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 第21章 孔德之容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第21章 孔德之容

作者:青玄云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08:32:11

【写给全家人的话】

本章揭示与的深刻关系。让我们全家一起认识:真正的品德不是刻意表现,而是大道的自然流露;最美好的品质,往往源于最深层的生命本源。

【童话版】《小溪的源头》

小溪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动,两岸花草繁茂。小动物们都赞美小溪的美好。

智慧爷爷指着远方的雪山说:小溪的美好,都来自雪山融水的滋养。就像最美的品德,都来自大道的源头。

【小学版】

核心概念:孔德、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窈兮冥兮、精、真、信、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卦象:德道相生。

核心要点:

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 大德的形态,只随着道转移。

2.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道这个东西,恍恍惚惚。

3.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形象。

4.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5.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 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

6.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这精质是非常真实的,其中有验证可信的。

7.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 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会消失。

8. 以阅众甫 - 依据它才能认识万物的开始。

9.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我怎么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况呢?就是依据这个道。

自然象征:滋养万物的泉水、孕育生命的土壤、无形的空气。

重要概念:孔德(大德)、惟道是从(只随道转移)、恍惚(若有若无)、精(精质)、信(验证可信)。

【初中版】

思维模型:道与德的生成关系。

1. 德的道本质:

? 德是道的体现

? 道是德的根源

? 德随道而变化

2. 道的存在状态:

? 恍惚中见真实

? 无形中含形象

? 暗昧中藏精质

3. 认知的根本依据:

? 通过道认识万物起源

? 通过德体会道的存在

? 道是认识的终极依据

核心智慧:认识到德是道的显现,通过德的观察可以体悟道的存在,在恍惚窈冥中把握真实。

【成人版】

人生应用系统:

认知升级:

? 理解德道关系:认识品德的本源。

? 把握恍惚真实: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决策智慧:

? 依道而行:以根本原则为指导。

? 观德知本: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关系管理:

? 培养根本品德:从源头修身。

? 真诚自然流露:不刻意表现。

事业进阶:

? 建立核心价值:以道为根本。

? 展现真实品质:德性自然彰显。

修养路径:

? 体悟道体:在静默中感悟。

? 修养大德:在生活中践行。

【哲学版】

道体的显现方式:

1. 本体与现象的辩证:

道是本体,德是现象,二者是体用关系。

2. 恍惚哲学的深意:

惟恍惟惚不是模糊,而是超越感官的实在。

3. 认识论的根基:

道是认识万物的终极依据和可靠保证。

与现代哲学对话:

? 与柏拉图理念世界的深刻共鸣。

? 与康德物自体概念的部分相通。

? 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某些契合。

终极启示:真正的品德修养要追溯到道的层面,在看似恍惚的状态中把握最真实的存在,让美好品质自然地从生命本源中流淌出来。

【音乐版】

1. 儿童版《道德歌》

调性:降E大调

节拍:3\/4拍

速度:深邃流动(96 bpm)

| 3 5 1 | 2 - - | 4 6 2 | 3 - - |

孔 德 之 容 惟 道 从

| 2 4 7 | 1 - - | 3 5 2 | 3 - - |

道 之 为 物 恍 惚 中

| 5 3 1 | 2 - - | 4 2 7 | 1 - - |

惚 兮 恍 兮 其 中 象

| 5 3 1 | 2 4 6 | 5 3 1 | 1 - - |

窈 兮 冥 兮 精 真 存

1. 文学版《道德颂》

调性:A羽调式

节拍:4\/4拍

速度:玄远深邃(63 bpm)

| 5 - 6 1 | 2 - - - |

孔 德 之 容

| 3 - 2 1 | 6 - - - |

惟 道 是 从

| 1 - 2 3 | 5 - 6 - |

恍 兮 惚 兮 其 中 象

| 5 - 3 2 | 1 - - - |

恍 兮 惚 兮

| 6 - 5 - | 3 - 5 - |

其 中 有 物

| 6 - 1 - | 2 - - - |

窈 兮 冥 兮

| 3 - 2 1 | 6 - 5 - |

其 精 甚 真 其 中 信

| 3 - 5 6 | 1 - - - |

以 阅 众 甫 道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河上公注本。王弼注: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核心精神:

德从道生、恍惚真实、精真可信、知本达源。本章深刻阐发了道与德的体用关系。

关联知识:

? 儒家明明德的本体依据。

? 易经厚德载物的哲学基础。

? 庄子德充符的内在修养。

? 中医精气神的生命观。

现代回响:

? 哲学:本体论与现象学的关系探讨。

? 心理学: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 教育学:全人教育的理论基础。

? 领导力学:品德领导的本源探索。

? 物理学: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哲学思考。

? 宗教学:信仰与道德的内在关联。

这些跨学科的印证,证明了第二十一章道德智慧的永恒价值,为理解品德修养提供了根本性的哲学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