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58章 国忠贤相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58章 国忠贤相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李冶与杜若挽着手走在朱雀大街上,姐姐确定她们会在这一带吗?她裹紧了身上的狐裘披风,呼出的白气在清晨的寒风中迅速消散。

杜若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最后一次见到她们是在平康坊南门,当时她们正在乞讨,我想去唤她们的时候正赶上金吾卫巡街,她们就被金吾卫吓跑了,我也逃离了。

两人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向南,经过西市时,李冶突然停下脚步。“杜姐姐,这么找可不是办法?”

正巧,路边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正蜷缩在墙角,面前摆着个破碗,碗里零星躺着几枚铜钱。李冶的金眸突然一亮,拉着杜若便走上前去。

小妹妹,你可见过一对十六七岁的双胞胎姐妹?李冶蹲下身,从袖中取出一块桂花糕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怯生生地接过糕点,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仙女姐姐说的是不是会翻跟头的云彩云霞?”

杜若的眼中闪现精光,“对、对、对,就是她们,她们在哪里?”小女孩的眼睛不停的打量着她们。李冶顺势塞给小女孩几枚铜钱。

“她们前些日子住在废弃的善果寺里...

李冶起身拉着杜若快步向城南走去。越往南走,街道越发狭窄脏乱,路边的乞丐也越来越多。几个醉汉倒在路边呕吐,空气中弥漫着酸臭和尿骚味。

杜若看到此情此景,眼中泪水已在眼眶中打转儿。姐姐别急,我们快到了。李冶感受到杜若的手在微微发抖,轻声安慰道。

杜若点点头,忍住眼泪。“能找到她们便好,就怕…”杜若不敢再说下去,“不会的,姐姐不要胡思乱想,这不还没到那善果寺。”

转过几条小巷,一座破败的寺庙出现在眼前。庙门早已不知去向,只剩下半截门槛。院内杂草丛生,几尊残缺的佛像歪倒在角落里,身上落满了灰尘和鸟粪。

杜若慌张的跑了进去,云彩!云霞!杜若站在院中呼唤,声音在空荡的庙宇中回荡,久久不曾停止。

不一会,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佛像后方传来,两个蓬头垢面的少女怯生生地探出头来。她们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脸上抹着锅灰,但那双一模一样的杏眼却明亮如星。

小姐?!其中一个少女惊呼一声,随即扑了过来。

三人抱作一团,哭成一团。李冶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重逢,眼中也不禁泛起泪光。她注意到两个少女手腕上都有被绳索勒出的伤痕,脚上的草鞋早已磨穿,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

小姐,我们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云彩抽泣着说,左耳后的红痣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云霞则死死抓着杜若的衣袖:那天官兵闯进来了宅子,我们被老爷从狗洞里推出来,跑了一路才逃出来...一直躲在长安等小姐...我们就知道你不会有事。

杜若心疼地抚摸着她们枯黄的发丝:都过去了…都过去了,从今以后你们就跟着我,再也不用受这般的苦了。

李冶收起眼泪,笑着走上前,从荷包里取出两枚银钗:丫头们,初次见面,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李府的人了。

两个少女呆呆地看着精美的银钗,又看看李冶雪白的发丝和金色的瞳孔。条件反射般的躲到了杜若的身后。

杜若急的一手拉住一个,“还不赶紧拜见夫人。”被拉出来的两个丫头看了看杜若,突然跪倒在李冶面前:多谢仙女娘娘救命之恩!随即收下银钗。

李冶连忙扶起她们:快别这样,你们都是杜姐姐的丫鬟,也就是我的丫鬟。我们回家吧,府里已经准备好了热水和新衣裳。

回府的路上,李冶特意雇了辆马车。看着两个少女蜷缩在车厢角落,小心翼翼地摸着柔软的坐垫,杜若的眼泪又落了下来。

姐姐别哭,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李冶握住杜若冰凉的手。“老爷心善,又宠下人,让他见到这两只小可爱,不得宠上天。”

杜若被李冶逗笑,感激地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轻声说:夫人大恩,杜若没齿难忘。

经过我的解释和说劝,杨国忠夫妇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他们叫我东家了,也同意以后叫我子游,不再称呼自己老奴。

我与杨国忠又在书房寒暄了一会,主要针对杨国忠的奏章内容提出了我的一些建议,杨国忠心领神会。

说完了这些,我便表明今日来意。杨国忠立刻亲自带路,“子游跟我来。”前往相国府后院的地牢。

穿过几道重兵把守的院门,我们来到一座不起眼的石屋前。杨国忠从怀中取出一把铜钥匙,打开了厚重的铁门。

崔圆关在最里面的一间,杨国忠压低声音,我按您教的法子,没给他用刑,只是让他看了些您说的那些书籍,但是对他好像不太起作用。

阴冷潮湿的甬道里,只有几盏油灯提供微弱的光亮。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排泄物的恶臭,偶尔传来铁链碰撞的声音。阴森的可怕。

最里间的牢房比其他的宽敞些,有一个很小的窗子,甚至还摆着一张木床和书案。崔圆背对着我们坐在案前,正在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地说:又是来劝降的?告诉杨国忠,我崔圆宁可死,也不会...

