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转头,看向沈潇。
“先生之言,正合我意!于罗夫!此獠不除,我关云长誓不为人!”
“将军!”廖化、王凌齐齐抱拳“末将愿为先锋,踏平匈奴王帐,为我汉家儿郎报仇雪恨!”
许褚更是上前一步:“沈先生,关将军!不用多说,干他娘的!俺老许的刀,早已饥渴难耐!”
黄舞蝶俏脸紧绷,银牙暗咬,看向沈潇的目光中带着询问。
沈潇努力平复翻腾的血气:“关二哥,将士们,报仇雪恨,理所应当!但,我们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
他转向关羽:“关二哥,我建议,立刻整军!此事必须快!”
“好!”关羽重重点头,眼中杀机毕露,“传我将令!全军将士,整备兵甲,三日后,随我出征!血债,必须血偿!”
“至于雁门关的防务,”沈潇补充道,“可暂交廖将军与王将军负责。
同时,立刻派人前往并州太原,请程昱先生前来雁门坐镇,以防我军主力出击后,匈奴部族趁虚而入。”
“就依先生所言!”关羽当即下令。
接下来的三日,整个雁门关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之中。
将士们默默地擦拭着兵器,检查着甲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复仇的火焰。
那些曾经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控诉过匈奴暴行的降兵,此刻更是双目赤红,恨不得立刻冲杀出去。
沈潇这几日也没闲着,他知道自己帮不上战阵上的忙,便将精力放在了后勤与情报的梳理上。
他特意找到呼延豹和阿古拉,详细询问了漠南匈奴各部落的分布、兵力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呼延豹和阿古拉二人,听闻于罗夫的暴行后,更是悲愤交加。
他们虽已归附刘备,但毕竟也曾是匈奴人,于罗夫此举,不仅残害汉人,也玷污草原勇士的名声,让他们感到无比羞耻和愤怒。
“沈先生放心!”阿古拉拍着胸脯,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于罗夫那个杂种,还有那些助纣为虐的匈奴贵族,我阿古拉认得他们!到了草原上,我给将军们带路,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呼延豹也沉声道:“那些残害同胞的败类,不配为人!此番出征,我等愿为前驱,为主公,为惨死的汉家兄弟姐妹,讨还血债!”
三日后,清晨。
秋日的寒风卷着沙尘,吹拂在雁门关的城头。
关羽一身铠甲,手按佩刀,立于点将台之上。
他身后,黄忠、许褚分列左右,同样是甲胄鲜明,神情肃穆。
沈潇和黄舞蝶也穿着轻便的皮甲,站在一旁。
一万汉军骑兵,配备了新式马鞍马镫马蹄铁,精神抖擞。
八千名匈奴和异族归附骑兵,同样杀气腾腾。
“将士们!”关羽的声音洪亮如钟,传遍整个校场,“匈奴于罗夫,残暴不仁,虐我同胞,罄竹难书!”
“今日,我等便要替天行道,为死难的冤魂,讨一个公道!”
“杀!杀!杀!”
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声,直冲云霄。
“出发!”关羽大喝一声,率先催马,向着关外而去。
大军浩浩荡荡,踏上了复仇的征程。
沈潇骑在马上,被许褚和黄舞蝶护在中间,心中涌出豪情。
大军一路向北,很快便进入了云中郡地界。
眼前的景象,让沈潇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曾经的城郭,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焦黑的木梁诉说着曾经的烈火。
田野荒芜,不见一丝人烟。
偶尔能看到的,也只是几具早已腐朽的白骨,在秋风中无声地控诉。
“这里……怎么会这样?”沈潇喃喃自语。
一名随军的老兵,面色沉痛地说道:“沈先生有所不知,这云中、五原、朔方几郡,早些年还算繁盛。
可这些年,匈奴时常南下袭扰,每到冬天雪大年份,他们更是大举入境劫掠。
官兵抵挡不住,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能活下来的,十不存一啊!”
老兵叹了口气:“唉,谁说匈奴不敢抢大汉的?哪个边塞没有被异族蹂躏过?”
“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强汉,只要他们自己活不下去,或者看你哪天变弱,就敢来抢你。”
“天灾一来,他们就会像饿狼一样扑过来。”
沈潇默然。历史书上冰冷的文字,远不及亲眼所见的惨状来得震撼。这就是边疆的残酷。
队伍继续前行,五原郡、朔方郡,所见景象与云中郡如出一辙。
满目疮痍,死气沉沉,一个活着的汉人都没见到。
将士们脸上的愤怒愈发浓烈,行军的速度加快几分。
终于,在呼延豹和阿古拉的指引下,大军越过了一片明显是分界线的荒芜地带,进入了真正的匈奴地盘。
这里的草场明显要茂盛一些。
“沈先生,关将军,”呼延豹指着前方一片地势略微起伏的区域。
“翻过那片小丘,就是‘虎’部落的牧场。这个部落不大,约莫两三千人,依附于于罗夫,平日里也常参与南下劫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