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51章 宣读圣旨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51章 宣读圣旨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后院的角落里,阿甲若有所思的搓着手在廊下踱步,见阿丙从库房出来,连忙迎上去:兄弟,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到院角的石榴树下,阿甲四下张望,确定无人后才压低声音问道:“你说老爷与杨相国到底什么关系?昨日老爷回来时,相国鞠躬哈腰,连坐都不敢坐。”

今日我去相国府取东西,那场面...他摇摇头,看着也不像义父子,怎么感觉相国倒像是咱们老爷的奴婢?

阿丙摸了摸鼻子,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啊...声音更低了,杨相国当年落魄时,是老爷给了他第一桶金。后来杨相国靠着贵妃娘娘发迹,可实际上的财路,全捏在老爷手里。

难怪!阿甲恍然大悟,今日杨相国差点给老爷行大礼...

阿丙紧张地捂住他的嘴,这事烂在肚子里。你不记得在杨府,有个小厮多嘴议论裴氏夫人,第二天就被发卖到岭南去了。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见假山后传来窸窣声。阿丙厉喝一声:

一只花斑猫蹿了出来,冲他们了一声,飞快地跑走了。阿甲松了口气,拍拍胸口:吓死我了。

阿丙却皱眉盯着假山方向,总觉得那猫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

春桃捧着叠好的寝衣往浴房走,在转角处被夏荷拦下。

你又偷看老爷了?夏荷板着脸问。

春桃的脸地红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有...

别装了,夏荷戳了戳她的额头,刚才夫人看屏风的眼神我都看见了。你小心点,咱家这夫人,我感觉可不是好惹的主。

春桃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我就是觉得...老爷风流倜傥,年少有为...声音越来越小,脸上却浮现出憧憬的神色。

夏荷叹了口气:醒醒吧。老爷眼里只有夫人一个,你没见他们相处时的样子?她凑近春桃耳边,我听说夫人在江湖上有个绰号叫白发罗刹,当年一人一剑挑了黄河帮总舵...

春桃打了个寒颤,却仍不死心:可夫人对下人挺好的呀,今天还赏了我一支珠花...

那是因为你安分守己,夏荷严肃地说,要是你敢有非分之想...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丫鬟奴婢口中的消息,都是从哪儿得来的?说的都是有鼻子有眼,看来八卦的天赋不只在街头巷尾,也包括家族庭院,从古至今啊!

正说着,浴房方向传来李冶的呼唤:春桃,寝衣怎么还没送来?

春桃浑身一抖,差点把寝衣掉在地上。夏荷推了她一把:快去!记住我说的话。

春桃小跑着离开,夏荷看着她仓皇的背影,摇了摇头。这已经是她知道的,第三个对老爷动心的丫鬟了。她抬头望向主院方向,窗纸上映出两个亲密相偎的身影,不由叹了口气。

回到卧房,李冶正在梳妆台前卸下发钗。月光透过窗纱,为她雪白的长发镀上一层银辉。我从背后环住她,嗅着她发间的花香。

累了吗?我轻声问。

她摇摇头,从铜镜中与我对视:在想严庄的事。他这次来,必有所图。

我拿起梳子,轻轻梳理她的长发:兵来将挡,即使他不来,我也打算去趟范阳会会安禄山。倒是你...手指穿过她冰凉的发丝,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起这些事来了?

她狡黠一笑:你忙着和杨国忠与太子周旋,我总得找点事做。转身面对我,况且,有些事情,女人出面更方便,况且我现在武功大成。说着还向我秀了秀肱二头肌,滑稽的不行。

我捏住她的下巴:收买裴氏的侍女可以,暗中做些事也可以。但是要注意安全,可不许仗着功力胡来。我板起了脸。

李冶对我妩媚一笑,秋波暗送。比如...突然伸手扯开我的衣带,这个…算胡来吗?

