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150章 茶仓巡视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150章 茶仓巡视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小船缓缓靠岸,早有我安排的马车在此等候。阿东领着一个机灵的家丁迎上来,利落地安置行李,又向李冶和我汇报了府中一日无事。

“先不回府。”我扶着李冶小心地将她搀扶上马车,“去茶仓看看。”

李冶闻言,金眸微亮,颔首笑道:“正该如此。杜若姐姐也有两日没去茶仓授课了,那些皮猴子们怕是想念他们的‘杜教练’紧。顺便也看看杜甫先生和萧先生,还有韩师兄。”

杜若听到“杜教练”这个称呼,脸上闪过一丝柔和,轻轻“嗯”了一声。

马车辘辘,驶离漾波湖,朝着长安城郊的茶仓而去。越靠近茶仓,道路两旁的景致便越发显得生机勃勃。原本略显荒僻的地方,因茶仓的建立而渐渐有了人气,甚至出现了一些零散的茶摊和货郎。

茶仓的围墙比上次见到时似乎又加固拓宽了些,门口守卫的也不再是普通家丁,而是两名目光炯炯、身形矫健的少年,见到马车,立刻上前行礼,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

“老爷,夫人,杜教练!”少年们的声音洪亮,带着恭敬与激动,尤其是看到杜若下车时,眼神更是亮了几分。

我们刚下马车,就听到院内传来一阵喧闹声。穿过月亮门,眼前豁然开朗。偌大的校场上,数十名年纪不等的少年少女正分成几组,有的在韩揆的指导下练习基础剑招,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有的则围在杜甫和萧叔子身边,朗朗诵读着诗文,稚嫩的童音汇成一片,虽略显嘈杂,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杜教练回来啦!”不知是哪个眼尖的孩子喊了一嗓子,整个校场瞬间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那些正在练剑的孩子们更是收势不及,差点乱成一团,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兴奋地望向杜若。

杜甫和萧叔子也闻声望来,放下书卷,含笑迎上。杜甫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但气色比之初见时的困顿潦倒,已是红润了许多,眉宇间那份忧国忧民的沉郁虽在,却也多了几分安定与从容。萧叔子则还是那副穷书生的打扮,但眼神明亮,显然对目前这教导孩童、传播学识的生活颇为满意。

“子游,季兰,杜娘子,你们可算来了。”杜甫笑着拱手,“这些孩子们,尤其是跟着杜娘子学剑的,这两日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一般。”

韩揆也收剑走来,依旧是那副冷峻模样,但看向我们,尤其是目光扫过李冶时,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他与李冶师出同门,彼此之间自有默契。

杜若面对这群热情的孩子,脸上的清冷瞬间融化,露出一个极淡却真实的笑意,她走上前去,摸了摸几个凑过来的小脑袋,声音也柔和了许多:“这两日可有认真练习?我不在,有没有偷懒?”

“没有!杜教练,我们天天都练!”

“韩教练可严格了!”

“杜教练,我新学了一招,您看看对不对!”

孩子们七嘴八舌,瞬间将杜若围在中间。

我看着被孩子们簇拥着的杜若,她微微弯着腰,耐心地纠正着一个孩子的握剑姿势,侧脸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此时的她,与昨夜那个在水上庭院烛影摇红中,羞窘难当、最终释然认命的女子,仿佛判若两人,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悄然涌上心头。

李冶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低声道:“瞧,杜若姐姐在这里,才像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她的金眸中带着欣慰与狡黠,“所以呀,人尽才用才是真谛。”

我握住她的手,低笑:“是,夫人英明。”

我们随着杜甫和萧叔子在茶仓里转了转。仓库区域井然有序,新收的茶叶散发着清香。学舍窗明几净,墙上还贴着一些孩子们写的字、画的画,虽稚嫩,却充满童趣。孩子们和几位先生的住所,虽然简朴,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充满了生活气息。

“如今茶仓已有近百名孩子,”杜甫介绍道,“除了识文断字、强身健体,也按子游你说的,教他们一些算数、记账的本事,日后总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手艺。

多亏了阿福掌柜那边时常接济,还有附近乡邻知道我们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有时也会送些米粮蔬菜来。”

萧叔子补充道:“韩教习和杜娘子的剑术课最受欢迎,孩子们练得可用心了。有几个资质不错的,假以时日,或许能成气候。”

我点点头,心中颇感欣慰。这茶仓,不仅是我当初灵机一动设想的情报据点和人才储备库,如今看来,更是实实在在地为这些战乱或贫困中流离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和希望之地。

云彩和云霞便是最好的例子,她们此刻正兴奋地和自己昔日的玩伴们打招呼,小脸上洋溢着重回故地的快乐。

“杜教练!你看我这招‘仙人指路’使得对不对?”一个约莫十岁、虎头虎脑的男孩憋足了劲,使出吃奶的力气刺出一剑,虽然动作还有些摇晃,但架势倒是有几分模样。

杜若走上前,轻轻托住他的手腕,调整了一下角度,声音清晰而平和:“手腕要稳,力从地起,贯于腰,发于梢。意随剑走,不要用蛮力。再来一次。”

男孩依言再次出剑,果然顺畅了不少,小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

看着杜若认真教导的身影,李冶凑到我耳边,用气声道:“瞧瞧,多有‘师者’风范。将来咱们的孩子,武艺启蒙可得交给杜若姐姐才行。”

我被她这话逗得一笑,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竟觉得十分和谐美好。

我们在茶仓一直待到夕阳西下,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课业,各自散去用餐休息。杜甫和萧叔子执意让我们吃一些,同时也是检验一下茶仓的伙食。

但我惦记着念兰轩那边的情况,便婉言谢绝了。“我还信不着杜先生,不必如此,咱们也有段日子未见了,与我同去念兰轩,咱们好好聊聊!”

