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魏砥 > 第509章 三线烽烟

魏砥 第509章 三线烽烟

作者:柯哀的罐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4:33:37

---

合肥城在邓艾的治理下,已从战争的创伤中迅速恢复生机,并展现出远超从前的活力与坚韧。

城防体系日臻完善。那座依托东南角缺口修建的弧形瓮城已然竣工,墙体厚实,女墙、箭孔齐备,与主城墙形成了致命的交叉火力网。淝水沿岸的烽火台和戍堡也已投入使用,宛如给合肥装上了延伸的“触角”与“眼睛”。更令人瞩目的是城外景象:昔日荒芜的田地已被整齐的阡陌和青青禾苗所覆盖,新开挖的沟渠如银带般纵横交错,引淝水、施水灌溉,确保旱涝保收。来自芍陂的屯田兵与招募的流民混编劳作,秩序井然。

邓艾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合肥作为前进基地的重要性,在请示庞统与魏延后,开始着手扩建城北的逍遥津营寨,将其打造为一个集水军停泊、物资转运、前线指挥于一体的重要支点,与合肥主城遥相呼应。

这一日,江淮都督魏延自前哨成德返回合肥。他风尘仆仆,甲胄上还带着淮北的尘土,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如鹰。

“士载,你这合肥,可是愈发像个铁打的营盘了!”魏延登上城头,环视内外,难得地露出赞赏之色。他亲眼见到邓艾不仅守城有方,更能恢复生产,安定民心,为其持久作战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心中那点因对方资历尚浅而产生的芥蒂,至此算是真正消弭。

“都……都督谬赞,皆赖主公洪福,将士用命。”邓艾依旧谦逊,随即汇报军情,“近……近日斥候回报,满宠坐镇汝阴,加固城防,并派偏师前出至慎县、山桑一带,与我前出部队时有小规模接触,但……但皆谨慎避战。”

魏延冷笑一声:“满伯宁这是学乖了,想凭借坚城消耗我军锐气。然则,我岂能让他如愿?”他手指向北,点在淮水之上,“他避战,我便逼他战!传令水军,加大在淮水一线的巡弋力度,尤其关注峡石口、当涂等津要。陆上,多派精干小队,夜间渡河,袭扰其粮道,焚其哨垒!要让对岸的魏军,日夜不得安宁!”

“末将领命!”邓艾肃然应道。他明白,这是魏延惯用的“进攻性防御”,以持续的战术压迫,掌握战场主动权,不给敌军喘息之机。江淮前线,在魏延的指挥下,始终保持着对曹魏的强大压力,使其无法从容调动兵力应对其他方向。

就在魏延于江淮频频动作的同时,西线,蜀汉丞相诸葛亮策划的北伐,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镇北将军陈式,乃蜀军中一员以勇猛敢战着称的宿将,虽不及原版魏延那般桀骜善奇,却也是刘备时代便追随左右的可靠战将。他受诸葛亮之命,为前部都督,与副将吴懿率领两万精兵,出阳平关,旌旗招展,兵锋直指陇右门户——祁山。

与此同时,严颜率领一支偏师,大张旗鼓,做出欲出斜谷、威胁关中的姿态,成功地吸引了魏军雍凉都督郭淮的主要注意力。

蜀军行动之初,颇为顺利。陈式率军迅速穿过陇山古道,兵临祁山堡下。祁山堡守将见蜀军势大,又闻严颜出斜谷,心下惊慌,抵抗不久便开城投降。蜀军兵不血刃,拿下了这处战略要地,打开了进入陇西的大门。

消息传至汉中,诸葛亮并未显得过于欣喜,反而叮嘱马良:“传令陈式,占据祁山后,不可冒进。当分兵扼守要道,安抚羌胡,稳步向天水、南安推进。陇西地势复杂,民情不一,切记稳扎稳打,以收服人心、占据地盘为首要。”

“丞相放心,陈将军已知丞相方略,定会谨慎行事。”马良回道。然而,他眉宇间仍有一丝隐忧,“只是,据凉州细作报,魏将费曜已率兵自长安出发,驰援陇西。更令人担忧者,乃是那骁骑将军秦朗麾下的精锐骑兵,似乎也有西调迹象。”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无妨。司马懿重心在东,能派往陇西的援兵有限。只要陈式、吴懿能稳住阵脚,步步为营,据有陇西数郡,切断曹魏与凉州联系,此战便算大功告成。”

然而,战场的走向并非总能尽如人意。就在陈式分兵攻略天水郡时,于上邽城外,遭遇了魏军骁将王双的猛烈反击。

王双身高九尺,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率领的乃是曹魏中央禁军精锐,战斗力极强。

两军阵前,王双跃马而出,声如巨雷:“蜀中无大将,陈式小儿,可敢与我一战?”

