切规则相互作用、避免陷入绝对静止或绝对混乱的平衡器。
这是一个没有星辰,没有物质,只有纯粹规则流光的原始汤。规则本身即是存在的一切。
陈凌那缕残存的意识微光,就在这片初生的混沌中漂浮。他失去了形态,失去了大部分记忆,只剩下那最核心的“守护”执念,以及一种被遥远共鸣所吸引的本能。那共鸣温暖、熟悉,带着生命最初的悸动与无限的包容,如同母亲的呼唤——那是最初之种的气息,在这个一切规则都源于他们自身的新生宇宙中,这气息如同灯塔般清晰。
他向着呼唤的源头“移动”。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而是在规则层面,他的意识存在“定义”了自己相对于呼唤源头的“位置”正在接近。在这个初生的世界里,“意念”本身就能影响规则的排布。
在他的“路途”中,新生宇宙的规则正在他周围自发地演化、尝试、固化。他看到“时间”的河流开始出现支流,又在他的意识掠过之后坍缩回主干;他看到“空间”的维度在虚实之间闪烁,最终稳定在最适合信息传递的形态;他感受到某种类似“引力”的规则开始尝试将分散的规则结构聚集……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旧宇宙“归寂”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那趋向“无”的法则作为一种残留的“惯性”,依然潜伏在新生规则的底层,时不时会引发小范围的规则崩溃和“存在”的短暂消失。陈凌的意识也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不稳定的“归寂陷阱”。
不知“行走了多久”,陈凌的“前方”,规则的流光开始汇聚,变得更加浓郁、更加有序。呼唤的感觉也越发强烈。他感受到那里有一个强大的“规则结”,正在温和而坚定地辐射着力量,抚平周围规则的躁动,抵御着归寂陷阱的侵蚀。
他“看”了过去。
那并非实体,而是一个由无数细密、柔和、充满生机的规则丝线编织成的……光茧。光茧的核心,隐约是一个沉静安睡的女子虚影——那是蒲凝!她的意识并未完全消散,而是与最初之种的气息深度结合,在这个新生宇宙中,成为了一个稳定的“生命与调和规则”的显化节点!她仿佛是这个初生宇宙的“心脏”,每一次规则的脉动都与之共鸣。
陈凌的意识微光激动地颤抖,想要靠近。
但就在他即将触及光茧的瞬间,一股强烈的排斥感传来!并非来自蒲凝,而是来自包裹着她的、那些源自“最初之种”的纯粹生命规则。这股规则本能地排斥着他意识中携带的、那属于旧宇宙终结的“归寂阴影”以及过于复杂的、包含了秩序与混沌矛盾的“变量”特性。
他无法靠近!新生的生命规则,竟将他视为需要净化的“杂质”!
陈凌的意识停滞在光茧之外,感受着那近在咫尺的温暖与遥不可及的隔阂。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几乎要将他这缕微光彻底淹没。他守护了一切,引领了新生,却无法回归同伴的身边?
就在这时,另一个意识波动,从光茧旁边一个相对黯淡、但结构极其精密稳定的“规则结”中传来。那是……韩屿!他的意识以纯粹的信息结构形式幸存了下来,如同新生宇宙的“大脑”,冷静地观察、记录、分析着一切。
「识别:陈凌意识碎片。状态:不稳定,携带旧世烙印(归寂阴影、变量矛盾)。警告:直接接触生命核心(蒲凝)可能引发规则排异反应。」
韩屿的信息流依旧高效、冷静。
「解决方案?」 陈凌以意念回应,充满了急切。
「理论:你需要‘重新定义’你与新生宇宙规则的关系。你不仅是旧世的残留,更是新世的奠基者之一。你的‘变量’本质,需要找到在新规则体系下的表达方式,而非被视作异质。」 韩屿分析道。「建议:尝试‘创造’。不是规则的编织,而是……定义一个‘存在’。一个能被新生宇宙生命规则认可,并能承载你意识碎片的‘存在’。这将证明你并非破坏者,而是共建者。」
定义一个存在?
陈凌的意识微光环绕着蒲凝所在的光茧,感受着那磅礴而纯粹的生命气息。他想起了很多,想起了末世初见的那个坚强研究员,想起了她一次次燃烧自我的守护,想起了她最后引导信念共鸣时的光辉……
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涌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