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初春,长安城外官道上,积雪初融,泥土的气息混着料峭的春寒,扑面而来。
沈潇站在车队旁,感觉眼下的乌青都淡了几分。
总算,要逃出“盘丝洞”了!
赵云、马超、阎行三员大将,带着几十精锐,装扮成商人,早已整装待发。
“子明,不与四位弟妹,再告个别?”刘备站在沈潇身旁,脸上带着几分揶揄的笑意。
沈潇一个哆嗦,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了!主公,离别的场面,属下看不得,伤感!咱们还是……谈点正事吧!”
看着他这副模样,刘备哈哈大笑,也不再逗他,神色一正。
“走,上车,出发前,随我再去个地方。”
“啊?还去?”沈潇心里咯噔一下,生怕刘备又搞什么幺蛾子。
“放心,不是回你府上。”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科技部,你临走前,总得给子扬和德衡他们,留点东西吧?”
沈潇一听,这才松了口气。
科技部,如今刘备势力下最核心的部门之一,现改为马钧担任将作大匠,刘晔从旁协助,几乎汇集了整个势力中最顶尖的工匠和技术人才。
马车在科技部的巨大院落前停下,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各种机械的运转声。
刘晔和马钧早已接到通知,在门口等候。
“主公!子明先生!”
见到二人,刘晔当即行礼。而马钧,这位科技狂人,则显得有些木讷,只是拱了拱手,一双眼睛却放着光,死死盯着沈潇。
“不必多礼。”刘备摆摆手,直接开门见山,“子明即将远行,为我军寻访贤才。临走前,他有些新的想法,想与二位探讨一番。”
一听“新的想法”,刘晔和马钧的呼吸都急促了三分。
这位沈先生,每次的新想法,都能让整个科技部的技术水平,往前迈一大步!
一行人走进一间宽敞的工坊,里面摆满了各种图纸、模型和半成品的器械。
沈潇也不客气,直接走到一张巨大的沙盘前,这是长安及周边的地形图。
他拿起一根木棍,指向了流经长安的渭水。
“德衡,子扬,二位请看。”
“我军如今人口日增,马上又要开春屯田,粮食的加工,是个大问题。单靠人力畜力磨面,效率太低,耗费民力。”
马钧点点头,这是事实,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改良磨盘,但进展不大。
沈潇用木棍在渭水边上画了个圈:“水,日夜不息地流动,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为何不利用这股力量呢?”
“利用水力?”刘晔眼神一动,他想到了水车,但那只是用来灌溉的。
“对!”沈潇加重了语气,“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巨大的木轮,让水流冲击它的叶片,带动它旋转。这个旋转的轮子,就是动力的来源!”
他越说越兴奋,在地上画起了草图。
“我们可以用齿轮将这股力传导出去,带动石磨,日夜不停地磨面、磨豆。一个水力磨坊,足以顶得上百人力!我们称之为,水力磨房!”
“而且豆子磨出来,有很多吃法。”沈潇又说了很多豆浆,豆粉的吃法。
“不止如此!”沈-潇又画了一个锤子的形状,“我们锻造兵甲,需要力气大的工匠反复捶打,费时费力。如果,我们用水轮的力量,去带动一个几百斤重的大铁锤,让它自动抬起,落下,抬起,落下……那锻造钢铁的速度,会快上多少倍?”
“轰!”
沈潇的话,如同惊雷,在刘晔和马钧的脑中炸开!
水力磨房……水力锻锤……
他们不是没想过利用水力,但思路一直局限在提水灌溉上。而沈潇,却直接将水力定义为一种可以替代人力的“动力源”!
马钧的眼睛里,已经没有沈潇,也没有刘备。他死死地盯着地上的草图,嘴里念念有词,手指在空中不断比划着,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疯魔般的状态。
“齿轮……传动……可行!完全可行!天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刘晔更是浑身巨震,他想得更远!
粮食加工效率提升,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和军队!兵甲锻造速度加快,意味着能更快地武装部队!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这是足以改变战争格局的国之重器啊!
沈潇看着两人的反应,微微一笑,知道这第一颗炸弹效果不错。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扔下第二颗。
“二位,除了动力,我还有一个想法。”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晶莹剔透的东西,这是他费了好大劲,让工匠按照他的要求,用最纯净的水晶打磨出来的,只是为了做个样品。
“主公,二位请看,此物名为‘玻璃’,是我给它取的名字。”
刘备和刘晔、马钧好奇地凑了过来。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透明晶体,透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另一边的景象。
“这是水晶?”刘晔问道。
“是,也不是。”沈潇解释道,“这是天然的水晶,稀有而昂贵。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用最常见的东西,人为地制造出它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