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 > 第44章 用工荒,军工厂?泼天富贵!

“招不到合格的技工?

这问题让我怎么帮你们解决?

你们招不到人,我同样也招不到啊!

这种问题急不来,你先回去吧,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

马龙对着纺纱厂的手下摊了摊手道。

“行了,别急着赶进度。

就按照现有的人手和技术,慢慢仿造生产线吧!

人手不足的问题,或许等过段时间,就会迎刃而解。”

马龙一边宽慰手下,一边卖着关子。

在香江,招不到技术合格的钳工、车工、铣工、焊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香江到底有没有重工业?!

再过二十年,许多人对于香江的评价——香江不但没有重工业,连轻工业也没有!

有的只是房地产业,金融业,贸易业和旅游业。

而在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第一经济支柱的香江,那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占大头的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而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则根本不受港英政府重视。

没有技术培训,没有技工和科研型人才,没有资本投入,没有政府引导和扶持,导致重工业在香江几乎没什么生存土壤。

甚至,有些重工业本来自行发展的好好的。

港英政府为了卖地皮,还找个环保的借口,让人家的厂子尽快搬迁。

举个比较着名的例子,红磡三厂——发电厂,造船厂,水泥厂,这三都是重工业。

可问题是就是,它们仨恰好坐落于寸土寸金的红磡。

即便港英政府掏不出钱来让它们搬迁。

自有富豪买下厂子,或者它们背后的母公司,套取价值连城的地皮。

当炒地皮,卖房子比做什么都要赚钱,那就没人做其他正经生意了!

实际上,几十年前的日不落帝国时期,香江的经济支柱还是以造船业为首的重工业。

当时,围绕造船业发展起来的机械加工业,钢铁行业,在香江同样很发达。

可是自从二战打完,大英不再需要香江造军舰,威慑东南亚,虎视太平洋。

反倒是满目疮痍的大不列颠岛,急需高级技工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正是因此,香江这边无论英人还是华人,只要技术过关,基本上都被抽调走了。

香江至此失去了支撑重工业的脊梁,以及运转重工业的精血。

也多亏了,香江是虎踞龙盘,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

香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倒因为迎上了沪圈富豪南下的风口。

接盘了大量资金,轻工业设备,以及中级、高级技工。

还有百万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

至此,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成为了香江新得脊梁,并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海上造船业,波宁三刀(剪刀、菜刀、剃头刀),也给香江重工业,增添了一些新血。

只不过,过了二十多年,那些原本能够从事机械加工行业的中、高级技工,如今都已经垂垂老朽,不复当年之勇。

之前开办吊扇厂,马龙就已经对这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吊扇厂至今没招满100人,就是因为缺技工,缺技术合格的技工。

吊扇厂里为数不多的“大拿”,还是从对岸偷渡过来的。

至于香江本土,只能说一言难尽。

优秀的人才只想从事律师、医生、金融、建筑等行业。

不会读书的,又只想混社团,或是直接进厂打工。

鲜有人会在学生时代,产生进入专科学校进行培训的想法。

为数不多的人,还是打工到一半突然觉醒了,不想继续浑浑噩噩下去,这才上专科技校培训。

不过这些人,基本上都留在原来打工的厂做管理层。

马龙的吊扇厂,也曾招到过两个这样的“人才”。

事后却发现他们的手脚不干净,曾在之前的厂里犯过事,于是很快清理掉了。

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后,马龙也就暂时熄了大力发展吊扇厂的想法。

马龙倒是不着急,毕竟现在还处于冬季,夏天尚未到来。

除此之外,马龙也相信,很快就能招到满足吊扇厂需求的技工。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去年11月,港英政府刚刚颁布的“抵垒政策”。

抵垒政策无疑是冲着对岸来的,这是给偷渡合法化背书。

两岸工资相差了几十倍,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是天差地别。

有野心,有本事的人,自然想要润到“自由世界”,享受全新的生活。

正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问题将不再成为公司发展的限制。

想来,再过不久,马龙旗下所有公司,都不会缺钳工、车工、铣工、焊工这些专业技工。

马龙对此心里有数,所以先让手下们稳扎稳打,稳步推进工作。

然而,手下们却不依不饶,依旧赖在马龙办公室里不走。

“还有什么事?”马龙有些纳闷。

不想,手下却提醒马龙道:“老板,南越那边可是有军工厂的!能不能去那边想想办法?”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听到手下这个建议,马龙的思路和眼界顿时就被打开了!

