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守护军的 “先锋号” 星舰刚从太阳系外围巡逻归来,医疗舱就传来急促的警报 —— 三名星脉族战士在拦截魔道联盟侦查舰时,被噬灵炮余波击中,暗紫色的噬灵能量顺着伤口渗入脉管,普通的星脉治疗仪不仅无法清除,反而被能量反噬,仪器屏幕瞬间黑屏。
“战士脉力正在快速流失!噬灵能量已经蔓延到心脏位置!” 医疗官的声音带着绝望,他手里的星脉修复剂注入战士体内后,竟像被黑洞吞噬般瞬间消失,“现有设备根本挡不住这种能量,再这样下去,他们撑不过半小时!”
消息传到地球总部时,林峰和苏清月正在整理从晶核文明带回的科技资料。看到前线传来的伤员影像 —— 战士们皮肤下隐约可见的暗紫色纹路,脉力检测仪上不断下降的红色数值,苏清月的指尖瞬间攥紧:“噬灵能量会吞噬生命脉力,普通医疗设备只能提供能量补给,却无法切断它的侵蚀路径 —— 我们必须研制能‘净化 修复’同步进行的星际医疗舱,否则前线战士的伤亡会越来越大。”
当天下午,“星际战舰医疗舱研发组” 紧急成立,地点选在医武学院的 “灵脉科技实验室”—— 这里不仅有苏清月的生命圣纹研究设备,还摆放着从晶核文明带回的晶脉治疗仪、星脉能量传导器,甚至有林念月特意留下的医武圣剑碎片,为设备注入法则守护力。
第一幕:痛点拆解 —— 战伤难题引研发
研发组的第一次会议上,前线医疗官通过全息投影,详细拆解了战场救治的三大核心痛点:
噬灵能量清除难:传统治疗仪只能抑制能量扩散,无法彻底净化,战士即使暂时脱离危险,体内残留的能量也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影响后续战斗;
跨文明体质适配难:宇宙守护军包含地球人、星脉族、星穹遗民、绿晶残族等,不同文明的脉力体系和生理结构差异大,比如星脉族依赖星水晶能量,绿晶族则靠晶脉感知自愈,现有设备无法同时适配;
战场移动救治难:大型医疗设备无法随星舰前线部署,小型治疗仪能量不足,遇到重伤员只能等待后方支援,往往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我们需要的不是‘升级现有设备’,而是‘重构医疗逻辑’。” 苏清月指着白板上的痛点清单,指尖的生命圣纹轻轻划过 “噬灵能量” 四字,“晶核文明的晶脉过滤技术能分离能量杂质,地球的生命圣纹能修复受损脉管,星脉的能量传导器能快速供给适配能量 —— 把这三者融合,再加入医武法则的守护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晶瑶(晶核文明派来的技术顾问)立刻响应:“晶脉过滤模块可以做成‘可嵌入式’,像一层薄膜覆盖在伤口表面,实时吸附噬灵能量;但需要生命圣纹作为‘引导’,否则过滤后的能量碎片可能会二次扩散。”
星瑶则补充道:“星脉能量传导器可以改造成‘自适应核心’,通过扫描伤员的脉力波动,自动调节输出的能量类型 —— 比如给星脉族战士输出星水晶能量,给地球人输出信念加持的生命能量。”
灵脉直播的 “研发跟踪频道” 同步开启,观众们看着屏幕上的讨论,弹幕里满是期待与建议:
“苏圣女的生命圣纹太关键了!之前净化母晶核就那么厉害,肯定能搞定噬灵能量!”
“自适应核心好棒!再也不用担心不同文明的战士适配问题了!”
“能不能做小一点?让每个巡逻舰都能装下,这样前线战士就能及时救治了!”
“研发组加油!你们做的不只是医疗舱,是战士们的‘保命盾’啊!”
第二幕:融合攻坚 —— 圣纹晶核破难关
研发进入攻坚期,最大的难题是 “生命圣纹与晶脉过滤模块的同步协作”—— 晶脉薄膜吸附噬灵能量后,需要生命圣纹实时将能量碎片转化为无害的灵脉粒子,但两者的能量频率始终无法完全匹配,导致转化效率只有 30%,远达不到战场需求。
苏清月连续三天没合眼,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圣纹的输出频率,指尖因长时间凝聚脉力而泛着苍白。林念月看着母亲眼底的血丝,突然想起在晶核文明时,晶玄长老说过 “灵脉同源,信念为桥”—— 他取来一块医武圣剑碎片,轻轻放在晶脉薄膜上,将药脉光与法则力注入其中:“妈妈,试试用医武法则做‘频率中介’,圣剑碎片能同时共鸣圣纹和晶脉能量!”
苏清月眼前一亮,立刻调整实验方案 —— 将圣剑碎片嵌入医疗舱的核心位置,作为能量中转枢纽:生命圣纹先将能量注入碎片,碎片再将频率调整为与晶脉薄膜匹配的波段,最后同步输出到伤口处。这一次,转化效率的数值瞬间跳到 95%,屏幕上的噬灵能量碎片被快速转化为淡绿色的灵脉粒子,顺着伤员的脉管融入体内,脉力数值开始稳步回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