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70章 岁寒情暖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70章 岁寒情暖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李冶与我归来的消息如春风般席卷江南。不到三日,李家别院的门槛几乎被踏破。昔日沉寂的别院,访客络绎不绝,有慕名而来的地方官吏,有仰慕李冶才名的士子,更有昔日旧友闻讯欣喜若狂。

“小姐!小姐!”春桃一路小跑冲进书房,气息微促,脸颊因兴奋和奔跑染上两团红晕,像极了初绽的桃花,“刘长卿刘先生到访!人已在厅中了!”

彼时,李冶正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写她那手独具风骨的“女郎体”行书。她的手温润如玉,带着淡淡的墨香。

骤然听闻“刘长卿”三字,她执笔的手腕微微一颤,一滴饱满的墨汁便不受控制地滴落在洁白的宣纸上,迅速晕染开来,化作一朵姿态横生的墨梅。

“呀!”李冶轻呼一声,眼中却瞬间亮起星辰般的光彩,那是对故友重逢的纯粹喜悦。她放下毛笔,也顾不得那点“瑕疵”,匆忙整理了一下略显家常的衣襟,伸手便拉住了我的胳膊。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夫君,快,随我去前厅。你可还记得刘长卿?你初来乌程之时,就在这别院,他可是与我们,还有朱放、陆羽一同来喝过酒的!”

“自然记得,那位‘五言长城’刘长卿嘛。”我笑着应道。那段初临大唐、懵懂无知却因李冶而卷入诗酒风流的记忆,清晰如昨。刘长卿的清癯面容、内敛气质和那双仿佛能洞悉世情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快步穿过回廊,还未踏入前厅,便已感受到一种沉静而渊雅的气息。厅中,一位身着青袍的文士正负手而立,背对着我们,专注地欣赏着壁上悬挂的一幅李冶亲笔所书的《春江花月夜》。他的背影挺拔如松,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从容。

似乎察觉到身后的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来。正是刘长卿。面容依旧清瘦,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脸上刻下太多痕迹,只是那双眼睛,比记忆中更加深邃明亮,如同寒潭映月,亮得惊人,仿佛能穿透人心。

“长卿兄远道而来,寒舍蓬荜生辉!”李冶盈盈下拜,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欣喜。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珠玉落盘,在这冬日厅堂中格外动人。

刘长卿拱手还礼,姿态端方,脸上露出一抹真挚的笑意:“闻听李大家归乡,长卿心向往之,特来叨扰,一为探望,二来嘛,”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我,带着一丝探寻的笑意,“也向李公子讨教些长安见闻。李公子别来无恙,可还记得我这刘长卿?”

我刚要拱手作答,一句“刘先生风采更胜往昔”尚未出口,便被一阵更响亮、更豪放的喧哗声打断了。

“哈哈哈!刘长卿,你这‘五言长城’来得倒快!抢了头彩不成?”这大咧咧、中气十足的嗓门,隔着庭院老远就传了进来,不是那朱明府、朱放又能是谁?

话音未落,朱放的身影便已出现在门口,他身后还跟着两三个形貌各异的文士,一股脑儿涌了进来。原本略显空旷的前厅,瞬间被这几位不速之客挤得满满当当,空气都似乎跟着热闹升温了几分。

朱放一眼扫到厅中情形,咧嘴一笑,蒲扇般的大手便拍在身旁一位肤色黝黑、身材健硕、浓眉大眼的汉子肩上,声如洪钟:“来来来,子游,容我老朱引荐引荐!这位,阎伯钧阎兄!

写边塞诗那是一把好手,豪气干云,真正的男儿本色!当年在河西军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那黑脸汉子阎伯钧被朱放拍得一个趔趄,却也不恼,反而豪爽地大笑起来,抱拳行礼。

声若洪钟:“阎某见过李大夫,久仰才名!朱明府这张嘴啊,再这般夸下去,我这张黑脸皮怕是要臊红了!迟早得挨板子堵上!”

朱放也不管阎伯钧的“抱怨”,又急忙将身后一位身着洗得发白、边缘已有些磨损的蓝色布袍,年约三十许,面容清俊却带着几分风霜之色的文士推向前来:“这位,萧叔子!萧兄!

