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 第181章 逼迫撤案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第181章 逼迫撤案

作者:潘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4:33:12

张谦在梁铮那里碰了个硬钉子,却并未就此罢休。他宦海沉浮多年,深知其中利害——若周瑾罪名坐实,自己这个举荐他的远亲难免会受到牵连,轻则被御史弹劾个“识人不明”、“纵容亲属”,重则可能被对手借题发挥,影响仕途。于是,他将压力转向了更容易拿捏的对象——江宁县知县王守成。

这一日,江宁县衙二堂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时值盛夏,窗外蝉鸣聒噪,却丝毫驱不散堂内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张谦端坐上首太师椅,身着绯色孔雀补子官袍,面沉如水,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轻叩着光滑的紫檀木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江宁县知县王守成则躬身站在下首,大气不敢出,额头不断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官袍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了一片黏腻。

“王知县,”张谦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王守成心上,“织坊扩建的款项,下一批,是由工部直接拨付吧?”

王守成心头一紧,腰弯得更低了,几乎要折成九十度,连忙应道:“是,是,全仰赖侍郎大人关照提携,下官与江宁百姓感激不尽。”

“嗯,”张谦慢条斯理地端起手边的青花瓷盖碗茶,用碗盖轻轻拨弄着浮起的茶叶,吹了吹浮沫,却并不喝,仿佛那茶叶里藏着什么玄机,“本官近日闲暇时,翻阅了些旧日卷宗,觉得眼下这织坊骸骨案,其中……疑点颇多啊。”他抬起眼皮,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王守成惨白的脸,“梁大人嘛,年轻有为,尽责之心,本官是知晓的。但或许……有些过于执着,乃至影响了判断,钻了牛角尖,也未可知。”

他放下茶碗,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吓得王守成浑身一颤。“一桩年余前的旧案,时过境迁,凶手或许早已远遁天涯,何苦再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兴师动众?甚至……耽搁了织坊扩建的工期?王知县,你身为地方父母官,当知轻重缓急。迁都工程,乃是陛下心头第一等的大事!若因这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小事’而有所延误,这责任……你我谁能担待得起?”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刺向王守成:“本官听闻,梁大人已准备结案上报?王知县,不若……你将那结案文书暂且压下,再细细斟酌一番?或者,就以‘证据不足,存疑待查’结案,先将精力放回织坊正事上。至于工部后续的拨款嘛……”他拖长了语调,其中的威胁意味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王守成的脖颈,“本官也好据实考量,看看是否值得继续投入了。”

王守成脸色煞白如纸,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一边是手握财政拨款大权、随时能断了他仕途乃至县衙运作的工部侍郎;一边是铁面无私、证据看似确凿、背景同样不容小觑的大理寺卿。他夹在中间,如同风箱里的老鼠,左右为难,五脏六腑都绞在了一起。最终,对上官权势的恐惧和保住乌纱帽的本能占据了绝对上风,他嗫嚅着,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下官……下官明白,下官会……会妥善处理,定……定不会耽误织坊工程,请……请侍郎大人放心……”

张谦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又“勉励”了几句要“顾全大局”、“体会圣心”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这才起身,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扬长而去。

王守成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望着张谦离去的背影,半晌无语,只觉得浑身虚脱。他不敢直接驳回梁铮,那无异于引火烧身,只能采取拖延战术。很快,梁铮便收到了县衙的回复,以“案情重大,需再补充核查若干细节,确保万无一失”为由,将他那份条理清晰、证据充分的结案申请,暂时压了下来。

消息传到梁铮这里,他并未感到意外。官场倾轧,他见得多了,比这更龌龊的手段他也领教过。他立刻与秦泰、元元紧急商议对策。

“张谦这是要釜底抽薪。”梁铮目光冷静,指尖在案卷上轻点,“他不敢直接否定我们手中这些实实在在的证据,便从程序上拖延,企图将此事拖成悬案,最后不了了之。”

秦泰冷哼一声,锦衣卫的煞气不经意间流露:“他以为这样就能只手遮天?简直是痴心妄想!梁兄,我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县衙这条路暂时被堵死,我们就绕过他们!直接上报!”

元元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夫君,秦大哥说得在理。我们手中证据已然齐全,人证物证俱在,逻辑链条清晰,何须在此与他纠缠?同时,也可借助民意,双管齐下,让某些人知道,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

梁铮眼中精光一闪,已然有了决断:“好!就依阿泰和元娘之言。元娘,你协助我,将目前掌握的所有证据——仵作的验尸格目、沈母的悲情指认、柳含烟的血泪证词、福记布庄老板的回忆、周瑾手上的可疑抓痕、异常的账册记录、李三王二的关联供词,以及赵姑娘查明的周瑾虚假行踪,还有张谦此番施压的举动,全部整理汇总,形成一份条分缕析、无可辩驳的详实案卷!”他转向秦泰,“阿泰,烦请你动用锦衣卫最快捷、最稳妥的渠道,将此案卷直送京城北镇抚司指挥使衙门,并副本抄送刑部、都察院!我们要让此事直达天听,请朝廷诸公,乃至陛下圣裁!”

