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魏砥 > 第511章 三疆砥柱

魏砥 第511章 三疆砥柱

作者:柯哀的罐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4:33:37

---

东鯷岛如同一颗悄然嵌入东海版图的楔子,在吴军先遣校尉徐承的经营下,迅速从一个荒僻岛屿转变为颇具规模的沿海前哨。简易的营寨扩大了范围,以夯土和木栅构筑的防御工事初具雏形,新建的码头已能同时停泊数艘中型艨艟。了望塔上,日夜有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周遭海域。

来自主力舰队的物资和增援人员陆续抵达,使得徐承手下可用之兵增至八百余人,其中不乏精通水性的老水卒和善于山地林战的精锐。参军马谡随第二批补给船队登岛,亲自视察。

“徐校尉,此地经营得法,远超预期。”马谡站在新修的码头边,看着士卒们井然有序地卸载物资,不禁称赞。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袂,也带来了远方未知的气息。

徐承拱手:“全赖参军妙策,将军支持。如今岛上存粮足备,淡水无忧,只是……”他顿了顿,指向北方,“魏军似有察觉,近日沿海巡弋的船只明显增多,虽未靠近,却也是个麻烦。”

马谡目光微凝:“此乃意料中事。孙礼非庸才,岂能坐视我在此立足?然其水军主力尚在广陵,一时难以集结大举来攻。此正是我等进一步动作之机。”

他展开一幅新绘制的海图,上面标注了近期斥候探查的成果:“魏军增巡,其沿海布防虚实,反而更易窥探。据报,海西以东三十里,有一处名为鹰游山的隐秘小港,乃魏军一处小型水军屯驻点,约有战船十余艘,兵士三百,兼管附近两座烽燧。若能拔除此点,则海西以东百里海岸,魏军将成聋瞽!”

徐承眼中精光一闪:“参军之意,是动手了?”

马谡点头,语气转冷:“然!不仅要打,还要打得狠,打得快!以此战,告知孙礼,亦告知北岸所有魏军,这东海,已非曹魏之内湖!我江东水军,来去自如!”

是夜,月暗星稀。由徐承亲自挑选的五百精锐,分乘二十余艘快船、走舸,借着夜色和微风的掩护,如同鬼魅般扑向鹰游山。马谡则坐镇东鯷,协调策应。

战斗毫无悬念。吴军对水文、潮汐了如指掌,又是蓄谋已久的突袭。当魏军哨兵发现异常时,吴军快船已如离弦之箭冲入港内。火箭如雨点般射向停泊的魏军船只和岸上营房,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徐承一马当先,跃上岸边,刀光闪处,试图组织抵抗的魏军小校已身首异处。

“降者不杀!”吴军士卒的怒吼声压过了喊杀与燃烧的噼啪声。

仓促应战的魏军本就人数劣势,又遭火攻突袭,抵抗迅速瓦解。不到一个时辰,战斗结束。魏军战船尽数被焚,烽燧守军闻讯来援,亦被设伏的吴军击溃。吴军携带着缴获的少量军械与数十名俘虏,在天亮前迅速撤离,只留给闻讯赶来的魏军援兵一片狼藉的废墟和仍在燃烧的残骸。

鹰游山一炬,消息传开,震动徐州沿海!孙礼闻报,又惊又怒,急报彭城,称吴军水师已具备登陆攻坚能力,沿海防务危殆,请求速派大将、增调水军支援。东海之上,吴军的利剑已然出鞘,寒光凛冽。

江淮前线,魏延的“进攻性防御”策略持续给满宠施加着巨大压力。

吴军水师在淮水主干道及主要支流上异常活跃,大小战船日夜巡弋,不断试探魏军沿河防线的虚实。更有甚者,数股精干的吴军斥候和突击小队,频频于夜间利用小型皮筏或泗渡方式,越过淮水,袭扰魏军的后勤辎重队,破坏桥梁,甚至突袭边缘地带的哨所。

一次,魏延亲自率领一支千人精锐,乘船快速渡过淮水,突袭了位于慎县以南三十里的一处魏军屯田据点,焚毁了大量即将成熟的粮草,俘虏守军二百余人。待到满宠派出的援军赶到,魏延早已带着战利品和俘虏,乘船安然返回南岸。

“魏文长欺人太甚!”汝阴城中,满宠接到雪片般的告急文书,脸色铁青。他深知魏延此举意在疲敌、耗敌,破坏其战争潜力,并寻找北渡决战的良机。若一味固守,士气必将日渐低落,且淮北根基受损。

“将军,吴军气焰嚣张,若不出战挫其锋芒,恐军心涣散啊!”副将请战。

满宠沉吟良久。他并非怯战,而是深知魏延勇悍,吴军新胜士气正旺,野战并无必胜把握。但局势逼人,若不能有所回应,后果同样严重。

“传令!”满宠终于下定决心,“命偏将军王凌,率五千步骑,前出至淮水北岸当涂故城遗址,与对岸吴军隔河对峙。多设旌旗,广布疑兵,做出欲大举渡河之态!另,调集所有可用战船,于峡石口集结,与水军都督贾信,寻机与吴军水师进行一场有限度的交锋,务必取胜,以振军威!”