别看他一穷二白,响叮当,可肚子里的墨水比谁都多!诗写得真不赖,尤其是那些咏怀古意的,啧啧,老朱我服气!”那萧叔子闻言,脸上并无半分愠色,只微微欠身。

嘴角噙着一丝淡然的笑意,拱手道:“萧某见过李大夫。朱明府谬赞了,不过是些穷酸牢骚,难登大雅之堂。能得见李大夫风采,已是幸甚。”他语气平和,眼神清亮,那份身处贫寒却安之若素的从容气度,令人心生好感。

李冶与他们都是旧识,拉着我连忙还礼,寒暄未毕,又一个清朗如玉石相击的声音,带着一丝空灵之意,自门外传来,压过了厅内的喧闹:

“韩揆来迟,劳诸位久候,恕罪恕罪。”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庭院薄雪之上,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身影飘然而至。

来人眉目如画,气质清绝,仿佛不沾人间烟火,腰间悬着一管通体莹润的白玉洞箫,在冬日微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正是李冶的师兄,韩揆。

“师兄!”李冶惊喜出声,快步迎上前去,眼中闪烁着真挚的孺慕之情,“自南阳一别,匆匆竟已一载有余!你何时到的江南?”那份亲昵与依赖溢于言表。一年前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盘旋。

当时我与李冶正在逃亡途中,路过南阳,在韩揆的宅邸中住过一宿,承蒙他照拂。韩揆不仅是李冶的同门师兄,更是把我们当亲人对待。

韩揆含笑颔首,目光温和地掠过李冶,又在我脸上稍作停留,算是打过招呼。他举止飘逸,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卷用青布包裹的诗稿,声音依旧清朗:“我此次游历江南,听闻师妹归乡,特来探望。这卷诗稿,乃是途中见闻有感,多是些针砭时弊、忧心新政的拙作,正欲求教于你家李大夫。”

李冶接过诗稿,脸上飞起一抹淡淡的红霞,带着几分娇嗔地还嘴道:“原来师兄是来寻我家夫君论政的?我还道你是专程来看我的呢!”这小儿女的情态,别有一番动人风致。

“哈哈哈!”朱放的大嗓门再次响起,打破了这片刻的温馨,“人都齐了!还站着作甚?春桃!月娥!快快快,上酒!上好酒!今日天寒地冻,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岂能无酒?

非得吟诗联句,不醉不归!否则,都对不起院中这开得正好的白梅,更对不起李大家的归来!”他一边嚷嚷着,一边毫不客气地当先往后园暖阁方向走去,仿佛他才是此间主人。

众人被他的豪情感染,皆笑应着移步。春桃与月娥,早已手脚麻利地在后园暖阁中备好了丰盛的酒席。

暖阁四面轩窗大开,特意撤去了厚重的棉帘,只留一层轻纱。窗外,一树树白梅在薄雪映衬下开得正盛,琼枝玉蕊,暗香浮动。清冷的空气裹挟着梅香涌入阁内,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杜若正跪坐在一旁的红泥小火炉边,专注地烹煮着茶汤。她动作优雅流畅,纤纤素手执壶,沸水注入茶盏,蒸腾起氤氲的白雾,馥郁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与清冽的梅香交织缠绕,沁人心脾。她低眉顺目,偶尔抬眼,目光会在我或李冶身上轻轻掠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和温柔。

众人依序落座,酒过一巡,暖意驱散了寒意,气氛也越发融洽。刘长卿放下酒杯,目光扫过窗外雪梅,又环视在座诸人。

提议道:“今日天公作美,雪映寒梅,更有诸位江南俊彦齐聚一堂,实乃雅事。不若以眼前这‘梅’为题,联句一首,如何?长卿抛砖引玉,先行一句。”

他略作沉吟,朗声吟道:“孤根暖独回,雪径偶先开。”坐在刘长卿下首的阎伯钧,闻言浓眉一扬,眼中精光闪烁,显然被勾起了诗兴。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道:“寒香飘别院,冷艳照残杯!”一股塞外男儿特有的豪迈与苍凉感扑面而来。朱放听得大声叫好:“好个‘冷艳照残杯’!阎兄,有气魄!”

