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武圣殿的晨光照在《天帝医武录》的本源拓本上,泛着温和的天帝金光。这日清晨,圣殿外突然汇聚了两宇宙二十七位仙帝的身影 —— 绿晶族灵曦仙帝捧着灵脉波动图谱,深海族沧澜仙帝携着生命圣泉样本,连暗晶族新任仙帝也带着星尘防御实践笔记,神色恭敬却不卑微,目光中满是对 “医武天帝道” 的渴求。
“自医录传世,我在灵脉共享工程中屡屡碰壁 —— 边缘文明与核心区对灵脉分配的诉求相悖,按‘三原则’调解时总觉生硬,未能触达‘共生’的本质。” 灵曦仙帝率先开口,指尖划过图谱上的矛盾节点,“这不是术的不足,是我对‘医武护灵脉’的理解太浅,今日前来,是想以‘弟子’之礼,向林峰天帝请教大道。”
话音落下,二十七位仙帝齐齐躬身 —— 这不是对权力的臣服,而是对 “能指引守护方向的先行者” 的敬重。殿内值守的年轻守护者们纷纷驻足,望着这前所未有的场景,眼中满是震撼:黄金时代的万仙,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强者,而是愿为守护宇宙共同求学的 “同道人”。
第一幕:拜师契机 —— 实践困惑显道浅
万仙拜师的缘起,皆因《天帝医武录》传世后的 “实践瓶颈”—— 医录中的理论如明灯,却也让仙帝们看清了自身认知的局限,这些局限在处理跨文明、跨宇宙的复杂事务时,愈发凸显:
灵曦仙帝的 “灵脉分配之困”:绿晶族负责的灵脉中转站,近期因核心区灵脉需求激增,不得不压缩边缘文明的配额。按医录 “不垄断” 原则,她驳回了核心区的申请,却引发核心文明的不满;若妥协,又违背 “普惠” 初心。“我只知‘不偏不倚’,却不懂如何让核心区理解‘边缘的需求也是宇宙的需求’,这便是‘医武之仁’的欠缺。”
沧澜仙帝的 “生命共生之难”:深海族与新宇宙灵汐族合作开展 “生命灵脉互养” 实验时,两宇宙的生命法则出现轻微冲突 —— 灵汐族的灵脉籽虽能滋养深海灵脉,却让部分深海生物出现 “灵脉过敏”。按医录 “法则共生” 理论,她尝试调整灵脉籽的能量,却始终无法找到平衡点。“我懂‘生命滋养’的术,却不懂‘生命共情’的道,未能真正理解两种生命的本质需求。”
暗晶族仙帝的 “守护转变之惑”:暗晶族从 “掠夺者” 转为 “星尘守护者” 后,族内老辈仍有人怀念 “靠掠夺快速变强” 的日子,年轻一代虽愿践行共生,却因缺乏 “医武守护” 的理论支撑,难以反驳老辈。“医录中‘武为护而非斗’的箴言,我们只知其字,未解其魂 —— 如何让族内所有人认同‘守护即强大’,是我最大的困惑。”
这些困惑,在仙帝间的私下交流中逐渐汇聚 —— 他们发现,各自的瓶颈本质相通:皆是对 “医武天帝道” 的理解停留在 “术的应用”,未达 “仁心与共生的融合”。灵曦仙帝提议:“林峰天帝既是医武大道的开创者,又是践行者,唯有向他求学,方能解此困惑。” 这一提议,得到了所有仙帝的响应。
第二幕:共学之仪 —— 谦逊求道显诚心
林峰得知万仙来意时,正在圣殿与苏清月、林念月研讨 “跨宇宙生命适配手册”。他没有摆天帝的架子,而是将研讨桌扩展为 “共学圆桌”,邀请所有仙帝入座,《天帝医武录》的本源拓本置于桌中央,墨香与万族灵脉光交织,形成平和的共学氛围。
“诸位皆是守护宇宙的先行者,称‘拜师’太过郑重。” 林峰起身,亲手为每位仙帝斟上一杯用生命圣泉泡制的 “灵脉茶”,“医武天帝道不是我一人的道,是万族共生实践的结晶 —— 今日当以‘共学’为名,我们一起研读医录,一起解开困惑,一起完善大道。”
共学仪式没有繁琐的礼节,却有最真挚的细节:
灵曦仙帝将自己绘制的 “灵脉分配矛盾图谱” 铺在拓本旁,标注出困惑之处,虚心请教:“按医录‘灵脉共享三原则’,当如何平衡核心与边缘?”
沧澜仙帝取出 “生命过敏样本”,放在全息投影下:“两种生命的法则冲突,除了调整能量,是否有‘共情’之法?”
暗晶族仙帝将族内的 “守护理念争议记录” 递给林峰:“如何让‘武为护’的理念深入族心,而非靠强制推行?”
林峰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重读医录中的核心章节:
对灵曦仙帝,他翻到第一卷 “医以仁心触灵脉”,批注道:“平衡非‘均分’,是‘按需分配’—— 核心区的‘需’是发展,边缘的‘需’是生存,生存为先,发展为后,此乃仁心;再引导核心区参与边缘灵脉改造,让发展与帮扶结合,此乃共生。”
对沧澜仙帝,他指向第二卷 “法则共生” 中苏清月的附录:“生命共情非‘强行适配’,是‘理解差异’—— 灵汐族灵脉籽的本质是‘纯粹共生’,深海生物的过敏是‘法则适应期’,可先让灵脉籽与深海幼生生物接触,幼生的适应力更强,再逐步推广,此乃生命法则的‘温和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