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宇宙的和平曙光尚未持续太久,“域外混沌荒原” 的阴影便悄然笼罩边界 —— 这片游离于多元界域之外的 “混沌弃地”,因长期缺乏法则引导,滋生出大量 “荒芜魔潮”:它们是未被驯化的混沌能量聚合体,以吞噬界域灵脉为生,所过之处,边界防御基站的灵脉光迅速黯淡,甚至连晶灵界域外围的 “晶质灵脉带” 都出现了被啃噬的痕迹。
“边境三座防御基站已被魔潮突破,荒芜界的西北区域灵脉浓度下降 20%,若不及时阻拦,魔潮将直奔生命共生谷!” 林念月站在天庭防御协同部的监测屏前,屏幕上的红色预警区域正快速扩大,此前用于应对内部裂隙的联防队,在规模化魔潮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 单支分队的灵脉输出不足,难以形成有效拦截,“现有防御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与规模化作战体系,我们需要一支专门应对外部威胁的‘混沌守护军’。”
第一幕:威胁显现 —— 边境告急促组军
荒芜魔潮的侵袭远比预期更迅猛。三日后,魔潮主力抵达 “多元边界枢纽”(连接七界域的核心防御点),此处的防御基站由机械界主导建设,配备了常规混沌防御齿轮,却在魔潮的持续冲击下,齿轮转速逐渐放缓,基站外壳的混沌灵植藤蔓被魔潮中的 “荒芜孢子” 污染,开始枯萎发黑。
驻守基站的机械界士兵紧急求援:“魔潮中夹杂着‘混沌噬灵体’,能直接吞噬防御设备的灵能!我们的战甲能量只剩 30%,撑不了半小时!” 林念月调派最近的两支联防队支援,却发现魔潮形成了 “包围态势”,支援队伍刚靠近枢纽,便被侧翼的噬灵体偷袭,战甲灵能被瞬间抽空,士兵虽无伤亡,却失去了战斗能力。
苏清月通过混沌生命圣殿的监测网络发现:荒芜魔潮的核心是 “荒芜混沌核”,能持续产生噬灵体与荒芜孢子,普通攻击只能打散外层能量,无法摧毁核心,需集中多元界域的优势力量,形成 “突破 - 压制 - 净化” 的战术闭环。“常规防御已无法应对,必须组建一支能统筹多元战力、适配混沌战场的军队。”
林峰在天庭议事会上正式授权林念月:“混沌守护军的核心是‘多元协同、专业作战’,既要能抵御魔潮,又不能成为压迫界域的工具。你可调动七界域的防御资源,按‘自愿征召、按能分配’原则组建,天庭将全力支持。”
第二幕:军制搭建 —— 多元协同筑铁壁
林念月以防御协同部为基础,整合七界域的防御力量,构建起 “混沌守护军” 的系统化架构,处处体现 “多元融合、各司所长”:
1. 军团编制:按职能分设三大军团,成员来自七界域
混沌先锋军团:主力作战部队,由暗晶族、机械界的战斗型生灵组成,共 5000 人。暗晶族士兵擅长星尘环境作战,能在魔潮中快速穿梭;机械界士兵配备 “混沌重甲”,负责正面突破噬灵体包围。军团长由暗晶族仙帝担任,他曾参与混沌魔主战役,实战经验丰富。
混沌防御军团:防线构建与支援部队,由灵植界、星芽界的生灵组成,共 3000 人。灵植界士兵能快速培育 “混沌防御藤蔓”,在战场搭建临时防线;星芽界士兵擅长 “灵脉修复”,可实时补充防御基站的灵能。军团长由灵植圣主提名的 “藤蔓战师” 担任,擅长利用植物特性构建战术屏障。
混沌支援军团:后勤、净化与医疗部队,由晶灵界、残痕界、本宇宙的生灵组成,共 2000 人。晶灵界士兵负责为前线提供 “混沌灵能补给”,其晶质躯体可储存大量灵能;残痕界士兵携带 “法则修复仪”,负责净化战场的荒芜孢子;本宇宙的生命圣纹师则编入医疗队,由圣殿派遣,负责治疗受伤士兵与净化噬灵体残留能量。
2. 装备体系:融合七界域技术,适配混沌战场
制式装备:统一配备 “混沌协同战甲”,由甲壳(机械界锻造)、灵能核心(晶灵界提供)、防御纹(灵植界编织)组成,能自动适配穿戴者的界域法则,抵御荒芜孢子侵蚀;战甲内置 “多元通讯器”,可实时同步七界域的战术指令,避免信息差。
专属武器:先锋军团配备 “混沌破灵枪”,枪头融入林峰的混沌医武光碎片,能穿透噬灵体的能量护盾;防御军团配备 “藤蔓束缚炮”,可发射带有混沌圣纹的藤蔓种子,束缚噬灵体行动;支援军团配备 “灵能补给炮”,能远程为前线输送混沌灵能。
指挥系统:以林念月的 “混沌守护天君印” 为核心,构建 “多元战术网络”。天君印可实时接收各军团的战场数据,生成战术推演图;林念月通过印玺发布指令,指令会自动转化为各军团的母语与作战术语,确保精准传达。
3. 军纪原则:坚守 “三不原则”,确保军队性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