轮到韩揆。这位清雅的道人并未急于开口,而是轻抚腰间那管温润的玉箫,指尖流淌过冰冷的玉质,仿佛在汲取灵感。

片刻,他才缓声吟道,声音如同他的箫声,清越而带着一丝方外的空灵:“月落疏影里,风送暗香来。”众人不禁屏息,仿佛真的嗅到了那若有若无的冷香。

所有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汇聚到了李冶身上。只见她眼波流转,如同秋水潋滟,目光先是温柔地落在我脸上片刻,随即转向窗外那凌霜傲雪的白梅,朱唇轻启,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不惧霜风妒,芳心自可猜。”

满座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喝彩!萧叔子更是忍不住抚掌赞叹,眼中闪烁着激赏的光芒:“妙!妙极!李大家此句,真乃画龙点睛之笔!他看向李冶的目光,充满了纯粹的钦佩。这位贫寒的诗人,对才情的敬仰超越了世俗的贫富之见。

朱放早已三杯热酒下肚,一张方脸已红得像煮熟的螃蟹,额角都沁出了细汗。他听着众人的喝彩,看着萧叔子对李冶的推崇,心里那股争强好胜的劲儿又上来了,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盘轻响,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好!好诗!该我老朱了!”

只见他憋了半晌,脸涨得更红,忽然一拍大腿,声震屋瓦地吼道:“醉眼看花花也醉,梅花笑我太痴呆!”

噗——陆羽刚抿了一口杜若新奉上的热茶,闻言直接笑喷了出来,呛得连连咳嗽,一边咳一边指着朱放,笑得直不起腰。

其他人也愣了一瞬,随即哄堂大笑,暖阁的屋顶几乎要被这笑声掀翻。阎伯钧笑得前仰后合,用力捶着桌子:“朱明府!朱明府啊!你这…你这‘痴呆’二字,用得真是…妙不可言啊!哈哈哈!”连一贯清冷的韩揆,也忍不住以袖掩口,肩头微微耸动。

陆羽好不容易止住笑,抹着眼角笑出的泪花,喘着气道:“朱明府此句…哈哈…大巧若拙!返璞归真!看似直白自嘲,实则道尽了酒中真趣、物我两忘之境!当浮一大白!当浮一大白!”说着便举起酒杯。

朱放自己也觉得这两句颇为得意,见众人反应热烈,更是得意洋洋,哈哈大笑:“如何?老朱我这‘痴呆’,可还入得诸位法眼?”他环视一圈,目光落到我身上,“李大夫,该你了!莫要学老朱这般‘痴呆’,可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众人的笑声渐渐平息,目光带着善意和期待落在我身上。我知道,作为李冶的夫君,又曾“偶得”过几首“好诗”,此刻压力自然不小。

暖阁内梅香茶香酒香交融,气氛热烈而微醺。看着窗外雪光映照下愈发清绝的白梅,再看着身旁李冶含笑鼓励的眼神,以及席间这些鲜活的面孔——刘长卿的渊雅,朱放的豪宕,陆羽的淡泊,阎伯钧的粗犷,萧叔子的清贫自守,韩揆的飘逸出尘——一幅生动的唐代文人雅集图卷在眼前展开。

我端起酒杯,并未立刻吟诗,而是缓缓饮尽。一股暖流从喉间直下,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脑海中浮现的,是王维那首空灵澄澈的《山居秋暝》。

借着几分酒意,朗声吟诵出来:“空山新雪后,忽闻梅枝笑。吟罢,阁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只闻窗外寒风掠过梅枝的细微声响,以及红泥小炉上茶水将沸的咕嘟声。

刘长卿最先反应过来,他猛地放下酒杯,眼中爆发出夺目的光彩,用力一击掌,发出清脆的响声:“好!好一个‘忽闻梅枝笑’!李大夫此诗,不事雕琢,浑然天成!

阎伯钧也拍案叫绝:“好诗!虽写冬寒,却无肃杀之气,反觉心旷神怡!

李冶轻轻靠在我的肩头,仰起脸看我,那双秋水般的眸子里,闪烁着毫不掩饰的骄傲与浓得化不开的爱恋。

她没有说话,只是悄悄握紧了我的手,十指相扣,掌心传来的温度比任何赞美都更熨帖人心。月娥和杜若在一旁侍立,看着这一幕,月娥忍不住掩口轻笑,眼中满是祝福;

杜若则低垂着眼睑,专注地分着茶汤,只是唇角那一抹温柔的笑意,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