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 第132章 一把脏伞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第132章 一把脏伞

作者:潘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4:33:12

诏狱深处,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草药混合的沉闷气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凝滞感。水珠沿着冰冷的石壁缓缓滑落,在寂静中发出规律的滴答声,仿佛在为某个无形的计时器提供节拍。

林砚被关押在一间特制的牢房内,四壁包着防止自尽的软垫,四个神情冷峻的狱卒分坐四角,目光如鹰隼般时刻不离他的身影。

摇曳的烛火将人影拉得细长,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扭曲的阴影。梁铮与秦泰相对而坐,面前的柏木案几上,摊放着从林砚身上搜出的种种证物。那枚银质梅花簪在昏黄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泽,簪身内侧刻着的那个小小的“祝”字,仿佛承载了二十载春秋的重量与冤屈。

“杨隆杨尚书...”梁铮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案几,眉宇深锁,烛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若此事真与他有涉,便如同深潭投石,其波澜恐将撼动半朝文武。”

彼时,林砚虽面色苍白如纸,囚衣下的身躯单薄得似一阵风就能吹倒,可他的眼神却依旧锐利,像淬了冰的刀锋,直直刺向梁铮。在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的铁证面前,他紧绷的唇角终于泄出一丝近乎疲惫的松动,吐露了一个埋藏二十年的惊人秘辛:当年张敬之、陈嵩等五人贪墨漕粮得手后,为寻一座稳固的靠山,曾将巨额贿金送至时任应天府知府的杨隆手中。

“杨大人如今可是掌天下钱粮的户部堂官了。”林砚的嘴角勾起一抹极尽讽刺的冷笑,声音因久未进水而沙哑,却字字清晰,砸在沉闷的空气里,“你们真以为,若无他的默许与庇护,那五个蠢才能如此顺风顺水,在官场上步步高升,享尽荣华?当年他们献给杨隆的,又何止是金银俗物...”

他顿了顿,眼中掠过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似是快意,又似是更深沉的痛苦:“其中有一柄前朝古玉如意,乃是我祝家祖传之物,家父视若性命...也成了他巴结上官的阶石。”

依据林砚的供述,梁铮与秦泰调动精锐力量,对位高权重的杨隆展开了极其隐秘的调查。越是深查,结果便越是令人心惊。杨隆明面上的俸禄与其庞大的家资根本不符,其在京畿及江南等地置办的田庄、别业,其豪奢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朝亲王。更在一处隐秘别院的书房暗格中,他们搜出了一封年深日久的密信。信纸已然泛黄脆化,墨迹却仍清晰可辨:“祝渊案已妥,五人之事,日后多关照。”落款处的“杨隆”二字,笔力虬劲,却仿佛带着血腥之气,赫然是洪武三十一年的旧物。

与此同时,凭借昔日闺中关系与巧妙手段,赵彦茹借着陈霜霜的身份也从杨隆府中一位心腹幕僚口中探得密讯:近几日,杨隆府中人员进出频繁,且多趁夜色掩护。更有数辆遮掩得严严实实的骡车,借着黎明前的昏暗,将一批批箱笼运出城外,方向直指通州码头,似是欲借水路将珍贵家财急运往江南某处隐匿。

“杨隆已如惊弓之鸟,开始焚林而猎,转移财产了。”梁铮面色凝重如铁,指尖一份刚呈上的密报被他无意识地攥紧,皱成一团,“他的触角比我们想的更深,动作也比我们预料的更快。我们必须赶在他将所有证据销毁或转移前,抓住他的命脉。”

然而,政治的波澜总在无声处惊心动魄。翌日早朝,紫禁城的金銮殿上,杨隆竟率先发难。他手持玉笏,出列躬身,言辞恳切却又字字藏锋,以“大理寺近日所查旧案,牵涉过广,已致朝野物议沸腾,百官不安,恐伤国本,有损陛下圣明”为由,恳请永乐帝下旨,终止对此案的深究,以免动摇国本。

龙椅上的永乐帝朱棣面沉如水,深邃的目光扫过殿中垂首屏息的文武百官,沉默良久。最终,虽未全然采纳杨隆“终止调查”的奏请,却仍下了一道恩威难测的旨意:命大理寺卿梁铮“恪尽职守,限时结案,不得牵连过广,以安人心”。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让本已逼近真相的调查骤然陷入僵局。明明元凶巨恶已在眼前,那柄二十年的“脏伞”已露出伞骨,却因这突如其来的政治压力而难以再进一步。

“大人,难道我们就此罢手不成?”诏狱外的值房内,秦泰眉宇间焦灼之色尽显,拳头紧握,“任由他杨隆逍遥法外,继续做他的户部尚书?”

梁铮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良久不语。京城的夜空罕见地缀着几颗寒星,微弱却坚定。他深沉的眼底仿佛有暗流汹涌,在进行着激烈的权衡。

终于,他缓缓转过身,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圣旨言明‘限时结案’,却未言不可‘深挖固证’。明路既阻,便走暗径。杨隆越是急于掩盖,便越说明他心中有鬼,且其罪恐不止于此。他既能说动陛下施压,可见其党羽仍在,根基未动。我等此时更需隐忍,以求一击即中。”

一条更为隐秘的调查线悄然铺开。他们绕过杨隆在明面上的所有关系网,从其庞大产业的细微末节处入手。通过安插的眼线及户部旧档案的交叉比对,发现杨隆多年来通过数个精心设计的化名,在京畿地区购置了不下千顷的良田,更在江南苏杭等地暗中经营着数家当铺与钱庄。追查这些产业的源头,其启动资金注入的时间点,竟都与二十年前漕粮案发后的时间段惊人地吻合。

真正的突破,来自城南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兴隆当铺”。在其堆满灰尘的旧账房内,一番近乎掘地三尺的搜寻后,秦泰终于在一箱即将被虫蛀殆尽的旧账册中,翻出了一条关键记录:洪武三十一年冬,一个署名为“杨铭”的人,于此典当了一批珍贵古玩,其中包括玉璧、金樽、前朝字画若干。而经暗中查证,“杨铭”正是杨隆早年所用过的化名之一。更令人屏息的是,账册后附的粗略清单,竟与当年漕粮案中上报失踪的那批江南贡品清单高度吻合!

那一件件本该充盈国库的珍宝,就这样通过当铺的黑市渠道,洗白流入了杨隆的私囊,成为了他攀爬权力高峰最初的垫脚石。

铁证如山。

梁铮摩挲着那本脆弱发黄的账册,眼中最后一丝犹豫尽数化为冰冷的寒芒。这把庇护了罪孽二十年的“脏伞”,是时候将它彻底撕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