军工厂!这是马龙从未有过的设想。

之前马龙只是想要找机会搞点军火,现在有人却告诉马龙,更进一步也不是不行。

说真的,从南越接收一部分南越军工厂的技工,对马龙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

甚至,花几百万美元,直接搬走一个军工厂的设备,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近期一直都在跟南越沪圈华商打交道,马龙对南越那边的了解,也是不少。

据马龙所获悉的信息,南越较为发达的城市,除了西贡,就要属岘港。

岘港拥有南越第二大港口,号称是美军基地上建成的城市。

原先就一个小渔村,因为美军在岘港建造军事基地,然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形成了现在65万市民的规模。

后世有人戏称,岘港的崛起,离不开60万头牛马和5万只坤。

美军非常满意他们的服务态度,撤军之前给岘港留下了几千混血,以及一座足以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工业设备。

实际上,73年巴黎协定签订后,美军按照约定撤出南越。

原先的军事基地——岘港,自然也就弃用了。

岘港作为港口城市,军事基地,需要为数万美军提供后勤。

故而,美军在岘港建造了大量工厂——纺织厂,碾米厂,面粉厂,食物加工厂,汽水厂,肥皂厂……

除了生活类的工厂之外,还有不少军工厂——钢铁厂,发电厂,机械维修厂……

军工厂主要用于维修坦克、装甲车、飞机等武器装备。

作为海军基地,可以维修军舰的船坞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南越距离美国,差不多有半个地球。

南越这边的坦克、飞机、军舰坏了,不可能再派舰队运回美国本土维修。

同样的道理,美军虽然撤走了,但也不可能再将建好的厂拆了,将设备运回美国本土。

美国本来就因为产能过剩,出现了不少经济问题。

这些设备拆了带回去,也只是一堆不值钱的破铜烂铁。

再者说,拆除设备也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运力,根本不值得。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不能让他们在南越的投资打水漂。

军工厂是南越模仿高丽,维持17线的底气所在。

谁曾想,美军撤走军工厂的工程师和技工之后,军工厂很快就基本停摆了。

生产企业最忌讳外行领导内行。

再加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现象是无法杜绝的。

军工厂换了主人后,不但不给工人原有的工资待遇,还不断利用权力进行欺压。

刚刚上岗的管理层也不是什么好人,不懂乱指挥也就罢了,还倒卖设备,假公济私。

牛马们一看情况不对,要么摆烂,要么跑路。

不到一年时间,几家军工厂的机械设备,全搁那生锈、吃灰。

不过,生活类工厂倒是火力全开,生意兴隆,基本维持住了岘港的繁荣。

此前马龙得知这些讯息,基本都是当笑话来听。

可现在仔细一琢磨,却发现——曾经一份泼天的富贵摆在我面前,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这才追悔莫及。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那我一定会说出那三个字——全都要!

技工是财富,设备也是财富。

现在军工厂停摆了,厂里只有一堆生锈、发霉的破铜烂铁。

表面上来看,这些就是垃圾!

如果马龙找对人,然后以收购垃圾的价格将它们买下来。

那么,有没有可能变废为宝呢?

重启军工厂?

马龙表示没那么大的野心。

不过,维修装甲车的生产设备用来造卡车零部件,有没有搞头?

维修生产坦克的,用来造拖拉机,能不能行?

还有维修飞机、军舰的设备,只要能拆下来,能带回来。

甭管到时候能军转民到什么程度,就算走私到对岸,增加一些爱国贡献值,那也是好的。

投供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父亲是爱国的,马龙也是爱国的。

以后新记老许再怎么爱国,也不可能比马龙更爱国了。

当然了,考虑这些为时尚早。

现阶段,主要还是为了赚钱。

公司缺技工?美帝亲自培养的六十万劳工够不够用?

南越有一两百万华人、华侨,在岘港谋生的华人、华侨,应该也不在少数吧?

马龙公司规模还小,暂时还不需要太多技工。

这一次,派人去岘港那边打探一下消息,看看有没有机会搞几百个华人、华侨技工回来。

当然了,能够买到美军留下的“洋垃圾”,自然再好不过。

“船,又不够用了……”

马龙想了想,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之前一直没机会拜访董皓云这位清帮大前辈!

无论怎么说,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

他公司也有不少破船,看看能不能做笔生意。

无论生意成与不成,借机拉近一下关系,倒也不吃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