话未说完,他转过身来,看到是我,顿时僵在原地。曾经意气风发的崔明府,如今形销骨立,脸色苍白如纸。他的官袍早已换成粗布囚衣,头发凌乱地披散着,只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刀。

是你!崔圆猛地站起,铁链哗啦作响,我早该想到,杨国忠背后定有人指使!我示意杨国忠退下,独自走进牢房,在崔圆对面坐下。

崔明府别来无恙?我平静地问。崔圆冷笑:托您的洪福,还没死。

崔圆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倨傲:你以为抓了我就能撼动他们?痴心妄想!我河北崔氏树大根深,朝中党羽遍布,而且还有你不知道的人物。

包括私贩官盐?欺男霸女?我打断他,还是说,勾结边将,意图不轨?崔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你...你血口喷人!你这全是诬陷。

我从袖中取出杨国忠给我的竹简,缓缓展开:天宝十一载,李宅购价三千六百贯,出自崔氏盐利。崔明府,这宅子原是你们崔氏的产业吧?

崔圆死死盯着竹简,却不说话。但我留意到他的手指在无意中敲击案几。

我得意的笑了笑,杨国忠特意买来给我住,就是要震慑你河北崔氏一族。我逼近一步,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与李冶家的世仇,所以才借我之事陷害于李冶,对不对?

崔圆踉跄后退,铁链绷得笔直,一脸的惊讶与疑惑,但依然嘴硬:胡说!那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我目光如炬的盯着他,厉声质问,只是顺便除掉我这个眼中钉?崔圆,你可知为何杨国忠留你性命至今?

崔圆此刻已经茫然,不住的摇头,眼中的恐惧之色甚于言表。

因为你只是一枚棋子,我一字一顿地说,真正的黑手是玄真道长,而玄真背后还有太子李亨,没有太子李亨会有你河北崔氏?这些你都不知,还替他们隐瞒?实在可笑。

你撒谎!崔圆突然暴起,却被铁链拽回,跌坐在地,玄真他...他不会...什么太子…什么李亨,我崔氏…话还没说完,似乎猜测到了什么,不再言语。

看着他狼狈的样子,我冷笑:那你以为,为何你入狱多时,玄真却毫无动作?因为他巴不得你死在这里,太子和你口中的崔氏与玄真的想法一样,好掩盖他们更大的阴谋!你本是聪明人,好好想想吧!

崔圆如遭雷击,整个人瘫软在地。他双目无神,喃喃自语:不可能...玄真说过...他一定会杀了你...他是道仙,他有神功。

看着他精神崩溃的样子,我心中并无快意,反而生出一丝怜悯。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乌程明府,不过是玄真以及太子一众党羽利益下的一个牺牲品。

崔圆,我蹲下身,与他平视,我给你一个机会。写下崔氏一族贩卖私盐以及其它罪行的证据,我保你不死。

崔圆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被恐惧取代:我若写了,崔氏不会放过我的家人...

你以为现在他们就会放过吗?我反问,你在这里多活一日,对他们就是多一分威胁。崔圆沉默良久,终于颤抖着伸出手:给我纸笔...

一辈子为官的崔圆似乎已经想明白了。当然,他曾经一定也见过如此的事情,能够预料到接下来的发展。

“我可以写给你,但是你的保证我的家人平安无事。”崔圆见我要走,突然说道。“你已经没有与我讨价还价的资本,我也无法保证你的家人平安无事,只能说…我会赶在他们之前尽量让你的家人脱险。”

离开地牢时,杨国忠正在外等候。见我出来,他迎上前:子游,可问出什么了?我点点头:他答应写供词了。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事相求。

杨国忠爽快地说:东…子游说就是,老夫照办。杨国总脸上呈现尴尬的笑意。崔圆虽有过错,但李冶不想两家世仇再延续,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他的家人交由你照料。”

我接着又道:“待他写完那崔氏的供词,给他换个干净些的住处,再请个大夫瞧瞧。我叹道,那供词如何用,全凭你。

杨国忠面露惊讶,随即笑道:子游仁厚。放心,我这就安排。至于供词,我会谨慎处置。走出地牢,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至于杨国忠如何利用那份证词,我却不为今时的杨国忠担心。他应该更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要如何避重就轻。毕竟搞了一辈子权谋。

快出府门之前,杨国忠突然有些犹豫的压低声音:子游,我擅作主张,将那朱放提拔到了乌程县令。

我大吃一惊:朱放?县令?那个放荡不羁的诗人,整日醉醺醺地泡在醉仙楼,哪有一点县令的样子?我几乎能想象他把县衙变成第二个酒楼的场景。

杨国忠看出我的疑虑,解释道:我知他不是当官的料。但崔圆虽被关押,乌程仍有他的爪牙。朱放做了县令,至少性命无忧。

我这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确实,以朱放与我的交情,崔圆余党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若他成了朝廷命官,那些人就得掂量掂量了。

多谢义父想的周全。我真诚地说。杨国忠摆摆手:举手之劳。对了,你们何时启程去乌程?

再过几日吧,等李冶准备好行装。我手头还有一些要紧事需要处理。我答道。那个回纥公主还在念兰轩,至少把这个麻烦解决完。我心暗道

杨国忠从袖中取出一块令牌递给我:这是相国府的通行令,沿途若有需要,出示此令,州县官员必当全力协助。

我接过令牌,入手沉甸甸的,上面刻着中书门下平章事杨的字样。这个令牌,可比那些金银珠宝贵重多了。

离开相国府时,已近正午。阳光洒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将积雪映得闪闪发亮。我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曾经在史书中遗臭万年的杨国忠,如今竟成了心系百姓的贤相?而那个意气风发的崔明府,唐肃宗的宰相,却沦为玄真老道阴谋的牺牲品。历史正在改变,就连唐肃宗是不是李亨,也成为了谜题。

看着不远处,李府的御赐金扁。突然对即将到来的乌程之行充满期待。那里有李冶的故乡,有我们初遇的回忆,还有那个不知能否当好县令的诗人朋友。

或许,这就是穿越者的宿命——在已知的历史中,走出未知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