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魏砥 > 第526章 祁乡烽烟

魏砥 第526章 祁乡烽烟

作者:柯哀的罐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4:33:37

---

鄀县易手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汉水两岸。与鄀县隔水相望的祁乡戍堡,第一时间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威胁和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

祁乡守将,军司马王冲,一个靠着家族关系和些许军功爬上来的将领,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戍堡矮小的厅堂内来回踱步。他额头冒汗,不时伸头望向窗外汉水的方向,似乎担心下一秒就会有无数吴军战船冲杀过来。

“司马,探马回报,鄀县城头确已更换吴旗,守军约在五千左右,主将为苏飞。”一名队率低声汇报着,声音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五千!苏飞!”王冲倒吸一口凉气,脸色更白。他这祁乡戍堡,满打满算也就八百郡国兵,装备训练远不如杜祺的鄀县守军。鄀县都撑不过一个时辰,他这祁乡拿什么守?

“襄阳……襄阳可有消息?都督派援军了吗?”王冲急切地问,这是他唯一的指望。

队率摇了摇头,艰难道:“尚无援军消息。只有都督府传来的严令,命我等严守戍堡,不得擅自出击……”

王冲的心沉到了谷底。严守?拿什么守?他仿佛已经看到苏飞麾下那些如狼似虎的无难营士卒,顶着盾牌,架着云梯,猛扑他那并不算坚固的戍堡围墙。

“快!再派快马去襄阳!就说祁乡危在旦夕,吴军旦夕可渡水来攻,请都督速发援兵!否则……否则祁乡不保啊!”王冲几乎是吼着下令,声音带着绝望的嘶哑。

然而,他心中也清楚,夏侯尚此刻的重点必然是防御襄阳本体和应对西城方向的压力,能否分出宝贵的兵力来救援他这小小的祁乡,实在是个未知数。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

祁乡戍堡内,人心惶惶,士兵们窃窃私语,脸上写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恐惧。而汉水对岸的鄀县,苏飞正在加紧修复加固城防,部署弩机,征集船只,虎视眈眈。战争的阴云,浓重地笼罩在祁乡上空。

就在王冲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西城派出的密使,主簿李孚,已然凭借其出色的能力和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避开了魏兴申仪的耳目,秘密抵达了房陵城外。

他没有直接进城,而是通过早已打通的内线,将一封黄忠的亲笔信和一份厚重的礼单,送到了房陵太守申耽的桉头。

信的内容,由陈砥参与拟定,黄忠署名,措辞可谓刚柔并济,直击要害。

信的开头,先是以平等的姿态问候,肯定了申耽保境安民的功劳(看似客套,实为稳住对方)。随即笔锋一转,直陈天下大势:“……今魏主新立,权臣秉政,淮南新败,丧师辱国,荆北动摇,鄀县一夜易主,夏侯尚坐困襄阳,无力西顾。将军独悬房陵,外无强援,内乏精兵,岂不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接着,点明西城的战略地位和吴军的决心:“汉升(黄忠)老矣,尚能引强弓,破坚阵,镇守西城,如砥柱中流。明远公(陈暮)雄略盖世,志在混一,水陆精锐,云集荆襄。鄀县之捷,不过小试锋芒耳。”

最后,则是**裸的利诱和保证:“将军若明识时务,举城来归,吴公必虚席以待,上表朝廷,封侯拜将,保汝申氏宗族富贵,世代绵延。房陵之民,亦得享太平。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待天兵一至,恐玉石俱焚,悔之晚矣!何去何从,唯将军裁之。”

随信附上的礼单,除了金银珠玉,还有一份盖着吴公国大都督、江北诸军事陆逊和大印的空白告身,官职赫然是“镇北将军、房陵侯”,只要申耽点头,即刻便可填上他的名字。

房陵太守府内,烛火通明。申耽独自一人坐在桉后,反复看着黄忠的信和那份沉甸甸的礼单,脸色变幻不定。他年近五旬,统治房陵多年,并非无智之人。眼前的局势,他看得比谁都清楚。

曹魏确实指望不上了。司马懿远在许都,自身难保,夏侯尚困守襄阳,泥菩萨过江。西城的黄忠就像一把抵在咽喉的利剑,而鄀县的失守,更是彻底斩断了他向东与襄阳主力靠拢的念想。自己这点兵力,守城尚且不足,如何能与挟大胜之威的江东虎狼之师抗衡?

投降?这个念头早已在他心中盘旋多时。只是碍于名声、家族,以及对曹魏残存的些许幻想,一直难以决断。如今,黄忠的信和吴公国开出的价码,将他逼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悬崖边上。

“镇北将军……房陵侯……”申耽喃喃自语,手指摩挲着那份空白的告身,眼中闪烁着挣扎与贪婪的光芒。荣华富贵,保全宗族,与城破人亡,身死族灭……这个选择题,似乎并不难做。

他沉默了许久许久,最终,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小心地将信件和礼单收起,沉声道:“来人,秘密去请李主簿……入府一叙。”

黑夜中,房陵城的命运,就在这隐秘的会谈中,悄然转向。

襄阳都督府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夏侯尚面前的桉几上,除了鄀县失守的军报,又多了祁乡王冲雪片般飞来的求援信,以及魏兴申仪语气越来越惊惶的告急文书。每一份文书,都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都督,祁乡兵微将寡,王冲恐非苏飞之敌。若祁乡再失,吴军在汉水南岸便彻底站稳脚跟,我军将更加被动啊!”一名将领忍不住再次进言。

“申仪将军亦言,西城黄忠近日活动愈发频繁,斥候交锋屡屡吃亏,军心不稳。若房陵有变,则魏兴危矣!”另一人补充道。

夏侯尚勐地一拍桉几,霍然起身,怒道:“本督岂不知祁乡重要?岂不知申氏动摇?但兵力何在?襄阳守军不可轻动!江陵赵云虎视眈眈,水军已前出汉津,其陆师动向不明,焉知这不是调虎离山之计?若我分兵去救祁乡,赵云主力趁机勐攻襄阳,谁来担当?!”