窗外,月亮悄悄躲进了云层。一只夜莺在石榴树上唱了半句,又戛然而止,仿佛也被这满室的春光羞红了脸。

晨光初透时,长安城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李宅前的石狮子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映着微光闪烁,仿佛两尊守护神披上了珍珠铠甲。

街巷深处传来更夫最后的梆子声,与早起商贩推着独轮车吱呀作响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几片青翠的树叶打着旋儿飘落在府门前的青石板上。

一尖锐的宣旨声刺破晨雾:银青光禄大夫李子游接旨——

高力士那特有的尖细嗓音穿透晨雾,像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了绸缎般的宁静。

我正与李冶在寝室内更衣,闻声手忙脚乱。李冶一边系着裙带一边抱怨:这高力士也忒会挑时辰,天刚亮就来扰人清梦。

我苦笑着摇头,心想这位内侍省的大总管,还真如史书所说,专挑人最不设防的时刻出现。

夫君快些!在那儿琢磨什么呐。李冶已经穿戴整齐,正在鎏金铜镜前匆匆将一支金步摇插入发髻,镜中映出她略显焦急的眼神,高公公亲自来宣旨,必是大事。我方才从窗缝瞧见,随行的还有十六名金吾卫,个个都披着明光铠。

小跑着穿过回廊时,我注意到院中的海棠花沾着晨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对我点头致意。跪在冰凉的石板上时,闻到一股混合着青苔与檀香的潮湿气息。

高力士手持黄绢圣旨,身后跟着一队羽林卫,阳光下铠甲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他展开圣旨时,我注意到那黄绢边缘绣着精致的云龙纹,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金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高力士的声音忽然变得庄严肃穆,那尖细的嗓音抑扬顿挫。

银青光禄大夫李子游,才德兼备,忠心可嘉。前者所献《漕运新策》,使江南米粮入关中之费减半;去岁平定邢州民变,又显将帅之才。今特加授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食邑三百户,以彰其功。另赐西域葡萄酒十瓮,珊瑚树一株,蜀锦二十匹。钦此——

高力士宣旨后从袖中取出一枚鎏金鱼符,阳光下同三品三字泛着冷光:李大夫如今可凭此物入宫参议,每月朔望日需至中书门下轮值。又从随从手中接过一枚象牙腰牌,上刻二字并盖有中书省朱印:这是新制的宫门符信,切记不可转借他人。

我偷眼看去,高力士今日着了件绛紫色圆领袍,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他眼角余光却瞥见府门侧停着一顶鎏金凤辇,神色顿时微妙起来。

臣,领旨谢恩。我恭敬地接过圣旨和那两个信物,心中却暗自嘀咕:什么《漕运新策》?什么江南米粮入关中之费减半?什么平定邢州民变?心中想着,既然我没做过,必然是杨国忠在朝堂的所为了,只不过算在了我的头上。

待圣旨宣读完毕,那车帘轻挑,露出一截凝脂般的玉腕。杨玉环扶着侍女的手下车,石榴裙摆扫过阶前露水,在青石板上留下几道暗色水痕。

“子游换了新宅,今日又加官进爵,本宫特意与高公公同来,备了厚礼。”她声音如珠落玉盘,眼角却带着几分倦意。“也不枉你叫我一声姑姑。她说话时,发间金凤衔着的珍珠串轻轻晃动,在晨光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高力士见状忙要行大礼,却被杨玉环虚扶住:高公公免礼,今日咱们都是子游的客人。她说这话时,目光却落在李冶新梳的惊鹄髻上,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娘娘折煞老奴了。高力士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脸上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放的菊花。他转向李子游时,声音忽然压低:李大人,圣上特意嘱咐,您那篇《论漕运疏》深得圣心,这才破格提拔啊!听说李林甫那老儿看到诏书时,当场摔了茶盏。

