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蔚蓝的心事 > 第140章 风靡

蔚蓝的心事 第140章 风靡

作者:香凝蔚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4:31:58

芳杏摸着云妮的脸,温柔的笑,“我们妮儿本来就长得好,是你衬得衣服更好。”

桂叶打趣云妮,“云妮啊,你先别防着你七婶婶和三姑姑,你先防着你四姑姑和五姑姑吧,小心她俩截你的胡。”

云妮傲娇的说,“我才不怕四姑姑和五姑姑呢,她俩现在还穿不上,我走的时候,小婶儿肯定得让我带上七婶婶和三姑姑的,我到时候,先去单位亮个相,晚两天再去送给她们,就打这个时间差。”

素欣笑骂她,“你个精豆子。”

芳杏顾不得跟他们多说,拍拍云妮的胳膊,拉着云妮笑着走了。她得跟车去娘家,告诉妈妈和嫂子怎么用机器,顺便让她们看看云妮的衣服效果。

建福和建坤也跟着去了,好帮着卸货。

吴江就开车拉着他们,给货车引路。

丽霞一听要回家,拉着弟弟躲在屋里不出来,她想在姑姑家混到开学。

芳杏也不管她,有蔚蓝在,出不了幺蛾子。

果然,新型高温熨烫机和男式女式的新西装造型,极度的惊艳了大家。

男人们只管卸货,芳杏拉着姥姥和嫂子讲精要。

姥姥是行家,一听就明白,按照开林和瑞竹的尺寸,当场就裁出来新衣。

芳杏看着没问题了,一行人才回了新河村。

桂叶和素欣刚学了新手艺,兴奋的要命,吃着饭都在回味。

蔚佑之一直笑呵呵的看着她们。

芳杏让吴江捎信给春花,让在县城的人都抽时间回来一趟,给桂叶和素欣练手,做新衣。

没在县城的,她挨个打电话重新要了尺寸。

吴江嘚瑟的给他爹妈打电话要尺寸,顺带显摆他是第一个穿上新西装的。

文芷兰没给她儿子一口好气,威胁吴江,“你少得瑟,别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你信不信下一次,我一句话就能让芳杏把你排最后?”

吴江哪敢不信,灰溜溜的闭嘴了。

芳杏承诺大家,争取在厂子开业之前,老蔚家的人,人手一套新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得先让蔚家模特队行动起来。

正月十六这天,吴江开车载着芳杏和云妮,拿着资料去了县工商局,先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去了商标局,办理商标注册,最后去了税务局,办了税务登记证。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阳春县第一家私营企业。

证件齐全,阳春制衣厂有了合法手续。

芳杏还听从云妮的建议,三个人带有目的得好好打扮了一番。

吴江外穿青色呢子长款大衣,里面是一身笔挺的灰色西装。

芳杏穿的是一款,收腰的,平驳领的,黑白格子长款大衣,脖子上搭了一块红围巾,黑色笔直的毛呢裤,黑色的系带皮鞋。

云妮外面是墨绿色收腰大衣,配着粉白的盘扣,里面是白灰色的西装。

吴江和云妮还比较小心机,穿着大衣进门,办业务的时候,脱了大衣露出西装。

三个人走到哪里,都能靓瞎了众人的眼。

三个人也落落大方,办着业务,有人问衣服哪来的?

回答就是自己做的,还礼貌的给人留下电话和地址,想做的可以定制。

以至于,办完执照刚到家,预约电话就到了。

芳杏选了三月十六开业。

她想给几个嫂子留出足够的时间练手艺。

云妮正月十八走的时候,多了三个大旅行包,大人孩子的冬春新款衣服,每人一套。

吴家夫妻单独一个大包,吴震达一件新式大衣,一套西装;文芷兰一件新式大衣,一套西装,外加一件春秋穿的风衣。

吴江和春花送云妮去省城坐的车,顺便把春英家的新衣服捎过去。

吴家夫妻收到芳杏的新衣,第二天就穿上出去串门了。

姥姥跟着芳杏的路子走,招募村里心灵手巧的大姑娘和小媳妇来上工,在开业前培训她们,实行流水线作业。

正月底的时候,芳杏算了一下四面八方的订单,觉着布料,纽扣啥的都不够了,打电话给文芷兰,文芷兰接到电话,一分钟都没耽误,请李经理赶紧安排。

来送货的还是上次的两个师傅,这回两人有备而来,备足资金回收农产品和海货带走,又是一番皆大欢喜。

等到三月十六开业的时候,第一波大衣和西装的订单早就完成了,剩下风衣的订单,还有个尾声,芳杏已经组织大家开始做夏衣了。

开业的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新河村的秧歌队在仁之大爷的带领下,舞的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围在制衣厂门口,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