“杜若姐姐,你也与我们一同去念兰轩,在念兰轩用完晚膳再回府中。”李冶对杜若说道。

杜若看了看眼云彩云霞,以及几个明显还想向她请教剑术的孩子,略有遗憾的说道:“那就听夫人安排。”

“好。”李冶笑道,“我们先回念兰轩了。”

告别了一众孩子们,我们穿过小巷,来到仅一尺之遥的念兰轩。

华灯初上,长安城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念兰轩所在的街市现在更是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眼尖的伙计便高声通报:“老爷夫人回来了!”

掌柜阿福闻讯,立刻小跑着迎了出来,圆圆的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老爷,夫人,可算把您二位盼回来了!一切可还顺利?”他一边引我们往里走,一边习惯性地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动作灵活,眼神精明。

“顺利。”我笑着点头,环顾四周。念兰轩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大堂里坐满了品茶的客人,茶香氤氲,谈笑风生。几个茶博士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为客人沏茶、讲解,一派兴旺景象。

来到后院专门预留的雅间,阿福立刻吩咐伙计上来最好的新茶和几样精致茶点。

“阿福,坐下说话。”我示意他不用忙活,“说说看,各地分号情况如何?”

一谈到生意,阿福立刻精神抖擞,那双小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回老爷,好!好得很呐!托老爷的福,咱们念兰轩的名头现在是越来越响。按照您的吩咐,咱们派出去的伙计,都是机灵可靠的,南下一路,已经在江宁、丹州、盐州、怀州、汴州、许州等地物色好了铺面,地段都是顶好的,就等陆羽先生的信儿,新茶一到,便可陆续开张!”

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得意:“陆羽先生来信说,咱们在江南的茶园,长势极好,今年春茶的质量远超往年,产量也增加了不少。第一批新茶已经通过咱们自己的渠道运出来了,保证别家绝对拿不到这个品相的货色!”

我满意地点头。陆羽这个“技术总监”加“形象代言人”真是请得太值了。有他把控茶叶品质和源头,念兰轩的高端路线就走得稳。阿福的执行力也毋庸置疑,这商业版图扩张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快些。

“账目方面呢?”李冶轻轻吹了吹茶沫,随口问道。

她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夫人!老爷!你们回来啦!”

只见春桃抱着几本厚厚的账册,像只欢快的小麻雀般蹦了进来,脸上红扑扑的,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这丫头,如今愈发有个小管家的模样了,算盘打得噼啪响,李府和念兰轩的账目,她比谁都上心。

“小算盘,这么着急做什么?”李冶笑着嗔怪道。

春桃将账册放在桌上,叉着腰,微微喘气道:“夫人,您可回来了!这些日子的账,可得赶紧跟您和老爷报一报!咱们念兰轩长安本号,这个月的流水又涨了三成!还有各处分号的筹建开支、茶园投入、人工成本……哎呀,好多数字呢!”

我看着她那副“快夸我快夸我”的认真模样,忍不住想逗逗她,便板起脸,故作严肃地摆摆手:“哎,这等小事,你跟夫人对账就好,不用一一向我报备。老爷我日理万机,哪能操心这些琐碎数字。”

果然,话音刚落,腰间软肉便遭到李冶“魔爪”的精准袭击,她面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手下却毫不留情,轻轻一拧,金眸斜睨着我:“哦?日理万机?不知夫君理的都是哪些机要啊?是说水上庭院的‘机要’,还是惦记着哪位姐姐妹妹的‘机要’?”

“嘶——”我夸张地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告饶,“夫人明鉴,为夫理的自然是为国为民、赚钱养家的大机要!这账目之事,有夫人和咱们的小算盘把关,我放一百个心!”

阿福在一旁憋着笑,肩膀一耸一耸的。春桃也捂着小嘴,眼睛弯成了月牙。

嬉闹过后,春桃还是认真地汇报了几个关键数据,确实一片大好。李冶听完,赞许地点点头:“做得不错,辛苦你了,小算盘。往后这些账目,你每月整理个概要给我过目便可,细节你自己把握。”

“是!夫人!”春桃高兴地应下,抱着账册,心满意足地退下去继续核对了。

这时,杜甫和韩揆也处理完茶仓的事务,赶了过来。阿福早已让厨房备下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众人围坐一桌,气氛更加热烈。

席间,自然聊到了即将到来的大婚,以及我去范阳的经历……。

阿福消息灵通,压低声音道:“老爷,夫人,听说安禄山已经启程,不日便将抵达长安。这次来长安,排场似乎格外大。”

杜甫闻言,放下酒杯,眉宇间忧色重现:“安禄山坐拥三镇,兵强马壮,此次入朝,恐非单纯参加东家婚礼这么简单。朝中对此议论纷纷,右相(杨国忠)近来虽大力革新吏治,整顿财政,但对太子一参再参,好像与安禄山有些……”

韩揆冷哼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只可惜陛下……”他话未说尽,但意思不言而喻。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至今未减。

萧叔子闻言道:“我等就如东家所说,把茶仓的孩子们培养好,其余的事自有东家操心,即使想操心也人微言轻啊!”

我心中暗叹,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我知道结局,却无力立刻改变大势,只能尽己所能,积蓄力量,护住身边人。好在,杨国忠这个“义父”如今受我控制,虽不能完全扭转乾坤,但至少能在朝中起到一些缓冲和准备的作用。

高力士那边,似乎也对杨国忠的“转变”和我的一些“小动作”保持了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毕竟,高力士心中所想与我无异,都希望大唐江山越来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