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林峰中医院,异能门诊的灯还亮着。会议桌被堆满了诊疗数据 ——23 份变异患者的量子脉息检测报告、17 份异界残留物样本分析、周明远整理的 6 本古武家族 “灵气异变记载”,林峰用红笔在每份报告上圈出关键数据,苏清月则在旁边用双生脉感应记录补充 “灵气共鸣频率”,两人面前的白板已写满密密麻麻的公式与图表。
“你看这里。” 林峰指着白板上的数据对比图,“所有患者的‘异界灵气残留浓度’都在 2.1%-5.3% 之间,但失控风险却天差地别 —— 小雅残留 3.2% 是 B 级风险,而昨天接诊的老陈残留 4.8% 却只有 C 级,这说明‘浓度’不是唯一变量。”
苏清月立刻调出两人的脉息波形图:“老陈的波形更平缓,我的双生脉感应到他的‘人体灵气频率’和异界冰系灵气差了 1.2 赫兹;小雅的频率只差 0.3 赫兹,几乎是‘共振状态’—— 会不会是‘频率适配度’在影响失控风险?”
这个猜想让团队瞬间振奋。李岩连夜从灵植园取来不同批次的异界残留物(青煞藤汁液、紫翼虫壳粉末、聚煞石碎屑),在实验室搭建 “灵气频率模拟装置”:用聚灵阵调节灵气浓度,再通过量子脉息检测仪记录不同频率下,人体细胞对异界灵气的 “吸收 - 排斥” 反应。
实验持续了 6 小时,终于在清晨得出关键数据:当 “人体灵气频率” 与 “异界灵气频率” 差值小于 0.5 赫兹时,细胞对异界灵气的吸收率高达 68%,极易引发异能变异且失控风险 A 级;差值在 0.5-1.0 赫兹之间,吸收率降至 32%,失控风险 B 级;差值大于 1.0 赫兹,吸收率不足 10%,多表现为 “无症状残留”,风险 C 级。
“这还不够。” 周明远突然开口,将一本泛黄的《灵脉考》推到桌前,“古书记载‘灵气相合,需度其性、量其力’——‘性’是频率,‘力’应该是‘人体灵气耐受阈值’。你们看,小雅的耐受阈值是 4.2 单位,老陈是 7.8 单位,阈值低的人,哪怕吸收少量异界灵气,也会更快出现损伤。”
林峰眼前一亮,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 “灵气适配三维模型”:
第一维度:频率适配度(FA)
核心指标:人体灵气频率与异界灵气频率的差值(赫兹),差值越小,FA 越高,失控风险越高;
第二维度:浓度适配度(CA)
核心指标:异界灵气残留浓度(%)÷ 人体灵气耐受阈值(单位),比值>1.0 时,易引发器官灵气损伤;
第三维度:活性适配度(AA)
核心指标:异界灵气的活性指数(由残留物类型决定,如青煞藤汁液 AA=8.7,紫翼虫壳 AA=5.2),AA 越高,越易与人体灵气融合变异。
“三个维度综合计算,就能得出‘灵气适配度指数(RAI)’。” 林峰在白板上写下公式:RAI=(10-FA×2)×(CA)×(AA÷10),“RAI>5.0 为高风险,需紧急干预;3.0-5.0 为中风险,定期疏导;<3.0 为低风险,观察即可 —— 这就是‘灵气适配’理论的核心。”
理论刚提出,合作局就送来紧急病例:一个叫小宇的男孩,接触过 “未知异界晶体” 后,全身皮肤会周期性泛出红光,伴随剧烈疼痛,多家医院诊断为 “不明原因灼伤”,实际是 “异界火系灵气变异”。
团队立刻用 “灵气适配” 理论分析:量子脉息检测显示,小宇的 FA=0.2 赫兹(频率差值极小),CA=1.8(残留浓度 4.5%÷ 耐受阈值 2.5 单位),AA=9.3(晶体活性极高),计算得 RAI=(10-0.2×2)×1.8×(9.3÷10)≈16.5,属于 “极高风险”,若不干预,24 小时内会引发 “灵气灼伤性休克”。
治疗方案精准调整:
降活性:李岩用 “清心草 太阴草” 熬制 “灵气镇静剂”,通过静脉注射降低异界火系灵气的活性,将 AA 从 9.3 降至 5.1;
调频率:苏清月用双生脉构建 “频率干扰场”,将小宇的人体灵气频率与异界灵气频率的差值从 0.2 赫兹拉大到 0.8 赫兹,FA 风险降低;
疏浓度:林峰用纯阳劲配合 “火系灵气专用疏导针”,将小宇体内的异界灵气浓度从 4.5% 降至 2.1%,CA 比值降至 0.84。
治疗后再次计算 RAI=(10-0.8×2)×0.84×(5.1÷10)≈3.6,从 “极高风险” 降至 “中风险”,小宇的皮肤红光明显消退,疼痛也缓解了。“之前治了一周都没用,你们半天就好了!” 小宇的父亲激动得哽咽,手里攥着刚打印的 RAI 报告,“这理论太神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