芳杏穿着一身新设计的春款红色裙装,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地站在门口接受秧歌队的恭贺礼仪。

吴江拿着妈妈送给他的相机,不停的给他熠熠生辉的小蜗牛拍照。

拍她的笑靥如花,拍她的意气风发,拍她的绝代风华。

芳杏听从覃丹的建议,除了桂叶和素欣,其他人都发计件工资,不固定,实行多劳多得制度。

大家从二月份正式加工订单。

三月一号,芳杏结算上月的工资。

仁之大爷喜极而泣,他家八口人都跟着芳杏干,一个月下来,平均一个人将近二百块钱,家里不仅没了欠债,还有了小两千的存款。

仁之大爷不再要儿子们钱,让他们各自存好,好攒钱盖新房子。

这么多年,他们一大家子一直住在一起,没办法,家里负债累累,根本盖不起新房子。四间老房子,挤了十七口人。

芳杏开了工厂,家里住的才宽绰了一点。因为厂子的工作地点比较分散,晚上需要分三拨人看门。芳杏让他们四家晚上轮流值班守夜。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他们的人对于芳杏来说相当可靠,让他们看门,她放一百个心。

爱军他们呢,不用再跟孩子们挤在一个炕上,夫妻恩爱都格外方便许多。

仁之大爷家的孩子心齐,老人不要他们的钱,他们主动的一家每月给仁之大爷十块钱,嘱咐老人家不用攒着,就留着他买零嘴吃。

仁之大爷跟蔚佑之和西井老奶感叹,“诶,临老了,快入土的人了,享上清福了,这都是托芳杏的福啊!”

蔚佑之骄傲的笑笑,“你也算老来得福,咱都好好的,健健康康的,别给孩子们拖后腿,福气还在后头呢!”

西井老奶也满足的叹气,可不是咋地,她一个孤老婆子,也跟着芳杏沾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蔚蓝成了妈妈的小会计。

她从小跟着爷爷蔚佑之打算盘,她喜欢听算盘珠一起相互碰撞那叮叮当当的声音。

蔚佑之是打算盘高手,见宝贝孙女爱学倾囊相授。

所以,蔚蓝的算盘打得相当好,厉害到可以左右开弓。

厂子订单一多,有些账芳杏和素欣两个人也扒拉不过来,算费用,算人工,算成本,算税收,算盈余,她们俩算的头昏脑胀。

蔚佑之和蔚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祖孙俩,一人拿着几摞单子,噼里啪啦的,一阵功夫,算的清清楚楚。

这真是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第一批订单完成,祖孙俩算盘一扒拉,去除建厂的各项费用和开支,以及工人们的工资和姥姥那边的盈利,芳杏净赚六万八千三百七十八块钱。

开门红啊!

桂叶和素欣更是欢欣鼓舞,芳杏给她俩开一个月四百的工资。一开始她俩不敢要,太多了。

芳杏胸有成竹的说,“嫂子,不多。我们这才刚开始,等以后发展好了,我还要给你们涨呢。咱们会越来越好的,咱得有信心才行。”

等看到结余,妯娌俩个捂着嘴笑,芳杏果然没骗她们。

开业的第二天,蔚家的其他人陆陆续续收到了或多或少的提成款。

覃丹拿着三千块钱的汇款单,笑得咯咯的,“诶呦,杏儿啊,我这可真是投了谷糠换来小米,真划算呐。刘总啊,你放心哈,小覃还会继续努力的,争取下一次超越云妮,追赶文老师。”

芳杏就俏皮的笑,“丹姐,你是得努力,三姐的提成都跟你一样呢。”

文芷兰更是像没见过钱似的,大惊小怪的给芳杏打电话,“诶呀,芳杏啊,你说我咋这么能干呢?一个月就挣了这么老些?你可真是文姨的财神爷,我下个月加倍努力,争取再打个漂亮仗哈。”

芳杏对着文芷兰就温婉起来,“文姨,是您成就我才对,我可得好好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呢。还有啊,文姨,我给您新做了一件旗袍,一条长裙,还有一件马甲,估计快到了,你收到以后,别忘了告诉我效果咋样啊!”

