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 第34章 朝堂发难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第34章 朝堂发难

作者:潘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4:33:12

翌日朝会,金銮殿上。永乐帝朱棣端坐龙椅,威仪天成。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

几桩常规政务奏报后,礼部尚书陈秩手持玉笏,缓步出列,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他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梁铮立于武官队列中,眼眸微垂,心中却是一凛,知道来了。

“讲。”朱棣淡淡道。

“陛下,今岁江南漕粮已陆续抵京。然据臣所知,因漕运新规试行,沿途关卡核查繁琐,漕船周转不畅,致使江南数府粮仓积压,新粮无法及时入库,旧粮恐有霉变之险。当地粮商趁机压价,农人叫苦不迭。”陈秩言辞恳切,面露忧色,“漕运之策,关乎国本,亦系民生。若因推行新制过于急切,反损南地百姓生计,岂非有违陛下爱民之心?”

他并未直接指责梁铮,却句句暗藏机锋。太子少傅周宽适时出列附和:“陈尚书所言甚是。陛下,新政虽好,亦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江南乃赋税重地,民心安稳至关重要。臣以为,当下或应暂缓部分条款,容后再议。”

一时间,几名南方籍官员纷纷出言,或陈述“民间困苦”,或强调“南北差异”,言语间将问题归咎于新政推行过急,隐隐指向主持此事的梁铮“年轻气盛”、“缺乏历练”、“不体恤下情”。

朝堂之上,南北派系之争的暗流骤然涌上台面。北方官员自然出声辩驳,强调漕运改革利于长远,能大幅减少损耗、提高效率,数据翔实。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梁铮始终沉默,直到朱棣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梁爱卿,此事你如何看?”

梁铮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清晰:“陛下,漕运新规试行以来,漕粮抵京总量同比增一成半,途中损耗降三成,成效显着。陈尚书所言江南粮仓积压一事,臣亦有耳闻。然据臣核查,此乃个别州县官员调度不力、未能及时腾换仓廪所致,与新规并无直接干系。臣已行文督促整改。至于粮商压价,自有地方官府平抑市价,断不容其盘剥百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秩等人,继续道:“新政试行,必有阵痛。若因些许阻滞便全盘否定,因噎废食,非治国之道。臣相信,只要上下用心,执行得当,弊病可除,长远之利可期。至于臣是否体恤民情…”他微微抬高声调,“陛下可派人前往北地边镇,问一问因漕运畅通而粮饷更足、军心更稳的边军将士!”

他言辞凿凿,有理有据,最后更将边军拉出,立场鲜明。陈秩等人一时语塞,只能反复强调“南民困苦”、“需加体恤”。

龙椅上,朱棣面无表情地听着。他深知漕运之弊,改革势在必行,亦知南北之争根源。最终,他缓缓开口:“漕运新规,利在长远,此事不必再议。然陈爱卿所奏南地民情,亦不可不察。梁卿,”

“臣在。”

“新政推行,当刚柔并济。江南之事,着你协同户部,妥善处置,务必安抚民心,不得有误。”

“臣,遵旨。”梁铮躬身领命。皇帝各打五十大板,既维护了新政,也全了陈秩的面子,暂缓决议实则是给了双方台阶,也是更深的考量。

退朝后,梁铮与陈秩在宫门外相遇。陈秩脸上挂着惯有的温和笑容,眼底却无一丝温度:“梁大人年轻有为,锐意进取,老夫佩服。只望大人莫要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梁铮神色平静,回以一礼:“陈尚书提醒的是。为官者,自当时刻心系黎民。下官定当谨记,办好陛下交代的差事,不负圣恩。”言辞恭敬,却寸步不让。

两人目光短暂交锋,寒意凛然,随即各自离去。梁铮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陈秩的报复,绝不会止于朝堂之上的几句口舌之争。真正的风浪,还在后面。而他,必须更加小心,步步为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