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魏砥 > 第523章 江东养锋

魏砥 第523章 江东养锋

作者:柯哀的罐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4:33:37

---

西城的重建工作在黄忠的主持和陈砥的逐步参与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战火的痕迹被一点点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砥砺之后的坚韧与新生。

城墙被加固加高,尤其是曾经被攻破的东门和承受了最大压力的北门,不仅用夯土和砖石修复,更增设了突出的马面和藏兵洞,防御体系远超从前。城内的街道被重新规划,排水沟渠得以疏浚,被战火摧毁的民居也在官府的资助和组织下逐步重建。

陈砥虽然伤势未愈,左臂仍用布带吊在胸前,但他并未安心静养。每日,他都会在亲兵的陪伴下,缓慢地巡视城防,视察屯田区域,听取各方汇报。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的稚气已彻底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如水、却又隐含锋芒的气度。

“公子,这是本月招募流民的册子,新增三百二十七户,已按您吩咐,安置于城西新垦区,分发农具、种子。”负责民政的属吏恭敬地呈上文书。

陈砥用右手接过,仔细翻阅,不时询问细节:“耕牛配备可足?水源能否保障?告诫下面,不得克扣流民口粮,若有违令,严惩不贷!”

“公子放心,皆按章程办理,黄老将军也再三严令,无人敢懈怠。”

陈砥点点头。黄忠坐镇大局,威望远播,使得政令畅通无阻,这为他推行各项政策提供了极大便利。他深知,欲要在汉水上游立足,光靠军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赢得民心,恢复生产,使西城成为能够自我造血的坚实基地。

除了内政,陈砥将更多精力投向了对外策略。他深知申仪、申耽兄弟虽暂受挫,但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硬攻代价太大,且可能将二人彻底推向曹魏,唯有软硬兼施,方为上策。

在他的建议下,黄忠以江东的名义,正式遣使前往魏兴和房陵。使者携带的并非战书,而是陈暮以吴公名义颁发的“安抚诏书”,诏书中对申氏兄弟“保境安民”表示“赞赏”,并隐约暗示,若能“弃暗投明”,则不失封侯之位,仍可镇守故土。同时,使者队伍中亦混有精干细作,负责散播流言,夸大江东援军实力,渲染曹魏淮南、陇右之败,动摇申氏部下军心。

这一手“糖衣炮弹”效果显着。申仪接到诏书,又惊又疑,既畏惧江东兵锋,又舍不得手中权位,更担心这是吴人的离间之计,回复措辞模棱两可,只强调自己身为魏臣,当尽忠职守,但对西城的存在,也不再如之前那般强硬。申耽更是暗中派人送回密信,言辞恳切,诉说自家不得已之苦衷,希望吴公能体谅云云。

西城面临的直接军事压力,大为减轻。

江陵,都督府。

赵云看着黄忠和陈砥联名送来的西城近况汇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西城不仅守住了,更在向一个稳固的根基之地转变,陈砥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黄老将军坐镇,砥儿辅左,西城无忧矣。”赵云对身边的副将道,“如今,是该我们考虑下一步的时候了。”

他走到巨大的荆襄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汉水沿线。西城如同一颗钉子,楔入了魏国荆北防线的腰部。北面是魏兴、房陵(申氏),再往北是上庸核心、锡县;东面是襄阳、樊城,由魏国荆州都督夏侯尚重兵驻守。

“夏侯尚拥兵数万,据襄阳坚城,水陆完备,强攻难下。”赵云沉吟道,“然西城在手,我军已在汉水上游取得主动。若能与西城呼应,水陆并进,北可威胁魏兴、上庸,东可牵制襄阳,则整个荆北局势,将盘活!”

他心中渐渐形成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以西城为西线支点,以江陵为根本和东线主力,由他和黄忠东西对进,相互呼应,逐步挤压、蚕食魏国在荆北的势力范围,最终目标,是夺取襄阳,彻底掌控汉水,打通北上中原的通道!

“传令!”赵云决断道,“水军都督霍峻,加大夷陵至沮水、漳水水系的巡弋与侦察,摸清魏军水寨分布及兵力调动规律!”

“令宜都太守樊友,所部兵马前出至秭归以北,做出西进姿态,继续牵制申仪!”

“速请黄老将军派一稳重得力之人至江陵,共商联合北上之策!”

“另,将此战略构想,附上西城捷报,六百里加急,禀报建业主公与庞军师,请求旨意与支持!”