“此外,”梁铮继续部署,思路清晰,“元娘,你与我再去一趟沈家村。我记得你曾提过,沈阿福之父生前在村中乐善好施,颇有善名。我们可借此为由,联络当地素有威望的乡绅耆老,陈明沈家冤情与周瑾恶行,请求他们看在乡谊和公义的份上,联名上书,向官府乃至朝廷陈情,要求公正审案,以安民心,以正视听!”

就在梁铮与秦泰分头行动,准备“先斩后奏”、破局开路之时,京城的赵彦茹在秦府之中,心中始终记挂着江宁的案子,更记挂着那位失去了唯一儿子的可怜母亲沈氏。她深知,对于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而言,任何一点与儿子相关的记忆,都可能成为支撑她在无边黑暗中活下去的微弱星光。

她征得秦泰同意后,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阿砚,在一队秦泰留下的可靠护卫的陪同下,乘坐马车,再次来到了那个笼罩在悲恸之中的沈家村。

沈母的家,比上次来时更加破败凄凉,院墙的塌陷处只用几根歪斜的木棍勉强支撑,显然周瑾手下的持续骚扰让她心力交瘁,连修补屋舍的力气和心思都没有了。见到赵彦茹再次来访,她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被更深的感激淹没,挣扎着要行礼,被赵彦茹连忙扶住。

赵彦茹没有过多虚言安慰,只是默默地将带来的米粮、油盐和几件厚实衣物放下,然后抱着咿咿呀呀的阿砚,坐在沈母身边那条磨得发亮的老旧门槛上,握着老人枯瘦如柴、布满老茧的手,轻声细语地安抚着。

或许是赵彦茹身上那股安定温和的气质,或许是同为人母的那份本能共鸣,沈母紧绷的心弦渐渐松弛下来。她不再只是语无伦次地哭诉儿子的冤屈,也开始断断续续地回忆起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阿福小时候如何乖巧懂事,如何在她生病时彻夜不眠守在床边,如何省下口粮给她吃,如何为了定亲的聘礼没日没夜地在织机前操劳……那些琐碎却充满烟火气的温情往事,从老人干裂的唇间缓缓流淌出来,带着血泪,也带着一丝遥远的暖意。

就在这时,赵彦茹怀中的阿砚似乎被老人低沉沙哑的叙述声惊醒,不太舒服地扭动了一下,发出细微的哼唧声,小手无意识地挥舞着。沈母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当她借着午后斜射的阳光,看清阿砚转向她这边时,右脸上那块从眉骨蜿蜒而下、直至下颌的青色胎记时,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般猛地愣住了!

她颤抖着伸出那双布满裂口和老年斑的手,想要触碰一下那小小的脸颊,却又像怕惊扰了什么似的猛地缩回,眼泪瞬间决堤,汹涌而出,顺着深刻的皱纹肆意横流,她喃喃道:“像……真像啊……这眉眼,这记性……”

赵彦茹心中一动,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涌上喉头,她柔声问道:“老人家,什么像?您是说……”

沈母指着阿砚脸上那块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的青色胎记,泪眼婆娑,声音哽咽得几乎破碎:“夫人……您……您别见怪……我家阿福……阿福小时候,左边眉角上头,靠近发际的地方,也有这么一块青记!只是……只是没这么大,颜色也没这么深……像片小小的柳叶儿……后来他长大了,慢慢就淡了,快看不见了……可这位置,这模样……我看着,心里头……心里头就跟针扎似的,又疼……又恍惚……”

她说着,再也忍不住,伸出颤抖的双臂。赵彦茹会意,小心翼翼地将襁褓中的阿砚递到老人怀里。沈母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笨拙却又无比轻柔地接过那柔软温热的小身子,小心翼翼地抱着,仿佛抱着一个易碎的、失而复得的梦境。她低下头,布满皱纹的脸几乎要贴上阿砚那带着胎记的、天真无邪的睡颜,浑浊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滴落在襁褓的锦缎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她看着阿砚,又仿佛透过阿砚,看到了自己那惨死地下、连全尸都未能留下的儿子,悲从中来,不可抑制,发出如同受伤母兽般压抑的、绝望的低低啜泣:“若是阿福还在……他的孩儿,也该……也该这么大了吧……也该会对着我笑了……”

赵彦茹听着沈母那字字泣血的哭诉,看着怀中阿砚对此一无所知的安详睡颜,再想到县衙殓房里那具冰冷沉默的骸骨,心中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击了一下,钝痛蔓延开来。一种跨越了身份、年龄与时空的、基于最原始母性本能的情感共鸣,在她胸腔里剧烈震荡。这胎记的巧合,并非什么宿命关联或轮回转世,却在此刻,阴差阳错地成了连接生者与死者、强化生者为其追寻正义信念的、沉重而悲怆的情感纽带。

她暗暗握紧了拳,对查明真相、严惩凶手的决心,变得如同磐石般坚不可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