陈式性烈,受此挑衅,大怒之下挺枪出战。然而王双武艺绝伦,力大刀沉,不过十合,陈式便感力怯,手中长枪几乎被震飞。副将吴懿见势不妙,急忙挥军掩杀,混战中,陈式肩头被王双流星锤擦中,险些落马,幸得亲兵拼死救回。

蜀军初战受挫,士气受挫,不得不暂时后退十里下寨。

消息传回祁山大营,诸葛亮闻之,神色不变,只是对马良道:“王双勇则勇矣,然有勇无谋,不足为惧。传令陈式,坚守营寨,深沟高垒,避其锋芒。待其锐气渐失,我自有破敌之策。”他随即修书一封,密令送入军中,授计于陈式与吴懿。

陇右战局,因王双这员猛将的出现,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与江淮的剑拔弩张、陇右的金戈铁马相比,荆襄一线,显得格外平静。

荆州都督赵云,坐镇江陵,总督荆南七郡军事。他白发虽增,英姿不改,每日里操练军马,巡视城防,将边境打理得滴水不漏。此前蜀将李严的试探性进攻被挫败后,西线便再无大的风波。

公子陈砥在赵云身边历练,成长极快。他不仅跟随赵云学习武艺、兵法,更参与处理日常军务民政,观察赵云如何恩威并施,抚慰将士,结交荆州大族,其沉稳睿智之风,日渐显露。

“师父,如今江淮大捷,陇右又起烽烟,我荆州是否也该有所作为?”一日,陈砥在陪同赵云巡视江防时,忍不住问道。

赵云勒住战马,望着浩荡东去的长江,微微摇头:“砥儿,为将者,当知进退,明全局。主公与庞军师既定下‘西稳东进’之策,我荆州重任,便在于一个‘稳’字。西线稳,则主公可安心经略江淮;我荆州稳,则蜀汉诸葛亮亦不敢轻易东顾。此刻,按兵不动,震慑宵小,便是对江东大局最大的贡献。”

他指着对岸隐约可见的蜀军旌旗:“你看,李严虽陈兵边境,却不敢越雷池一步。此非惧我赵云,而是惧我江东整合荆州之力,惧我主公英明,惧江淮、交州之军可随时来援。这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陈砥若有所思,点头道:“徒儿明白了。稳守即是进取,静默亦含雷霆。”

赵云欣慰地看了爱徒一眼:“然也。不过,稳守并非懈怠。需时刻关注西蜀动向,加强斥候侦察,操练不懈,方能在变局突发时,从容应对。”

荆襄之地,在赵云的坐镇下,如同磐石,稳稳地扼守着江东的西大门,为整个战略大局提供了坚实的侧翼保障。

就在陆上三线态势渐明之际,广阔的东部海疆,暗流涌动愈发明显。

横江将军周泰与伏波将军文聘,率领经过数月强化操练的吴军水师主力,自濡须坞悄然东下,并未直接北上,而是先抵达了京口进行最后补给,并等待进一步指令。

参军马谡在此期间,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细致的方案。

“文将军,周将军,”马谡指着新绘制的海图,“直接攻击广陵或海西,即便成功,亦难立足。在下以为,可效彷当年孙策将军开拓江东之故事,先取海外岛屿,以为跳板与根基。”

他的手指点向长江口外的一串岛屿:“如东鯷(今崇明岛前身)、亶洲(传说中岛屿,或指舟山群岛部分)等,其上或有土着,或为荒岛,魏军几无设防。我可先遣精兵,占领一二条件较佳之岛屿,建立简易营寨、码头、淡水设施。以此为基地,则我水军进可攻退可守,补给线大大缩短,亦可作为侦查、袭扰的前进据点。”

周泰闻言,铜铃般的眼睛一亮:“这主意不赖!在海上有个窝,总比漂在海上强!老子看那东鯷就不错,离岸不远不近,正好!”

文聘沉吟道:“占据岛屿,确能化被动为主动。然选岛、登陆、建寨,均需周密计划,且要防备魏军水师察觉后反扑。”

马谡道:“将军所虑极是。故首批行动,贵在隐秘与迅速。可选熟悉海情之死士,乘快船夜间行动,登陆后迅速建立据点,并伪装成渔民或海寇。同时,主力舰队巡弋于外海策应。若魏军来攻,我可依托岛屿与舰队夹击;若其不来,则我可从容积聚力量,择机袭扰沿海。”

“好!就依幼常之策!”周泰一拍大腿,“老子亲自带人去占岛!”

文聘稳重,拦下周泰:“周将军乃一军之主,岂可轻动?选派得力干将即可。我等需统筹全局,等待主公与军师的进一步号令。”

江东水军的战略目光,已从单纯的水面交锋,投向了更具战略意义的海外据点争夺。一场围绕制海权与沿海控制权的暗战,即将在波涛之下展开。

三线烽烟,或明或暗,或陆或海,天下大势在这错综复杂的博弈中,继续向着未知而汹涌的方向奔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