他双目赤红,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形。作为统帅,他何尝不想四处救火?但现实是,他手中的兵力有限,而敌人却从多个方向施加压力,让他左右支绌,捉襟见肘。

“可是都督,若坐视祁乡丢失,申氏投降,则汉水上游尽落敌手,我军侧翼洞开,襄阳将成为一座孤城……”参军试图冷静分析。

“孤城?哼!”夏侯尚冷笑一声,“襄阳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只要本督在此,赵云就别想轻易踏进一步!至于祁乡、申氏……待朝廷援军一到,必叫吴寇有来无回!”

他再次强调“朝廷援军”,但这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说服下属的借口。连他自己都知道,许都那边能派来多少援军,何时能到,都是未知数。

“传令王冲,让他给本督死守!没有我的将令,敢弃堡而逃者,立斩!再告诉申仪,让他稳住军心,朝廷不日便有援军至!”夏侯尚几乎是咬着牙下达了命令。他知道这很残酷,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王冲和祁乡守军,但在大局面前,他只能做出如此冷酷的抉择。

“另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加派细作,严密监视房陵申耽动向!若有异动,立刻来报!”

他无法主动出击,只能被动地坚守和监视,这种无力感让他备受煎熬。襄阳,这座荆北重镇,此刻仿佛成了一座华丽的囚笼,而他就是被困在其中的困兽。

西城县府,黄忠与陈砥正在听取李孚从房陵带回的密报。

“申耽虽未当场应允,但其意已动。”李孚语气肯定,“他收下了礼单和告身,并秘密接见了属下,询问了吴公国如今的政令、对降将的政策,以及……未来对荆北的规划。观其神色,挣扎虽有,但求生保富贵之念,已占上风。”

黄忠闻言,浓眉一扬:“哦?他既心动,为何不立刻应承?还想待价而沽不成?”

陈砥在一旁开口道:“黄爷爷,申耽乃一地太守,经营多年,骤然改换门庭,心中忐忑,多方求证,亦是常情。他问及未来规划,恐怕也是想确认,归顺之后,是否还有用武之地,而非仅得一虚爵闲职。”

李孚点头附和:“公子所言极是。申耽其人,并非无志之辈。”

陈砥转向黄忠,神情肃然:“黄爷爷,孙儿以为,眼下正是趁热打铁之时。既然申耽已意动,我等当再添一把火,让其彻底下定决心,并且……要快!”

“如何添火?”黄忠问道。

“可让李主簿再辛苦一趟,回复申耽。”陈砥思路清晰,语速不快却极具条理,“其一,可向其保证,归顺后,其部曲可酌情保留,由其继续统领,镇守房陵或另有任用,以示我吴公国用人不疑。其二,向其透露,我江陵主力不日将有更大动作,目标直指襄阳。若其能在此时举义,不仅可得首义之功,更能与我东西夹击,共破夏侯尚,立下不世功业!届时,封赏又岂止于一将军、一侯爵?”

他目光炯炯,继续道:“同时,我军在西城、魏兴边境,可再举行一次规模稍大的‘演武’,做出即将大举北上的姿态,进一步震慑申仪,也向申耽展示我军的实力与决心。双管齐下,恩威并施,由不得申耽不降!”

黄忠听完,看着陈砥,眼中满是激赏。这小子,不仅勇武过人,这谋略心术,也成长得如此之快!这番谋划,环环相扣,既给了申耽实实在在的定心丸和更大的诱惑,又施加了强大的外部压力,几乎将申耽所有的退路和犹豫都算计了进去。

“好!就依砥小子之策!”黄忠拍板,“李主簿,你再跑一趟房陵!就按公子说的办!老夫这边,立刻安排演武之事!”

“诺!”李孚躬身领命,看向陈砥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敬佩。

就在西城紧锣密鼓地策划促使申耽投降之际,江陵的赵云,接到了来自建业吴公府的密函。

密函由陈暮亲自审定,庞统、徐庶参与商议。内容除了对荆北战事的肯定和指示外,还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

其一,江淮都督魏延,已按计划对谯郡发动攻势,曹休压力巨大,短期内无法向荆北提供任何支援。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鉴于荆北局势的顺利进展,以及彻底击垮曹魏荆州力量的战略考量,吴公府正式批准了赵云与黄忠联合拟定的“襄樊攻略”前期方案。要求赵云部,在确保西城侧翼安全(即解决申氏问题)的前提下,着手筹备对襄阳的正式围攻。同时,要求陆逊在江北方向予以配合,牵制可能的魏军援军。

这意味着,荆北的战事,即将从前期的蚕食、拔点、策反,升级为旨在夺取曹魏荆州核心重镇的战略决战!

赵云看完密函,久久不语,只是走到窗边,望向北面襄阳的方向。他的目光平静,却蕴含着如同深海般磅礴的力量。

“传令下去,命苏飞加紧对祁乡的威慑,但暂不发动强攻。命水军都督霍峻,开始向宣城、岘山一线水域集结大型战舰和运输船。命各营主将,三日后至都督府,参加军议!”

一道道命令从江陵都督府发出,整个荆州军团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为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进行预热和准备。

汉水两岸,暗流更加汹涌。鄀县的火光未熄,西城的砥柱北望,房陵的密使穿梭,江陵的利剑即将完全出鞘。一场决定荆北乃至整个南方格局命运的风暴,已然在青萍之末悄然生成,即将以席卷一切之势,猛烈爆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