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域之门的淡紫光痕在两界共生公约签订后,被注入了螺旋界域的本源核心能量,原本不稳定的光带变得凝实如晶,成了一道 “永久跨界通道”。通道两侧,本宇宙的 “跨界交流站” 与螺旋界域的 “共生枢纽” 同步落成 —— 前者由林念月带领协同团队搭建,融入了绿晶族的感知技术与灵汐族的共生纹;后者由光翼生灵首领主持,采用螺旋界域特有的 “光翼架构”,能自动适配两界的灵脉频率。
“混沌时代不是混沌的重启,是‘混沌法则融入共生秩序’的新开始。” 林峰站在交流站的顶层,望着通道中往来的两界生灵 —— 本宇宙的灵脉商人推着满载灵韵果的悬浮车,螺旋界域的 “晶化生灵”(以星尘晶体为躯体)则携带 “螺旋灵能核心”,准备与科技融合部合作研发新设备,“我们要做的,是让混沌不再是威胁,而是推动两界进步的‘新养分’。”
第一幕:通道落地 —— 跨界联结破壁垒
跨界交流站启用的首日,便迎来了首批 “跨界访客”:螺旋界域的 “法则学者” 团队,带着记录螺旋界域法则的 “星尘卷轴”,前来与天庭的医武研究院交流;本宇宙的天帝道学院学生,则组成 “文化使团”,携带《天帝医武录》的副本,前往螺旋界域的 “灵能学院” 授课。
“这是我们界域的‘混沌灵能图谱’,记录了混沌法则在不同环境下的流动轨迹,或许对你们的混沌医武道有参考价值。” 法则学者首领将一卷闪烁着淡紫光的星尘卷轴递给医武研究院的院长,卷轴展开后,螺旋状的灵能纹路在空气中浮动,与林峰体内的混沌医武光隐隐共鸣。
交流站的 “法则适配区” 内,苏清月正带领生命圣殿团队,为两界生灵进行 “跨法则适应检测”—— 一位来自螺旋界域的晶化生灵,刚进入本宇宙时因灵脉频率不符,体表晶体出现轻微碎裂,经苏清月用 “混沌生命圣纹”(融合混沌力的圣纹)调理后,晶体很快恢复光泽。“混沌法则能增强你们的晶体韧性,只是需要适配本宇宙的灵脉频率。” 苏清月解释道,手中的圣纹光与晶化生灵的灵能交织,形成一道稳定的 “墨金光带”。
最热闹的当属 “跨界市集”—— 本宇宙的农民用灵韵果换取螺旋界域的 “星尘肥料”(能加速灵脉作物生长);暗晶族的工匠则与螺旋界域的 “机械生灵” 合作,尝试用混沌法则改良星尘战舰的防御系统;灵汐族的织灵者甚至收到了螺旋界域的 “光翼丝订单”,计划联合编织 “跨界共生毯”,用于两界灵脉节点的防护。
“以前总觉得外部界域是威胁,现在才知道,不同的法则能带来这么多新可能。” 阿土推着装满灵韵果的小车,笑着与晶化生灵交易,“这星尘肥料要是好用,明年我们的灵脉田产量还能再翻一倍!”
第二幕:适配挑战 —— 混沌融合遇波折
跨界联系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两界的法则差异与文化隔阂,很快引发了 “适配危机”:
科技融合部在合作研发 “混沌灵能设备” 时,发现螺旋界域的灵能核心与本宇宙的灵脉接口无法兼容 —— 灵能核心按螺旋轨迹输出能量,而本宇宙设备的接口是直线接收,强行连接会导致能量暴走,甚至损坏设备;
天帝道学院的学生在螺旋界域授课时,因 “医武” 概念的文化差异产生误解 —— 螺旋界域的生灵将 “武” 理解为 “界域扩张的工具”,对 “武为护而非斗” 的理念难以接受,甚至引发课堂争执;
更严重的是,部分本宇宙的边缘文明对 “混沌法则” 仍有恐惧 —— 在星尘带的一个小部落,当螺旋界域的晶化生灵带着混沌灵能设备前来协助改造灵脉田时,部落居民因曾受混沌魔道侵害,拒绝其进入,甚至引发小规模冲突。
“这些问题不是偶然,是两界从‘陌生’到‘熟悉’的必经之路。” 林峰在跨界议事会上,将这些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认知偏差”,“我们不能强迫一方适应另一方,而是要找到‘混沌法则’与‘共生理念’的结合点,让两界都能在融合中受益,而非妥协。”
针对不同危机,天庭与螺旋界域共同制定 “适配方案”:
技术适配:由林念月牵头,联合两界的工程师,研发 “螺旋 - 直线转换接口”—— 接口内置混沌医武纹,能将螺旋灵能自动转换为直线输出,同时保留混沌力的强韧特性,解决设备兼容问题;
文化适配:苏清月带领生命圣殿团队,在两界开展 “混沌医武道巡回讲座”,用暗晶族从掠夺者转为守护者的案例、灵汐族用共生纹抵御混沌的经历,具象化 “混沌可引导、武为守护” 的理念,消除文化误解;
信任重建:林峰亲自前往拒绝晶化生灵的边缘部落,带着被清除混沌根须后恢复的灵脉草样本,向部落居民展示 “混沌法则的正向作用”—— 他用混沌医武光,当场将部落枯萎的灵脉田恢复生机,让居民亲眼看到混沌不再是威胁,而是能滋养灵脉的 “新能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