赵云的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荆州军事机器开始围绕着“联合北上”的新战略高速运转起来。养精蓄锐已久的江东荆州兵团,即将露出它锋利的獠牙。

就在荆襄之地暗流涌动、酝酿新一轮风暴之时,天下的其他角落,也并未平静。

江淮前线,魏延在夺取蕲县后,并未停下脚步。他利用淮水控制权,不断派兵向北岸渗透,袭扰汝阴、慎县等地的魏军,使得满宠疲于奔命,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反击。同时,邓艾在合肥的经营也卓有成效,屯田面积扩大,粮草充盈,源源不断支援前线。江淮吴军,已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将曹魏势力逐步挤压向淮北纵深。魏延甚至已经开始着手策划,待秋粮入库后,对谯郡发动一场规模更大的攻势。消息传回建业,陈暮与庞统大喜,更加坚定了支持荆州方向扩大战果的决心。

而遥远的东海,望海镇(东鯷岛)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卫温率领的三艘“沧海舰”,在经过数月艰苦航行后,成功抵达了夷洲(台湾)北部,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型据点。他们绘制了部分海岸线图,与当地部分土着建立了初步联系,并采集了当地特有的动植物样本。虽然船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艘船因风暴受损,数十名船员因病或意外丧生),但此次航行的成功,证明了跨海远征的可行性,为江东开拓海外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消息由定期往返的补给船带回,马谡、周泰、文聘等人闻之,无不欢欣鼓舞,对未来的海上事业充满了更多期待。望海镇作为海外拓殖中心和海防前哨的地位,愈发稳固。

这些来自东西两线及海上的好消息,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东这艘日益庞大的巨舰,为其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也使得陈暮和庞统能够更加从容地调配资源,支持重点方向的战略行动。

数日后,黄忠派出的使者——西城军中一位以沉稳细致着称的参军,快马抵达江陵。与此同时,建业方面也对赵云“联合北上”的战略构想给予了积极回复。陈暮与庞统一致认为,荆州方向条件已经成熟,准予赵云、黄忠相机行事,赋予其临机决断、扩大战事之权,并承诺江淮、交州等地将予以物资策应。

江陵都督府密室内,烛火摇曳。赵云、黄忠使者(代表黄忠),以及赵云的核心幕僚齐聚一堂,共商北上具体方略。

赵云首先开口:“主公与军师已准我所请。如今西城稳固,江淮势大,正是我荆襄儿郎建功立业之时!汉升兄,西城方面,情况如何?”

那参军恭敬回道:“禀都督,西城防务已固,民心渐安。申仪、申耽兄弟,经我明暗两手,已显动摇,尤其申耽,颇有骑墙观望之意。黄老将军之意,可暂缓对魏兴、房陵用兵,以羁縻、威慑为主,集中力量,与都督合力,图谋东北方向。”

赵云点头:“正合我意。夏侯尚拥重兵于襄阳,硬攻伤亡必大。我意,此番北上,不以强攻襄阳为首要目标。”

他手指点向地图上襄阳以西、汉水南岸的一片区域:“此处,鄀县、祁乡一带,地处汉水之南,襄阳西侧,虽有几处魏军戍堡,但非核心防区,守备相对薄弱。若我遣一军,自秭归北上,渡沮水,夺取此地,则可在襄阳侧翼钉下一颗钉子!既可威胁襄阳粮道,亦可与西城遥相呼应,将我军在汉水南岸的控制区连成一片!”

黄忠使者眼睛一亮:“都督此策甚妙!此乃‘侧翼迂回,步步为营’之策!若得此地,则襄阳如鲠在喉,夏侯尚必不得安宁!我可据此地,不断袭扰其侧后,消耗其兵力,待其疲惫露出破绽,再图襄阳不迟!”

“然也。”赵云微笑道,“此战关键在于‘快’与‘奇’。需以精兵突进,速战速决,在夏侯尚反应过来之前,站稳脚跟。此事,非精擅山地奔袭、能打硬仗之军不可为。”

他目光转向麾下几员悍将,最终定格在一人身上:“苏飞!”

“末将在!”一员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的将领应声出列。苏飞原是荆州水军将领,后归顺江东,以其勇猛和善于陆战着称。

“予你五千精锐,其中包含一千无难营(江东精锐步兵),自秭归秘密北上,渡沮水,给我拿下鄀县、祁乡!可能做到?”

苏飞抱拳,声如洪钟:“末将领命!若不能克,提头来见!”

“好!”赵云又看向黄忠使者,“请回复汉升兄,西城方面,需加强戒备,做出可能北上攻击魏兴或东进房陵的姿态,牵制申氏兄弟及襄阳部分兵力,为我东路行动创造机会。”

“参军明白!”

详细的进军路线、后勤补给、通讯联络等细节被一一敲定。一场旨在夺取汉水南岸桥头堡、撬动整个荆北局势的军事行动,就在这江陵的密室之中,悄然拍板。江东的养锋之举,已近尾声,利剑即将再次出鞘,直指荆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