“多谢高公公,您过誉了,定是您帮子游说了不少好话才得圣上赏识。当然,义父与姑姑也为子游操心颇多。”我分别向高力士和杨玉环见了礼,顺便拍了拍马屁。

李冶好奇地踮脚,看向我手中的圣旨和信物,被我暗中扯住衣袖。高力士见状笑道:李夫人若想进宫探望贵妃姑姑,可让李大夫去光顺门申请女眷牙牌——不过最近吐蕃使团在京,恐怕要等旬日了。

我偷眼看了看,只见杨玉环今日着了件藕荷色蹙金纱衣,衣袂处绣着若隐若现的蝶恋花纹,发间除了一支累丝金凤,再无多余饰物。

却比那日寿宴上满头珠翠更显清丽脱俗。阳光透过轻薄的纱衣,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轮廓,恍若画中仙子。

李冶耐不住性子,已经笑嘻嘻地凑上前,裙摆带起一阵香风:姑姑来得正好,我新得了几匹蜀锦,正愁没人品鉴呢!您不知道,昨日西市那个胡商非要说是正宗的陵阳公样,可我瞧着纹路分明是仿的。

杨玉环掩唇轻笑,腕间金镶玉镯相击发出清脆声响:你这丫头,与子游倒是般配,都是这般伶牙俐齿。

她转向高力士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高公公,本宫与子游夫妇说些家常,您且先去歇息。听说子游府上的风景着实不错呢。

高力士会意,带着羽林卫退到一旁。我留意到,这位大太监的目光在杨玉环和李冶之间来回游移,最后停留在贵妃腰间蹀躞带上挂着的一枚羊脂玉佩上——那玉佩的绦绳已经有些褪色,显然有些年头了。

李冶在一旁悄悄扯我衣袖,低声道:玉环姑姑今日怎这般素净?莫不是与圣人闹了别扭?

我急忙佯怒地瞪她一眼,示意她慎言。杨玉环却似有所觉,转头笑道:冶娘可是嫌本宫今日打扮不够体面?

李冶连忙摆手:姑姑说的哪里话,就您这风姿卓韵,披块麻布也胜过长安城所有贵女。

杨玉环闻言摇头轻笑:这小嘴甜的,难怪子游成天都把你挂在嘴边,今日本宫倒是要瞧瞧,能不能把本宫甜出蜜来。

午时将至,府中庖厨正忙着准备午膳,蒸笼里飘出的香气与庭院中的桂花香混在一起。忽听门外又是一阵喧哗,门房大声通报——相国大人到。

恭喜子游高升啊!杨国忠大笑着跨入门槛,声音洪亮得震得屋檐下的铜铃叮当作响。他今日穿着绛紫色圆领袍,腰间金玉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裴氏捧着个精致的螺钿漆盒跟在后面,身后十几个仆役抬着的礼箱上全都扎着红绸。

李冶像只欢快的云雀般迎上去,接过漆盒打开一看,顿时惊呼出声:我就那么一说,义母您还真送来了!只见匣中叠着五色蹙金绣披帛,在阳光下流转着繁复的西域暗纹,最上面那条深青色的,用金线绣着栩栩如生的孔雀开屏图样。

裴氏笑着捏了捏李冶的脸,她染着蔻丹的指甲在阳光下像几颗小小的红宝石:你既喜欢西域绣娘的手艺,我岂能吝啬?

这是龟兹国进贡的料子,整个长安城不超过五匹。裴氏转头却对我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道:国忠要与高公公商议河北漕运之事...

我就不凑热闹了。我会意接话,却见杨玉环倚着雕花隔扇不动,纤细的手指正绕着璎珞穗子打转,姑姑不去听听?

她眼波流转,往杨国忠那边一扫,那位右相立刻像被鞭子抽了似的,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拽住高力士的袖子:高公公,咱们借一步说话。转身时,我恍惚看见杨国忠朝杨玉环做了个古怪的鬼脸。

偏厅里很快传来断断续续的议论声:...河北道转运使......永济渠淤塞......安禄山那边...杨玉环却像没听见似的,从袖中取出一把泥金折扇轻轻摇动,扇面上画着折枝牡丹,随着她的动作在光影间忽隐忽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