“呵呵呵,好呀,杏儿,文姨知道了,不说感谢了,你加油干,文姨祝你早日来京城开公司呀!”

文芷兰畅快的跟芳杏说着。

吴江就惨了,从芳杏开始培训员工开始,他就再也没沾到芳杏的边儿。

家里全是人来人往的,走道都碰腿,还增加了两家常住人口,建福和建坤两家,尤其是桂叶和素欣,时刻都在围着芳杏转悠,他一点机会也没有。

素欣也想过来了,干脆不上班了,让她娘家妹妹去替她上班,把每月的工资都给妹妹,她就保留个职位,等着办退休就行。

建福和建坤更是美的冒泡,当家做主的人手头宽裕了,他兄弟俩的日子也不那么紧巴了,每月多了十块钱的零花,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啊!

芳杏设计的服装,一阵风一样,瞬间风靡了阳春县。

吴江发现了这个问题,跟芳杏讨论,是不是把衣服分成档次制作。

比如,京城的订单,一些制作工艺费事,高端的衣服,是不是可以实行高价预订,一次就做几件,适合小范围的人群穿着就好,不要满大街都是。

一些适合上班的各类人群穿的衣服,不要定制给高端人群。

还可以用结实耐用的布料,做成价格便宜一点的衣服,给做力气活的人穿。

这样高中低档都有,不至于满大街的人都穿成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在能力范围内,一般人都不会选择跟别人同样的服装。

芳杏听了若有所思,连夜执笔,设计不同层次的衣服。

大家都睡了,她还在熬夜。

吴江也不敢打扰她,照例端了一杯牛奶给她放在桌上。

然后,拿个小板凳放在门口,他眼巴巴的坐着陪她。

等芳杏终于放下笔,端着牛奶开始喝了,才抬眼到处找人。

她看见了小可怜一样的吴江哥哥。

芳杏心里愧疚极了,她知道这近两个月的时间,忽视她的江子哥哥了。

她放下牛奶,想过去抱抱他。

吴江哪用芳杏过来啊,在芳杏看到他的时候,他早就站起身奔着她过去了。

两个人如饥似渴的亲吻了好一阵,难舍难分。

最后到底是吴江心疼他的小蜗牛,日以继夜的劳累,狠狠心把小蜗牛赶回去睡觉。

小蜗牛带着不舍,主动亲了江子哥哥一口,回到屋里倒头就睡。

阳春制衣厂的业绩在蒸蒸日上。

到十月份的时候,员工达到了二十多个人。

芳杏顾念乡情,招募员工先紧着本村的人,她跟支书说的很明白,凡是村里人想来工作的,都可以。但是,必须得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录用。

支书点头,这是应该的,谁家的工厂也不能养废人。

于是,支书专门在村里的大喇叭里,讲了阳春制衣厂的招工要求,希望大家伙想去的,认真参加培训,因为芳杏厂长说了,同样资格的,先录取本村人。

乡亲们很兴奋,一些达到基本条件的,踊跃报名参加培训。

最后经过桂叶和素欣的筛选,录用了十个人。

这是正式员工。

芳杏另外又挑选了一批编外人员,她把锁扣眼,扦裤脚,钉扣子的活,承包给村里干活仔细的人,按件计费。

这样一来,村里其他适龄的家庭妇女们,基本上都能跟着制衣厂赚点钱养家。

有的能干的,最多一个月挣了一百块。

新河村的老百姓的生活,因为阳春制衣厂的成立,眼见着好起来。

一些外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新河村来,外村的小伙子也愿意娶新河村的姑娘。

因为芳杏承诺,出嫁的姑娘,永远是新河村的人。

一时间,新河村未婚的姑娘小伙儿,成了十里八村的香饽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