满宠的意图很明确:以陆上的佯动吸引吴军注意力,集中水军力量寻求一次战术胜利,打破吴军在水面上的绝对优势,稳定军心。

消息很快被吴军斥候探知,报至合肥。

魏延闻报,非但不惧,反而大笑:“满伯宁终于坐不住了!想在水上找回场子?正好让周泰、文聘他们练练手!”他深知己方水军优势,对即将可能爆发的水战充满信心。

邓艾则更显谨慎:“都督,满宠用兵老辣,其陆上佯动,不可不防。需加强沿岸哨探,防止其声东击西。此外,水战虽利我,亦需提醒周、文二位将军,魏军困兽犹斗,不可轻敌。”

“士载所虑甚是。”魏延从善如流,当即下令各部提高戒备,同时修书一封,将魏军动向及自己的判断,急送尚在京口至濡须一带活动的周泰、文聘水军主力。

淮水之上,战云密布,一场决定淮河控制权关键一环的水上较量,似乎已不可避免。

陇右,蜀军在生擒王双、击溃其部后,声势大振。镇北将军陈式肩伤渐愈,与吴懿遵照诸葛亮“稳扎稳打”的方略,并不急于直扑天水郡治冀城,而是分兵攻略周边属县,清扫外围魏军势力。

诸葛亮授意采取的“攻心为上”之策亦初见成效。蜀军军纪严明,对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并开仓放粮,赈济因战乱而困苦的百姓。更有随军文吏,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减免赋税,招募流民垦荒。许多原本观望的陇西羌、氐部落,见蜀军势大且颇讲信义,开始陆续遣使与蜀军接触,表示愿意归附或保持中立。

这一日,天水郡大姓姜氏的族长,亲自来到祁山大营求见诸葛亮。

“丞相,魏室昏聩,司马氏专权,凉州、陇右百姓久苦矣!今见王师纪律严明,仁德布于四方,我姜氏愿倾力相助,以供军资粮草,并愿遣子弟入军,效犬马之劳!”姜族长言辞恳切。

诸葛亮亲自出迎,执礼甚恭:“老先生深明大义,亮感佩不尽!恢复汉室,正需陇右豪杰志士鼎力相助。贵府子弟,若有才学,亮必量才录用!”

姜氏的归附,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很快,南安、安定等郡亦有不少地方豪强和羌胡首领向蜀军输诚。蜀军在陇西的根基,正在一场场不显山露水的“深耕”中,逐渐牢固起来。

然而,平静之下亦有暗流。魏国雍凉都督郭淮,虽因诸葛亮疑兵之计和主力被牵制而未能大举救援陇西,却并未坐视不理。他不断派出小股精锐骑兵,深入陇西,袭击蜀军粮道,骚扰归附部落,试图以这种“跳蚤战术”延缓蜀军的推进,等待关东局势变化。

陈式、吴懿不得不分兵保护粮道和安抚新附之地,进军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陇右的战事,从大规模野战,逐渐转向了更为复杂、持久的治安战与争夺民心的较量。

荆南,江陵。

都督赵云稳坐中军,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东西两线战火纷飞,海上波澜渐起,唯有他镇守的荆州,稳如磐石,为江东这艘艨艟巨舰提供了最稳固的侧翼。

公子陈砥的成长日新月异。在赵云指导下,他已能独立处理部分日常军务文书,并能就一些军情提出自己的见解。赵云有意锻炼他,时常带他巡视各营,讲解布防要点、用兵方略,甚至让他参与对五溪蛮使者的接见。

“师父,五溪蛮使者已安抚妥当,其首领表示愿与我方互市,并约束部众,不犯边境。”陈砥向赵云汇报成果,语气沉稳。

赵云欣慰点头:“做得不错。羁縻之道,在于恩威并施,信义为本。今日种下善因,他日或收善果。”

“只是,”陈砥略有疑惑,“如今我江东四处用兵,国力消耗必巨。荆州虽稳,然赋税、兵员亦需源源不断支援各方,长此以往,恐百姓负荷过重。”

赵云看着爱徒,眼中满是嘉许:“砥儿能虑及此,足见已具一方之主的眼界。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主公与庞军师等,岂不知民生艰苦?然此刻,正是争夺天下气运之关键时刻。若能趁势拿下淮北,巩固陇右(指蜀汉行动对江东的间接利益),则未来天下格局将彻底扭转。今日之苦,是为明日之安。我等镇守后方,更要确保这输送命脉之畅通无虞。”

他指着窗外繁忙的江面:“你看,这往来如织的漕船,运往前线的不仅是粮草军械,更是我江东夺取天下的决心与希望!我等在此,便是要确保这决心不失,希望不灭!”

陈砥肃然,深深一揖:“徒儿受教了。”

东西纵横三千里,江海陆疆皆战场。江东以其蓬勃的朝气、高效的运转和一批杰出将帅的支撑,同时在多条战线上与强大的曹魏及其潜在的盟友角力。虽前路漫漫,艰险未知,但这根新生的“砥柱”,正以其坚定的姿态,在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